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霞
- 作品数:17 被引量:29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恩替卡韦的药理作用及其抗乙肝病毒的效果
- 2017年
- 恩替卡韦的药理作用及其抗乙肝病毒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一年(2016年1—12月)收治的乙肝患者74例作为研究的对象,每组37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应用临床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应用恩替卡韦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HBV-DNA转阴率。结果:通过临床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3.7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63.86%,数据差异明显(P<0.05)。且治疗时间达1个月、2个月过后,观察组HBV-NDA转阴率分别为78.39%(29/37)、89.19%(33/3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HBV-NDA转阴率56.76%(21/37)、70.27(26/37),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乙肝患者通过应用恩替卡韦药物后,能明显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及HBV-DNA转阴率,该药物对乙肝病毒抗性强,且安全性高,患者耐受性好,明显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价值很大,可应用于临床推广。
- 郑虎陈晓霞
- 关键词:乙肝病毒药理作用
- 瑞舒伐他汀的药理分析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应用价值
- 2017年
- 研究讨论瑞舒伐他汀的药理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8名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名,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予阿司匹林药物治疗,观察组予瑞舒伐他汀药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情况(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脂情况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脂情况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数值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用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疗效显著,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 陈晓霞廖永光
-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药理动脉粥样硬化
- 2007—2011年我院住院病人疾病构成统计分析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病人的疾病构成和变化趋势,为疾病的防治、医院合理配置医院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对比法对我院2007--2011年住院病人构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前10位系统疾病依次是: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肿瘤、消化系统疾病、影响健康状态和与保健机构接触的因素、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精神和行为障碍。肿瘤疾病由第3位逐渐上升至第1位,呼吸系统疾病由第4位下降至第8位,其他疾病的位次变化不大,只是上下波动。结论医院应根据疾病构成合理配置医院资源,加强特色专科的建设以及疾病防治的宣传力度,为居民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提供理论根据。
- 苏茹陈晓霞
- 关键词:住院病人疾病构成
- 微生态制剂在小儿腹泻中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肠道菌群的影响
- 2017年
- 探索微生态制剂在小儿腹泻中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采集我院2016年2月至2016年9月儿科收治的46例小儿腹泻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比组和试验组,每组各23例,对比组采用思密达治疗,试验组采用微生态制剂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肠道菌群的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1.3%显著高对比组治疗的总有效率73.91%,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乳杆菌属及肠球菌属数量均明显高于对比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酵母样真菌数量明显低于对比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态制剂在治疗小儿腹泻上有很好的疗效,平衡了患儿的肠道菌群,改善了患儿症状及体征,是治疗小儿腹泻较为理想的方法。
- 陈晓霞郑虎
- 关键词:微生态制剂小儿腹泻临床疗效肠道菌群
- 2018-2022年广州某三甲医院住院老年患者死因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多维度分析2018—2022年60岁及以上住院老年患者的死亡情况,了解其死因构成,为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供依据。方法提取广州某三甲医院2018—2022年在广东省死亡医学证明管理信息系统登记的60岁及以上住院死亡患者共1716例,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对年龄、性别、根本死亡原因等数据的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8—2022年,住院老年死亡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男女性别比为1.67∶1。在各年龄段中男性病死率均高于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P=0.992)。死亡年龄中位数为78.0(69.0,84.0)岁,女性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2.01,P=0.003)。季节分布中,冬季死亡人数最多,其次为春、秋、夏季,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66,P=0.773)。2018—2022年该院老年住院患者死因顺位前3位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占死亡总人数的76.34%,是导致其死亡的主要疾病类型。肿瘤导致的死亡占比呈逐年下降趋势,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导致的死亡占比则逐年上升。研究期内,按性别、季节、年龄段分类的主要死因分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应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加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救治和防控监测工作,尤其重视老年男性和冬季的治疗与护理,降低病死率。
- 陈静静陈晓霞师雯琦刘子锋邓淑敏周晓梅
- 关键词:住院患者老年死因分析性别
- 药品合理分类和药品监管制度在医院西药房管理中的应用意义
- 2018年
- 研究将药品合理分类和药品监管制度应用于医院药房管理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本院西药房为研究对象,对比观察实行药品合理分类与药品监管制度前后西药房的药房出错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行药品合理分类和药品监管制度前出错率4.03%患者满意率92.57%,实行后出错率4.03%满意率99.77%,实行前后出错率与满意率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药房管理工作中实行药品合理分类与药品监管制度可明显降低出错率,提升满意度,有效提高药房管理水平,值得推广。
- 陈晓霞廖永光
- 关键词:药房
- 左氧氟沙星联合利福布汀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效果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究左氧氟沙星联合利福布汀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34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进行本次实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67例)和对照组(67例),对照组采取左氧氟沙星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利福布汀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痰菌转阴率,空洞闭合情况,X线胸片病灶吸收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6个月后两组患者痰菌转阴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2个月后实验组痰菌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空洞闭合总有效率为73.13%,对照组为59.70%,实验组病灶吸收率为79.10%,对照组为64.18%,实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均较少,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联合利福布汀治疗耐多药肺结核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痰菌转阴率高,空洞闭合总有效率高,病灶吸收率高,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 陈亮郑俊陈郁明陈晓霞沈冬敏
- 关键词:耐多药肺结核左氧氟沙星利福布汀
- 非甾体消炎药物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的相关分析
- 2019年
- 分析探究非甾体消炎药物临床应用不良反应,为非甾体消炎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方法:从2017年3月~2019年3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患者中选择90例,将其随机分为三组,每组患者均为30例。其中甲组患者接受布洛芬药物治疗方案,乙组患者接受双氯芬酸钠治疗方案,丙组患者接受美洛昔康治疗方案,对比三组患者治疗期间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通过综合对比发现,甲组患者的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同时乙组患者的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丙组患者(P<0.05)。而三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指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选择性COX-2抑制剂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非选择性COX-2抑制剂,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该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尽可能以选择性COX-2抑制剂作为非甾体类抗炎药应用首选。
- 廖永光陈晓霞
- 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
- 2017年
- 探讨对小儿手足口病患儿给予炎琥宁、干扰素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儿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进行观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联合组、参照组,每组中各50例。参照组单独给予炎琥宁治疗,研究组采用炎琥宁、干扰素联合治疗,治疗5d,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96.0%)明显优于参照组(82.0%),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主要症状消失时间(口腔溃疡、疱疹、发热)、住院时间均低于参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炎琥宁、干扰素联合方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突出,并发症少,有利于加速患儿的康复进程,值得推广。
- 陈晓霞周玉燕
- 关键词:小儿手足口病干扰素临床疗效
- PDCA循环方法在病历回归管理持续改进工作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监测我院出院病历回归及时率和缺陷率,提高病历回归管理水平。方法运用PDCA的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环节循环方法,对2012年9月至2014年4月共20个月的出院病历回归管理进行持续改进。结果经过三个阶段20轮PDCA循环管理,在病历缺陷率控制不超过25%的条件下,出院病历3个工作日回归及时率从2012年9月的60%,提高到2013年11月的90%,并持续保持至今已半年。结论 PDCA循环方法,是病历回归管理持续改进的实用有效管理工具。
- 宁方芹苏茹陈瑞钿佘丽君陈晓霞詹少英
- 关键词:及时率PDCA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