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志婷

作品数:19 被引量:102H指数:5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基因
  • 4篇细胞
  • 4篇内耳
  • 4篇鼓室
  • 4篇耳聋
  • 3篇突发性耳聋
  • 3篇转染
  • 3篇疗效
  • 3篇发性耳聋
  • 3篇MATH1
  • 2篇胆脂瘤
  • 2篇蛋白
  • 2篇动脉
  • 2篇脂瘤
  • 2篇手术
  • 2篇注射
  • 2篇老年
  • 2篇老年突发性耳...
  • 2篇基因载体
  • 2篇基因转染

机构

  • 1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0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兰州大学
  • 2篇北京市心肺血...
  • 2篇国家纳米科学...
  • 1篇兰州大学第一...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9篇陈志婷
  • 9篇杨仕明
  • 7篇吴南
  • 5篇黄小兵
  • 5篇王方园
  • 4篇魏永祥
  • 4篇李希平
  • 4篇张静
  • 3篇王建宏
  • 3篇任丽丽
  • 3篇吴雁
  • 2篇赵立东
  • 2篇刘日渊
  • 2篇郭怡辰
  • 2篇张小兵
  • 2篇刘会占
  • 2篇李佳楠
  • 2篇郭维维
  • 2篇邓雄威
  • 2篇于湛

传媒

  • 8篇中华耳科学杂...
  • 5篇临床耳鼻咽喉...
  • 1篇听力学及言语...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11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PEG-PLGA-BSA-FITC-NPs纳米载体体外安全性与有效性评估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构建并获得mPEG-PLGA-BSA-FITC-NPs载蛋白复合物,评估mPEG-PLGA载体体外递送目的蛋白对Hela细胞的有效率及安全性,以筛选适用于内耳疾病治疗的理想的、具有缓释特性的多肽、蛋白质类药物递送载体材料。方法:应用mPEG化学修饰PLGA纳米材料作作为递送载体,携带标记有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的牛血清白蛋白(BSA),体外转导Hela细胞,选择不同的时间利用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递送效率并对阳性细胞计数,计算评估递送有效率,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时间点mPEG-PLGA-BSA-FITC-NPs载体复合物的体外细胞安全性。结果:mPEG-PLGA-BSA-FITC-NPs呈现经典纳米尺寸大小,包封率达到(51.2±2.3)%,且具有持续、缓慢释放的特性,在优化的体外递送条件下,mPEG-PLGA-BSA-FITC-NPs体外递送蛋白有效率最高达到了63.7%以上;同时,在mPEG-PLGA-BSA-FITC-NPs递送效率达到最佳的条件下,细胞安全性为85.7%。结论:mPEG-PLGA-BSA-FITC-NPs纳米复合物作为一种新型的、安全有效的纳米蛋白递送载体材料,能够成功携带靶向蛋白体外递送细胞,且具有缓慢释放特性,能够为未来应用纳米材料进行感音神经性聋的治疗提供良好的载体系统。
陈志婷吴南邓雄威王方园李坤郭维维刘日渊袁硕龙张嘉坤杨仕明
鼓室内注射类固醇激素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研究
陈志婷李希平
38例岩尖胆脂瘤临床诊疗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岩尖胆脂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以及治疗策略。方法:对我科收治的38例岩尖胆脂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以及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8例患者中,33例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单侧听力下降及面瘫,其中27例先出现听力下降,后出现面神经麻痹,6例发病初期以面瘫为主要表现;217例患者伴有持续性高调耳鸣,4例伴有剧烈耳痛,15例伴有眩晕;3所有患者高分辨率CT均可见岩尖骨质破坏,同时MRI提示岩尖存在占位性改变;4术中彻底清除病变,12例患者行颅中窝进路行胆脂瘤切除术,23例患者行迷路-耳蜗入路,3例在鼻内镜下行岩尖胆脂瘤切除术,7例行面神经端端吻合术,8例患者行面神经减压术,11例行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术,3例行耳大神经移植术,随访1~2年,未见复发。结论:岩尖胆脂瘤的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高分辨率CT及MRI在岩尖胆脂瘤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应根据胆脂瘤的分类、部位以及患者听力、面神经功能选择最佳的手术治疗策略。
陈志婷吴南王方园李坤任丽丽李佳楠杨仕明
关键词:岩尖胆脂瘤手术方式
显微镜与耳内镜下手术治疗上鼓室胆脂瘤的对比研究
李希平陈志婷张静黄小兵魏永祥
耳内镜下鼓室硬化症一期鼓室成形术近期疗效分析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经耳道处理鼓室硬化的可行性、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确诊为Ⅱ~Ⅳ型鼓室硬化症患者41例,均行全耳内镜下手术。清除鼓室硬化灶,并根据听骨情况行鼓室成形术。分别于术后1、3、6个月复查,观察鼓膜愈合情况,并以最后一次测试为最终听力结果,比较鼓室硬化症不同分型以及不同鼓室成形术式间的术前术后气骨导差(ABG),评价手术疗效。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2.0。结果:术后43耳(97.7%)鼓膜一期完全愈合,1耳遗留边缘性穿孔。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术前ABG为(36.73±11.68)dB,术后6个月ABG为(20.55±10.27)dB,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76,P<0.05)。鼓室硬化各型之间术前术后AB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型的术后听力提高较Ⅱ型、Ⅳ型差,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Ⅱ型鼓室成形术后听力改善效果与Ⅲ型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内镜经外耳道手术处理鼓室硬化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近期效果满意,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李希平陈志婷黄小兵张静魏永祥
关键词:鼓室硬化症鼓室成形术
耳后与鼓室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伴有2型糖尿病突发性耳聋的对比研究被引量:53
2018年
目的对比研究耳后注射与鼓室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methylprednisolone,甲强龙)治疗伴有2型糖尿病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及对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符合研究条件的78例患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耳后注射组39例,耳后注射甲强龙40 mg,1次/2d,共5次,总剂量200mg;鼓室注射组39例,经鼓膜穿刺,鼓室注射甲强龙40mg,1次/2d,共5次,总剂量200mg。两组患者均给予改善微循环及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2周。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治疗前后的疗效变化、副作用及血糖浓度波动。结果耳后注射及鼓室注射甲强龙治疗伴有2型糖尿病的突发性耳聋,痊愈率分别为17.95%,15.38%;总有效率分别为74.36%,71.19%,两组患者各频率平均听阈均有改善,但中低频听力改善更明显,两组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45>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浓度均有所提高,经调整饮食和药物控制,血糖未出现剧烈波动。耳后注射组无鼓膜穿孔的风险。局部疼痛及一过性眩晕,耳后注射组发生率分别为20.51%,7.69%;鼓室注射组为58.79%,28.21%;两组之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χ~2=9.614,8.791;P<0.05)。结论耳后注射及鼓室注射甲强龙联治疗伴有2型糖尿病的突发性耳聋均可获得满意疗效;对于血糖浓度影响较小;相对于鼓室注射,耳后注射甲强龙并发症较少。
贾弘光于湛李希平陈志婷顾湘黄小兵魏永祥
关键词:听觉丧失2型糖尿病糖皮质激素类
老年突发性耳聋与颈动脉椎动脉超声表现相关性分析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颈动脉椎动脉超声表现与老年突发性耳聋的程度、类型及预后的关系,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我科133例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颈动脉、椎动脉超声多普勒结果,探讨其与老年突发性耳聋的严重程度、类型和预后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颈动脉内膜厚度与老年突发性耳聋的听力损失程度和类型无相关性,椎动脉阻力指数与其听力损失程度及类型存在负相关性;在预后不良组中,颈动脉硬化的病例数量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结论 椎动脉阻力指数与颈动脉硬化对老年突发性耳聋程度和预后有一定相关性,对其诊疗和病情评估具有较高价值。
陈志婷王瑾张静黄小兵郭怡辰王建宏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老年
纳米载体在内耳应用的研究现状被引量:4
2014年
纳米材料与生物技术的有效结合形成了纳米生物材料,而纳米载体的研究已经成为纳米技术的前沿和热点之一,应用纳米载体携带基因或药物导入为内耳疾病治疗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具有无毒性及免疫原性的优势,已作为高效阳离子载体用于内耳基因/药物导入研究。本文回顾总结应用纳米载体进行内耳基因/药物递送的相关研究现状,突出其优势和内耳疾病治疗药物输送技术的特点,为未来内耳应用纳米载体进行基因治疗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
陈志婷杨仕明
关键词:耳聋基因治疗
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风险预测及其与黏附分子的相关性研究
2025年
目的 探讨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ndothelial cell specific molecule-1,ESM-1)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中的表达特征,通过分析其与黏附分子的相关性,阐明ESM-1在OSA相关血管内皮损伤中的调控机制。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为2017年3月~2018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睡眠医学中心接受多导睡眠监测(PSG)患者,根据入选标准,最终纳入161例参与者,分为OSA组(n=118)和对照组(n=43)。收集人口统计数据和PSG参数。应用Luminex检测血浆中ESM-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OSA组患者的血浆ESM-1水平显著升高[819.73(612.36~1393.47)pg/ml]vs.[286.17(114.48~513.81)pg/ml,P<0.001]。经多因素校正后,ESM-1水平每升高100 pg/ml,OSA患病风险增加2.162倍(OR=2.162,95%CI=1.522~3.072)。ESM-1浓度与内皮功能障碍标志物ICAM-1/VCAM-1呈显著正相关(β=1.977,95%CI=1.429~2.734,P<0.001)。结论 OSA患者血浆ESM-1水平显著升高且与黏附分子水平密切关联,提示ESM-1可能作为评估内皮功能障碍的新型生物标志物,并具有独立预测OSA风险的临床价值。
张丽川王建宏陈志婷孙智甫冯燕军于湛孙海丽
关键词:黏附分子内皮功能障碍血管损伤
Wnt信号通路与内耳发育调控被引量:2
2012年
生物体细胞中有多条细胞信号通路,这些信号通路在生物的胚胎发育、器官形成、物质和能量代谢中起着关键作用。Wnt信号途径是一类进化上相对保守,在许多动物机体中(包括蝇类、虫类、鱼类、蛙类、小鼠及人类)对控制胚胎发育有重要作用的信号传导途径。
陈志婷张小兵
关键词:WNT信号通路发育调控WNT信号途径内耳细胞信号通路器官形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