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玥
- 作品数:42 被引量:169H指数:8
-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疫情下国际组织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政策倡议--基于UNESCO、OECD和EU相关文本分析被引量:3
- 2022年
-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组织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已然成为常态,其影响力也与日俱增。通过分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欧盟在疫情之中的政策报告与行动措施,可以窥见国际组织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五大政策倡议:推进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完善高质量教育建设、保障教育的公平性与包容性、重视师资力量的培训、呼吁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对这些政策的共同着力点开展探究有助于把握疫情影响之下的全球教育局势,对提升教育系统应对突发事件的响应能力有较大指导意义。
- 陈玥张峰铭
- 关键词:教育全球化
- 21世纪以来世界高水平大学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基本特征——以哈佛、剑桥、伯克利和墨尔本四所大学为例被引量:13
- 2016年
- 步入21世纪以来,世界高水平大学对其研究生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调适,并且在发展中也表现出一些基本特征。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招生制度方面——多举措确保研究生生源的优质性、研究生生源的国际化与多样化并存、研究型学位与授课型学位协调发展;二是培养制度方面——以项目制推动研究生培养的跨学科融合、进行跨学院联合培养博士模式的探索、强化导师指导与学位论文评审的要求、突出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三是资助制度方面——资助类型的多样化、强化第三方的资助力度;四是质量保障制度方面——重视研究生教育的内部问责、加强内部质量保障的各环节要求、发挥中介机构的保障作用、注重内外部质量保障的有效协同。
- 陈玥翟月
-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招生制度质量保障制度
- 风险社会理论视域下美国LA'S BEST课后充实计划的实践样态及现实镜鉴
- 2025年
- 美国作为课后服务领域的先行者,历经多年发展已构建起一套相对完善的课后服务体系以及科学的支持运行机制,实现了从“替代父母式看护”到“系统制度化教育”的实践转型。其中,LA'S BEST课后充实计划作为美国课后服务迈向公正普及的关键标志,其诞生背景是为了应对放学后处境不利儿童面临的安全、贫困、越轨及衍生风险的治理需求。该计划以“全儿童”教育理念构筑可靠学习空间、“三拍半”课程结构增值儿童人力资本,以及主体间多元协作构建资源保障机制的实践样态,为处境不利儿童进行风险的阻断与预防。鉴于现代社会风险隐匿且普遍增加的现状,美国的实践经验对我国课后服务体系建设的现实进路具有重要启发:消解服务理念异化风险,在以人为本中助推义务教育实质平等;规避服务课程同质风险,在五育融合中加强儿童核心素养培育;预防服务主体单一风险,在资源整合中强化服务育人效能。
- 陈玥董海霞
- 关键词:风险社会理论处境不利儿童
- 专业学位教育中学术能力培养的错位问题检视被引量:43
- 2015年
- 长期以来,专业学位教育中学术能力的培养存在错位问题,表征为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的"移花接木";论文选题与学术学位教育的趋同化明显;专业学位教育与学术学位教育的师资队伍基本是"一套人马"。而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学位弱化了学术能力的培养;公众对专业学位教育中学术能力的期望偏低;专业学位教育沦为"降格了"的学术学位教育。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对于专业学位教育学理层面的概念盲区;出于专业学位教育政策层面的制度模糊;囿于专业学位教育实践层面的操作误区;限于专业学位教育中学术内涵理解的窄化。纠正错位问题,需在认识上厘清关系,突破"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在政策上明晰内涵,规避"模糊性"表达的误导,在实践上共同保障,加强一体化融合。
- 马健生陈玥
- 关键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学术能力
- 论中国比较教育的重生——基于学科制度结构的视角被引量:8
- 2015年
- 目前,比较教育学者对比较教育的信心发生了根本性的动摇,学科自信变得不堪一击,学科优越感渐趋丧失,学科的可持续发展也正在瓦解。中国比较教育衰微的迹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就内部而言,比较教育的身份认同正在解构;就外部而言,比较教育的社会需求渐趋丧失;就世界范围而言,比较教育的式微之势难以避免。从学科制度结构看,中国比较教育衰微的缘由主要存在五个方面,即学科边界模糊不清;缺乏扎实可靠的方法论;缺乏稳定卓越的专业化研究队伍;研究成果"泡沫化"繁荣;缺乏规范化的学术培养与培训计划。中国比较教育要获得重生,就需要进行新的选择,即比较教育需"有所为,有所不为",而非"无所不包";比较教育研究需进一步确立方法论,而非"流于形式";比较教育需强化学科的专业化,避免"可替代性";比较教育应注重学科知识谱系,而非"一味讲求服务";比较教育需加强学术培养与培训计划的规范性,避免"丧失竞争力"。
- 马健生陈玥
- 关键词:比较教育
- 美英两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策略与理念探析——基于对《改革蓝图》和《教学的重要性》的分析
- 2014年
- 21世纪以来,美国和英国针对国内的现实情况,各自推出了一系列基础教育改革政策,以推进世界一流学校教育体系的创建。《改革蓝图》和《教学的重要性》是目前指导美英两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纲领性蓝图。通过分析发现,美英两国基础教育改革采取了一些共同的策略:突出教师的重要性,推行教育的问责制,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改革课程内容与评价方式,关注弱势群体学生,赋权学校自主自治等。美英两国的基础教育改革突显出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以及追求教育卓越的基本理念。
- 陈玥
- 关键词:教育质量教育公平
- 世界一流大学可持续发展建设的内生逻辑与本土构想——基于组织生态学的视角被引量:3
- 2024年
- 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已然成为重要趋向,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其建设道路的探索迫在眉睫。基于组织生态学的理论视角,对12所世界一流大学可持续发展建设的内生逻辑进行深入剖析发现,世界一流大学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将组织合法性视为方向指引,把组织印记作为分化起点,以生态位竞争位作为跃迁动力,把组织环境作为生长基础。这对于我国大学可持续发展建设的本土构想有重要启发:主动推进合法化进程,凝聚大学可持续发展建设源动力;重视组织的印记效应,开拓特色化可持续发展建设道路;树立生态位竞争意识,实现大学可持续建设飞跃式发展;构建协同性组织环境,促进大学多元主体互惠共生演化。
- 陈玥张峰铭
-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组织生态学
- 哈佛大学跨学院联合培养博士模式的特征探析被引量:1
- 2015年
- 步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与国际化的不断推进、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以及学科制度危机的影响,哈佛大学博士生培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有效应对这一挑战,哈佛大学及时调整博士生培养战略,创设了一系列的跨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的学位项目,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成了跨学院联合培养博士模式的基本形成。在具体发展过程中,哈佛大学跨学院联合培养博士模式表现出鲜明的特征:创建多方协作机制,实现博士生的全面综合发展;加强课程与培养方式的多样性,满足不同类型博士生的需求;注重卓越教育理念的引领,切实提升博士生培养的质量。
- 陈玥蔡娟
- 关键词:博士生教育多样性
- 欧盟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主要特征——基于欧盟相关政策文本的分析被引量:9
- 2016年
- 全球化作为推动国际化的一股重要力量,它不仅改变着国际化的进程,而且也较好地促进了国际化的发展。为了有效应对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欧盟颁布了一系列教育国际化政策。基于对欧盟相关政策文本的分析,发现其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具有如下特征:强调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的"世界维度"转向;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合作主体的多元化;加强国际化理念在课程中的融入力度;强化教师流动的有效性;重视学生国际间的流动。
- 陈玥蔡娟
- 关键词:欧盟高等教育国际化
- 澳大利亚国际教育政策变迁的内在逻辑与现实镜鉴——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
- 2025年
- 国际教育政策是澳大利亚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教育发展中起引导与支撑作用。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视角,澳大利亚国际教育政策变迁经历了以教育援助为主导的政策探索、以教育创收为导向的政策初创、以教育增优为核心的政策提质以及以教育多元化为纽带的政策完善四个阶段,其变迁深受政治理念、经济结构和教育体制等深层结构因素的影响。在政策周期性层叠中生发出对生源多元化、供给优质化和教育人本化的路径依赖,促动政府、高校和社会在价值选择和利益角逐中形成了权责分明、功能迥异的复合动力机制。站在历史关键节点,我国教育对外开放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应观照宏观制度环境、明晰路径依赖趋向、强化行动主体联动,以更好构建教育为本、共同发展的政策生态,铸就广纳精粹、卓越输出的发展实态以及政府牵引、多元参与的主体样态。
- 陈玥董海霞
- 关键词:国际教育政策历史制度主义教育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