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子轩

作品数:15 被引量:156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10篇钻井
  • 9篇钻井液
  • 4篇封堵
  • 3篇气藏
  • 3篇合成基
  • 3篇合成基钻井液
  • 2篇性能评价
  • 2篇油基
  • 2篇油基钻井液
  • 2篇深水钻井
  • 2篇气侵
  • 2篇微裂缝
  • 2篇井壁
  • 2篇高压气藏
  • 1篇低密度钻井液
  • 1篇地层
  • 1篇堵剂
  • 1篇堵漏
  • 1篇压井
  • 1篇岩心

机构

  • 11篇中国石油大学...
  • 6篇中国石化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15篇韩子轩
  • 5篇蒋官澄
  • 5篇李青洋
  • 4篇林永学
  • 3篇柴龙
  • 3篇郑力会
  • 2篇金军斌
  • 2篇李大奇
  • 2篇陈晓飞
  • 2篇曹园
  • 1篇邓金根
  • 1篇王金凤
  • 1篇贺垠博
  • 1篇姚如钢
  • 1篇王成彪
  • 1篇薛玉志
  • 1篇王慧云
  • 1篇高书阳
  • 1篇何晓庆
  • 1篇唐文泉

传媒

  • 4篇钻井液与完井...
  • 1篇石油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石油钻采工艺
  • 1篇石油钻探技术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 1篇2012年度...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裂缝性气藏封缝堵气技术研究被引量:14
2017年
塔里木油田塔中地区碳酸盐岩奥陶系储层地质条件复杂,储层裂缝发育,裂缝开度为20~400μm的小裂缝和微裂缝所占比例在50%左右,钻井过程中井漏溢流频发,气侵现象严重,增加了井控风险。由于地层微裂缝分布复杂,且温度高(180℃),导致架桥粒子、充填粒子级配难度大,钻井液封堵效果不理想,而采用常规钻井液封堵评价方法在模拟裂缝形态和效果评价方面与现场实际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为此,提出了有针对性地封缝堵气评价方法 :利用天然/人造岩心制作出微裂缝岩心模型,微裂缝开度介于20~400μm之间,缝面粗糙度与天然裂缝接近;自主设计了封缝堵气实验评价装置,建立了微米级裂缝的封缝堵气评价方法。室内初步优选出抗高温的颗粒、纤维、可变形材料等纳微米封堵材料,并形成封堵配方,封堵配方与聚磺钻井液体系、ENVIROTHERM NT体系配伍性好,且酸溶率高于70%,不易污染储层。
韩子轩林永学柴龙李大奇
关键词:气藏微裂缝岩心
川西海相长水平井白油基钻井液技术研究与应用
2025年
为解决川西海相长水平井钻探过程中的环空憋堵、井壁失稳技术难题,分析了该地层地质特征,并通过实验研究了其井壁失稳机理,研究表明川西海相地层最小主应力方向井壁失稳风险要高于最大主应力方向,储层岩石矿物呈现硬脆性,地层破碎,微裂缝发育,夹层胶结性差,长水平井段易发生岩屑沉积,引起环空憋堵,裂缝受压力激动进一步拓展,导致井壁失稳。在此基础上,研制了抗高温提切剂SMRS-1,研选了乳化剂和纳微米封堵剂SMNR-2等关键材料,构建了抗高温长效稳定白油基钻井液体系,该体系经160℃滚动老化7 d后,动塑比不小于0.20 Pa/mPa·s,高温高压滤失量(160℃)小于4.0 mL,破乳电压大于600 V,显示出良好的高温长效稳定性。该钻井液在PZ5-3井成功应用,解决了川西海相长水平井环空憋堵、井壁失稳难题。
韩子轩韩子轩王显光韩秀贞黄河淳王显光
关键词:川西气田井壁失稳油基钻井液
塔中地区高压气藏防气侵封堵技术研究
塔中地区裂缝性高压气藏地层非均质性强,缝洞分布复杂,微裂缝缝宽20~300μm,架桥粒子、充填粒子级配难度大,泥浆易与缝洞内的气体发生气液置换,形成气侵,提高施工难度和井控风险.基于气液置换型气侵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本文...
韩子轩林永学柴龙李大奇
关键词:气藏开采钻井工程渗透率
含绒囊结构的新型低密度钻井液被引量:38
2010年
含绒囊结构的水基钻井液由定位剂、成层剂及成膜剂等处理剂配制而成。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绒囊结构由内向外为气核、表面张力降低膜、高黏水层、高黏水层固定膜、水溶性改善膜、聚合物高分子和表面活性剂的浓度过渡层。室内配制了密度为0.85g/cm3的含绒囊结构钻井液。静态填砂堵漏实验和动静态岩心封堵实验表明,绒囊可根据地层渗流通道自行改变形态或改变性能,占据地层渗流通道或形成外黏膜层,封堵漏失通道。现场应用表明,含绒囊结构钻井液是一种新型的封堵低压漏失地层的钻井液体系。
郑力会曹园韩子轩
关键词:低密度钻井液封堵机理微观结构
用多元回归法预测水基绒囊钻井液当量静态密度被引量:6
2012年
由于地层温度、压力的影响,预测水基钻井液井下当量静态密度比较困难。水基绒囊钻井液的囊核包裹一定量气体,温度和压力不仅影响基液密度,而且影响囊核体积,使得井下当量静态密度变化规律更加复杂。室内研究首先用PVT实验仪测定密度为0.85 g/cm3的无固相绒囊钻井液在1~20 MPa、30~130℃下的密度,然后利用多元回归法处理测定的220个密度数据点,建立绒囊钻井液不同井深时的井下静态密度预测模型。此模型相关系数0.96、相对误差小于5%,可信度高。用该模型计算2 500 m井深时绒囊钻井液密度与磨80-C1试验井实际测量结果比较,相对误差小于4%,表明此模型可预测井下水基绒囊钻井液的当量静态密度。
王金凤郑力会韩子轩邓金根
塔河油田外围高温高压井气滞塞防气窜技术被引量:15
2018年
为解决新疆塔河外围奥陶系高温高压储层钻井过程中气窜速度过快等难题,对油气上移规律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影响油气上窜的主要因素是井筒内流体的凝胶强度和表面张力。为此,优选了抗高温流性调节剂SMRM、表面张力调节剂SMSM和抗高温降滤失剂SMPFL等气滞塞用关键处理剂,形成了高温高压井气滞塞防气窜技术。室内试验表明,气滞塞抗温达200℃,表面张力低于22mN/m,高温下凝胶强度大于30Pa,且与井浆具有较好的配伍性。气滞塞防气窜技术在塔河油田外围5口气侵严重的井进行了应用,分别配合起钻、测井、取心和完井等进行施工作业,气窜速度降低75%以上,延长了安全作业时间,提高了钻井完井安全和效率。研究与应用表明,抗高温气滞塞防窜技术为高温高压气侵储层段的钻井完井施工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井控手段。
柴龙林永学金军斌韩子轩
关键词:防气窜塔河油田
绒囊钻井液井下密度控制技术研究
泡沫类钻井液井下密度控制及调整是关键。绒囊钻井液作为一种性能优于泡沫、微泡、可循环微泡钻井液的新型泡沫类钻井液体系,己在石油钻完井、煤层气钻井等成功推广应用。为了准确预测绒囊钻井液在钻井过程中的井下密度,并实现通过调整处...
韩子轩
关键词:龙格-库塔法线性插值
高性能无土相油基钻井液体系研制与性能评价
针对常规含土相油基钻井液机械钻速慢、滤饼质量差、漏失严重、有机土颗粒对伤害储层大、环保处理难度大等缺点,首先研发了一种新型的油溶性聚合物增黏提切剂ZNTQ-1替代有机土,在油基钻井液体系中形成空间网架结构,提高体系的黏切...
蒋官澄韩子轩贺垠博李青洋张弘
关键词:性能评价
文献传递
新型合成基钻井液降滤失剂合成及性能评价被引量:11
2014年
为解决合成基钻井液高温高压滤失量大的问题,以有机硅、腐植酸和二椰油基仲胺等为主要原料,运用活化酯法对腐植酸进行改性,通过合成条件优化,研制一种亲有机质的有机硅腐植酸酰胺降滤失剂FRA-1;利用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差热(TG-DSC)进行化学结构和热稳定性分析,评价在不同油水比合成基钻井液中的性能.结果表明:FRA-1在合成基钻井液体系中有良好的分散性和耐温性,优于常用的油基钻井液降滤失剂,并且对钻井液流变性影响较小,可以替代沥青类和褐煤类产品作为合成基钻井液降滤失剂.
韩子轩蒋官澄李青洋姚如钢
关键词:降滤失剂合成基钻井液有机硅
一种适用于聚磺钻井液废液的高效脱色剂被引量:1
2014年
用丙烯酰胺(AM)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作单体合成了适用于聚磺钻井液废液的脱色剂PAD。利用配制的聚磺钻井液废液,对脱色剂PAD的脱色性能进行了评价,并通过红外扫描和聚磺钻井液废液色度来源的分析,对脱色剂的脱色机理进行了研究。评价结果表明,当脱色剂的加量为0.35 g/L、废水p H值为4、搅拌速度为30 r/min、搅拌时间为2 min时,具有最佳的脱色效果,出水色度控制在10倍以内,且能将COD去除率保持在93.8%。通过与其它脱色剂进行实验对比发现,PAD不但脱色率高,且剩余絮体体积不到其它脱色剂的1/2,同时具有很高的COD去除率,是一种针对聚磺钻井液废液的高效脱色剂。
李青洋蒋官澄谢水祥韩子轩陈倩赵泽
关键词:脱色剂聚磺钻井液废钻井液环境保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