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劲松

作品数:39 被引量:209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4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经济管理
  • 18篇社会学
  • 8篇哲学宗教
  • 5篇政治法律
  • 2篇文化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社会工作
  • 8篇灵性
  • 6篇社会
  • 3篇福利
  • 2篇儒学
  • 2篇社会福利
  • 2篇社会管理
  • 2篇社会建设
  • 2篇社会控制
  • 2篇社会学
  • 2篇主义
  • 2篇网络
  • 2篇网络社会
  • 2篇文化
  • 2篇伦理
  • 2篇伦理控制
  • 2篇传统社会
  • 2篇传统文化
  • 1篇道统
  • 1篇道学

机构

  • 39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北京农学院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39篇陈劲松
  • 1篇郑杭生
  • 1篇黄凤文
  • 1篇蔡国良
  • 1篇韩芳

传媒

  • 5篇中国人民大学...
  • 4篇人民论坛
  • 4篇浙江学刊
  • 4篇社会建设
  • 2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河北学刊
  • 1篇学海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天津社会科学
  • 1篇社会科学研究
  • 1篇理论与改革
  • 1篇北京社会科学
  • 1篇党政干部学刊
  • 1篇广东省社会主...
  • 1篇广东工业大学...
  • 1篇宜春学院学报
  • 1篇社会学评论
  • 1篇社会工作
  • 1篇社会工作与管...
  • 1篇中国社会工作...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1
  • 1篇2000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现实社会中的虚拟社区的权威达成被引量:23
2001年
我们即将或正在经验着一个网络社会。网络社会中网民们基于电子空间而形成某种特定的生活或活动区域即虚拟社区。虚拟社区不同于经验社区。虚拟社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它仅仅属于文化社区 ,其主体或网民具有虚拟性、主题或生活领域的强烈共享性、表达方式的随意性、沟通或行为结果的非责任性以及精神世界的完全赤裸性等等特征。由此 ,虚拟社区的权威也和传统社会或经验社会的权威有着根本不同的特征 ,即互为主体性、沟通性和解放性等。
陈劲松
关键词:虚拟社区
儒学社会中王朝的合法性及其历史建构被引量:5
2006年
儒学社会中存在着某种超越于诸朝代之上的有关王朝的角色设置即王朝角色。王朝的兴起或更替需要满足整个社会对王朝的角色期待,并且这种期待成为王朝自身合法性的来源。正是各个王朝对王朝角色的共同认知、扮演及其所引起的角色失败、角色更替,才共同促进了儒学社会的不断变迁。
陈劲松
关键词:合法性
儒学社会的伦理控制及其限制
陈劲松
关键词:社会控制
网络社会的特征及其社会管理创新被引量:12
2013年
网络社会具有一些明显不同于现实社会的特征,如虚拟性、结构扁平性、互为主体性、管理自治性等。网络社会在给生活带来许多方便的同时,也给社会管理带来了诸多新问题和挑战,例如网络犯罪、信息知识产权未被充分保护、主流意识形态被消解、道德失范、网络群体性事件滋生等等。引进网络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将成为虚拟社会管理的最为积极、有效、建设性的应对。具体而言,应建立有关网络社会管理的专业职能部门,尊重网络民意,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加强行业自律和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引导网络舆论的能力,推动中国特色网络文化繁荣发展,积极开展网络社会工作。
陈劲松
关键词:网络社会社会管理创新
灵性实践的误区与社会工作的介入被引量:10
2013年
近年来,发生在一些地方、关涉灵性的实践活动,实际上陷入了各种误区。这表明,对于转型期中国社会中的个体成长来说,一方面是日常生活中大众对灵性资源的极端渴求,另一方面则是灵性资源的极其匮乏。灵性视角及其实践,是当代西方社会工作理论和实务领域中兴起的一个重要流派。作为积极介入生活实践的社会工作,应当在当代中国社会追逐灵性的"实践误区"中,发挥专业化的引导作用。
陈劲松
关键词:社会工作灵性物性
转型时期我国社会福利体系的重构与社会认同的转型被引量:11
2009年
社会福利是现代社会中社会认同的基础。自1978年以来,以社会保障为核心的中国社会福利体系经历了一个碎裂化与重构的双重过程,而与之相随的则是社会认同经历了从机械型社会认同向有机型社会认同的转型。机械型社会认同具有分割性、强制性、有损社会公平性、社会化(保险统筹)层次偏低、阻碍社会流动、低效率等特征。与之相反,有机型社会认同则具有利益共享性、边界开放性、多元并存性、可持续发展性等特征。
陈劲松
关键词:社会转型社会福利体系社会认同
谈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裸捐”精神
慈善事业无疑是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现代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裸捐”则是最近兴起的有关慈善事业的一个网络语言,由此引发了有关中国传统文化中慈善精神的一些争论。本文认为,对于传统中国的慈善文化或观念,不应将莫须有...
陈劲松
关键词:社会工作慈善事业传统文化
文献传递
儒学社会的治乱兴衰:一种精神的限制被引量:7
1999年
中国传统社会的发展经历了前儒学社会和儒学社会两个发展阶段。儒学社会的主导精神是儒学精神。儒学精神可以表述为:以爱为原则、以君主秩序为目的、以伦理控制为手段等三个社会学式命题。儒学精神的内在规定性是伦理理性。儒学社会是伦理控制型社会。儒学社会的治乱兴衰一定意义上即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治乱兴衰。本文试图考察儒学社会的治乱兴衰和这个社会的控制类型即伦理控制之间的相关性。
陈劲松
美国共产党反对白劳德主义斗争重探
陈劲松
社会主义观念与全球化进程被引量:1
2005年
全球化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社会主义的观念及其运动是全球化演进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 成部分。全球化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矛盾、竞争的结果。正如资本主义具有"全球性"一样,社会主义 也同样具有"全球性"。在全球化过程中,如果说资本主义依靠的是"看不见的手",那么社会主义更加自觉,更 加富有主动性,更加积极地追求"全人类性"。
陈劲松黄凤文
关键词: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