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鹭真
- 作品数:52 被引量:428H指数:13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红树林和互花米草相互作用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 北半球地区红树林、互花米草相对分布的变化和持续扩张的"红树林——互花米草生态交错带",很可能是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的结果,可以作为监测和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区域。互花米草入侵红树林带来的正负两个方面影响,是红树林...
- 张宜辉黄冠闽方清王文卿陈鹭真林光辉
- 关键词:滨海湿地生态交错带全球变化环境梯度
- 文献传递
- 一种基于Sentinel-1/2时间序列遥感图像的废弃鱼塘提取方法
- 一种基于Sentinel‑1/2时间序列遥感图像的废弃鱼塘提取方法,属于卫星遥感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包括步骤:首先利用研究时间前连续五年的Sentinel‑1/2时间序列图像生成逐年分位数数据,以及采用30米全球高程数据生...
- 胡洛佳陈鹭真张韵
- 不同水分条件对人参榕生长和生理的影响被引量:2
- 2011年
- 以3年生人参榕(Ficus microcarpa)为试材,采用盆栽调控水分的方法,研究5种不同的水分处理(基质最大含水量的90%~100%,70%~80%,50%~60%,30%~40%和10%~20%)对人参榕生长和生理的影响,为栽培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浇水量的减少,人参榕的株高、冠幅、块根增量均显著下降(P<0.05);人参榕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增高(P<0.05),细胞膜相对透性显著增强,脯氨酸和丙二醛(MDA)含量也显著增加;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呈随浇水量的减少而显著降低;但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呈显著增加趋势;各处理的叶片初始荧光(Fo)和最大光量子效率(Fv/Fm)差异不显著。在各处理中,70%~80%的最大基质含水量的处理,其人参榕叶片的细胞膜相对透性最低,保护酶活性最弱,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最低,净光合速率高,从而导致了人参榕具有生长最快、株高、冠幅和最大块根直径增量最大的特点。可见,70%~80%的最大基质含水量为是人参榕种植效果最好的水分管理模式。
- 陆銮眉陈鹭真林金水杜晓娜
- 关键词:人参榕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保护酶活性
- 人为干扰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44
- 2001年
- 从景观破碎、保护历史、种群行为机制和种群大小4个方面讨论了人为干扰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期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环境恢复提供依据。一般人为轻度干扰会导致生物多样性提高,对比研究武夷山人为干扰甜槠林与郁闭稳定甜槠林结果表明,人为干扰甜槠林高等植物物种丰富度相对于郁闭稳定林分提高了76.32%;但人为干扰甜槠林的群落优势度却远低于郁闭林,故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增加是生态系统对外界轻度干扰的一种适应,是恢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一种对策,一旦干扰超过其调节能力,将难以恢复为原来的群落类型。生物在其各自进化和适应的过程中由于生态位泛化或特化,许多物种仅局限于非常小的生态位空间,这些物种一旦遭遇到景观破碎则很可能从地球上消失,如黄连和短萼黄连对阴湿条件的适应与要求,导致其濒临灭绝;另一些种类由于在群落中零星分布,如斑叶兰、羽萼悬钩子、浙江红花油茶、多种粗叶木(Lasianthus spp.)和一些紫金牛(Ardisia spp.)等,当生境缩小或受到干扰时则濒临灭绝。地史上古老的地区或自然保护历史较长的地区可能拥有更多的物种。保护历史较长的福建省南靖县和溪南亚热带雨林在1200m^2面积内有128种高等植物,同一地带的鼎湖山及和溪周边地区的南亚热带雨林物种丰富度均低于此。
- 樊正球陈鹭真李振基
-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保护历史种群大小生态环境恢复
- 红树植物白骨壤幼苗水下光合与生长特性的研究
- 多数红树植物受到周期性潮水的浸淹,而先锋物种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每天淹水的时间相对较长。长期以来,对红树植物叶片在淹水状态下光合和生长特性还鲜有研究。本研究以白骨壤幼苗为研究对象进行室内控制实验,设...
- 卢伟志陈鹭真杜晓娜贺林王文卿林光辉
- 关键词:白骨壤淹水叶绿素荧光生物量红树植物
- 文献传递
- 滨海湿地沉积物碳库增量监测方法
- 滨海湿地沉积物碳库增量监测方法,涉及沉积物碳库监测。给出滨海湿地沉积物碳库增量的一般规定、沉积物碳库增量监测内容和方法、地表高程变化量监测、沉积物有机碳含量和容重以及沉积物碳库增量计算方法等基本内容和要求。采用地表高程监...
- 陈鹭真张家林
- 模拟冬季低温和夜间退潮对无瓣海桑幼苗的协同作用被引量:6
- 2012年
- 利用人工控制手段,模拟冬季低温和夜间低潮对无瓣海桑幼苗的影响,分析气温-水温协同作用下无瓣海桑幼苗的低温适应机制.结果表明:低温显著抑制了无瓣海桑幼苗株高和基径的增长,而提高水温5℃对其的缓解作用分别达41.2%和44.6%;低气温(15℃)显著降低了叶片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值,进而影响叶片的光合能力,而提高水温未能显著缓解其损伤;低气温时,提高水温能促进幼苗叶片脯氨酸的积累,增加可溶性糖含量,缓解低温对叶片的伤害.极端低温发生时,夜间高潮对幼苗起到较好的保温作用,缓解了低温对幼苗生长和叶片的生理伤害,提高了无瓣海桑幼苗的成活率.
- 陈鹭真杜晓娜陆銮眉郑仕杰杨盛昌
- 关键词:红树林无瓣海桑寒害叶绿素荧光可溶性糖
- 海峡两岸共通 滨海湿地地表相对高程监测技术规程
- 本文件规定了滨海湿地地表相对高程监测的监测样方布设、 监测内容和方法、 监测系统安装与测量、结果计算及报告编写、数据管理、质量控制与归档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海峡两岸红树林、 滨海盐沼、 海草床、 无植被潮滩四类滨海湿地地表...
- 陈鹭真周冬良林幸助张家林卢豪良陈长平沈群红黄建荣孟越吴珑包尚弘林蔚任王新丽冯亮霞陈钦常刘昌鑫
- 超强台风“摩羯”登陆点海南东寨港红树林受损状况研究
- 2025年
- 2024年9月6日,超强台风“摩羯”正面登陆海南文昌、海口,对登陆区域的海南东寨港红树林造成严重破坏。该研究在台风袭击后一周后,对海南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的4个代表性地点的9个红树植物群落进行受损程度调查。结果表明:1)与台风路径相距约4.5 km的演丰红树林和6.5 km的三江红树林受损严重,其中拉关木(Laguncularia racemosa)群落和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群落受损极严重;距台风路径2 km的塔市鸟岛红树林中度受损;距台风路径0.3 km的博度红树林轻度受损,结合无人机影像发现在潮沟边缘的群落受损程度大于连片分布区中心。2)在踏查的6个物种中,海莲(Burguiera sexangula)、秋茄(Kandelia obovata)、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和角果木(Ceriops tagal)植株的机械性损伤多表现为分枝折断和部分叶片脱落;外来物种无瓣海桑和拉关木比乡土物种受损程度更高,表现为冠层叶片几乎全部脱落,群落中96.62%–99.70%的个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9.64%个体的主干被折断,甚至整株被连根拔起;3)除了博度低矮的角果木群落外,同一群落不同地点距台风路径直线距离越近群落受损程度越高;树高、胸径、冠幅与受损程度显著正相关,树木越高大受损程度越高。根据受损程度预测,未来乡土植物群落将比外来物种群落恢复得更快。台风灾害往往在短时间内对红树植物造成严重损害,因此在红树林修复工程中要重点考虑其抗风能力,可采取多物种混合种植,以提高红树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和防风能力。
- 乔沛阳顾肖璇刘昌鑫曹泽宇张婷婷林晨陈钦常彭修凡陈菲菲李华亮陈伟陈鹭真
- 关键词:台风极端气候灾害红树植物
- 滨海湿地生物地貌学进展及在生态修复中的应用展望被引量:21
- 2020年
- 生物地貌学研究生物过程和地貌过程之间的双向交互作用,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早期的生物地貌学关注陆地生态系统,近期海岸带成为生物地貌学研究的热点地区,尤其是滨海湿地(如盐沼、红树林)成为研究生物地貌学过程和机理的重要区域。本文回顾了生物地貌学研究的概念、历史发展和方法,选取滨海湿地作为生物地貌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并就其研究方向、重要因素以及核心机制展开综述。最后对生物地貌学在海岸带生态系统修复工作中的应用进行梳理,分析了生物地貌学在红树林修复、滨海盐沼湿地修复和互花米草入侵防控上的应用展望。
- 陈一宁陈鹭真蔡廷禄夏小明
- 关键词:生态修复盐沼湿地红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