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东
- 作品数:21 被引量:249H指数:6
- 供职机构:阜新市公安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人体心肺脑复苏中脑灌注压的测定
- 目的人体心肺脑复苏胸外按压下脑灌注压的研究未见报告。方法 13例危重病人在SICU临终前已做了血流动力学监测和呼吸机等综合的生命支持,在心停止后以胸外按压(频率120—140次/分,用药间隔2—3分钟)20分钟后腰穿针做...
- 何忠杰赵宇林洪远陈东科友洋
- 关键词:心肺脑复苏灌注压胸外按压
- 文献传递
- 心肺复苏期间心脏氧利用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4
- 2000年
- :目的 :通过心肺复苏期间对心脏氧利用率 (O2 UCc)的测量来评估心脏复跳的可能性。方法 :19例患者分别为 , 冠心病组 10例 ,男 8例 ,女 2例 ,年龄 36~ 6 2 (4 9.5± 10 .3)岁 ,血流动力学稳定 ,插入右心导管取冠状窦静脉血标本。 心肺复苏组 9例 ,男 8例 ,女 1例 ,年龄 2 0~ 70 (39.0± 15 .5 )岁 ,心脏停跳后 ,先按照标准心肺复苏步骤行胸外心脏按压抢救 2 0分钟 (胸外按压频率 12 0~ 140次 / min,血管活性药用药间隔为 2分钟 ,应用 4%碳酸氢钠液 2 5 0~ 5 0 0 m l)。如心脏未复跳 ,再继续开胸心脏按压复苏 2 0分钟 (按压频率为 80~10 0次 / m in)。此间用呼吸机控制呼吸 ,维持动脉血氧饱和度 (Sa O2 ) 0 .90 0以上。抢救停止后即刻抽取冠状静脉血和动脉血。所有血标本均即刻进行血气分析 ,并计算心脏氧利用率〔O2 UCc=(Sa O2 Sv O2 ) / Sa O2 〕。根据所得结果分析其对心肺复苏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 组患者冠状静脉窦血的血气分析结果 :Pa O2 (4 .2 0±0 .41) k Pa(1k Pa=7.5 mm Hg) ,Sa O2 0 .5 32± 0 .0 90 ,O2 U Cc为 0 .46± 0 .0 9; 组患者 O2 U Cc=0 .85± 0 .11,其中 4例心脏复跳者 O2 UCc=0 .78± 0 .10 ,5例无效者 O2 UCc=0 .91± 0 .0 7,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0 1)。结论 :
- 何忠杰林洪远柯友洋程尉新陈东张宪夏云峰郭旭升翁志华彭国球
- 关键词:心肺复苏心脏复跳
- 市级医院急诊科中心静脉置管的应用
- 目的:探讨市级医院急诊科中心静脉置管的应用效果。方法:对980例急危病人施行中心静脉置管穿刺,包括:颈内静脉穿刺术、锁骨下静脉穿刺术、股静脉穿刺术。结果:980例中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术945例,穿刺成功935例,成功率99...
- 陈东王锦山
- 关键词:急诊医学中心静脉置管疗效评价
- 文献传递
- 胸外心脏按压机制探讨被引量:96
- 1998年
- 目的:探讨临床心跳骤停病人行胸外按压时的血流动力学机制。方法:13例使用Swan-Ganz导管和有创血压监测的危重病人在呼吸心跳停止后给予高浓度吸氧,并持续胸外按压(频率80~170次/min)心肺复苏,分段测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1.心排量(0.98~4.18L/min,平均2.34±1.19L/min)在按压的前1~3min内呈先升后降变化;2.所测各处右房压、肺动脉压、外周动脉压不等,心脏灌注压为5.60±6.80/0.80±1.87(平均压2.00±3.33)kPa。由于收缩压差大,舒张压差小,故按压期可能为心脏的灌注期;3.心排量在按压频率100~150次/min范围可获得较高心排量,高频率的作用在于使胸壁、胸腔、大血管(动脉、静脉)、心腔之间产生了最佳的频率共振,达到了较理想的心排量,可能最佳胸外按压频率在120~140次/min之间,能有2倍于常规频率(80~100次/min)的能量传递;4.肺循环阻力(PVR)大于外周循环阻力(SVR),右心室功(RVW)及右室每搏功(RVSW)下降幅度小于左心室功(LVW)、左室每搏功(LVSW),说明胸外按压更多影响在肺循环和右心腔部分。结论:胸外心脏按压在高频率时存在频率共振机制,最佳的共振频率可能在120~140次/min。
- 何忠杰林洪远赵宇陈东
- 关键词:胸外心脏按压心肺复苏心跳骤停
- 连枷胸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分析
- 辽宁省阜新市公安医院从1994年12月至2005年12月收治连枷胸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34例,死亡7例,死亡率20.5%。本文论述了这些患者的治疗情况。
- 陈东王锦山
- 关键词:连枷胸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文献传递
- 危重病人心肺复苏的氧代谢研究被引量:25
- 2001年
- 目的 评估胸外按压对全身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外科ICU内 16例使用机械通气和血流动力学监测的病人 ,在呼吸心跳停止后继续维持高浓度氧的机械通气 ,同时进行持续胸外心脏按压 (频率 12 0~ 140次 /min) 30min。在此期间 ,每隔 5min测心排血量指标和动脉、混合静脉血气 ,并做氧代谢计算。结果 1.心排血量平均为 (2 0 6± 1 0 3)L/min时 ,氧代谢为 :动脉血氧含量 (CaO2 ) :(11 0± 3 0 )ml/dl;静脉氧含量 (CvO2 ) :(4 6± 2 3)ml/dl;动 -静脉血氧含量差 (avDO2 ) :(6 9± 2 6 )ml/dl;氧载 (O2 AV) :(2 16± 88)ml/min ;氧耗 (VO2 ) :(135± 5 9)ml/min ;氧提取率 (O2 ER) :0 6 5± 0 14;肺泡 毛细血管血氧分压差 (A aDO2 ) :(4 73± 178)mmHg ;动 -静脉分流率 (Qs/Qt) :(39 9± 15 2 ) %。氧载为生理的 1/4 ,氧耗为生理的 1/2 ,氧提取率为生理的 2~ 3倍 ,氧耗与氧载未脱依赖关系 ;但在个别病人可见上述生命支持可满足 (动脉氧分压PaO2 >6 0mmHg ,PaCO2 <40~ 5 0mmHg)。结论 1.胸外心脏按压在高频率 12 0~ 140次 /min ,可获得较高心排量 ,进而得到好的氧载。 2 .本组临床所获的氧载仍低于生理危险线 ,氧耗与氧载未脱依赖关系。 3.依据急诊心搏骤停病人肺部并发症疾患少的特?
- 何忠杰郭旭升陈东张宪李东伟党伟文宇彭国球程尉新林洪远
- 关键词:血流动力学氧代谢心肺复苏胸外心脏按压
- 56例多发伤患者腹腔镜手术探查分析
- 随着电视腹腔镜技术的成熟和应用,腹腔镜在腹部损伤的诊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能早期明确对多发伤患者腹部损伤作出诊断,早期治疗,减少伤者的继发性损害。本文将我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对56例多发伤患者腹部损伤...
- 陈东
- 关键词:多发伤腹部损伤腹腔镜手术
- 基层医院严重多发伤救治分析
- 随着现代交通的发展,道路的畅通,车速的提高,导致交通事故的高能伤发生率明显提高,而且事故所造成的危害也曰渐加重,所致人员创伤更加复杂化,往往都为严重的多发伤,由于严重多发伤伤情严重,病情变化快,处理难度大,死亡率极高,由...
- 陈东王锦山包凤山
- 关键词:严重多发伤死亡率漏诊率
- 文献传递
- 人心肺复苏中脑灌注压的测定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在人心肺复苏胸外按压状态下,颅内压及脑灌注压的研究未见报告。方法13例危重患者在SICU临终前已做了血流动力学监测和上呼吸机等综合的生命支持,在心搏停止后以胸外按压(频率120~140/min,用药间隔2~3min)20min后腰穿针做颈部小脑延髓池穿刺成功后,接测压管,同时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动静脉和中心静脉血气,并计算。结果在血流动力学指标(10例)的心排量平均为2.34±1.19L/min时,氧代谢指标(13例,心排量为2.11±1.02L/min):动脉氧含量(CaO2):10.7±3.3ml/dl;混合静脉氧含量(CvO2):4.1±2.5ml/dl;氧载(O2AV):216±96ml/min;氧耗(VO2):135±62ml/min;氧提取率(O2ER):0.65±0.16;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457±192mmHg;动-静脉分流率(Qs/Qt):42.0±15.3%。氧耗与氧载存在依赖关系条件下。颅内压(intraerail pressure ICP 12例)为:12.8±7.9mmHg,脑灌注压为18.3±17.1mmHg。脑压水平与生理相当,脑灌注压为正常低限生理灌注压的1/3。结论胸外按压下颅内压与生理数值相差不大。而脑灌注压确只有最低生理灌注压的1/3。对脑血流的情况的估价,本临床试验没能客观提供,但从心肺复苏时眼底动脉荧光显影推断脑血流是存在的。这方面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 陈东何忠杰任国军柯友洋林洪远张宪彭国球徐桂琴
- 关键词:脑灌注压心肺复苏胸外按压中脑氧耗
- 改良氧利用率在心脏停跳后自主循环恢复早期阶段的变化研究
- 目的:利用改良氧利用率 MOUC[Modify Oxygen Utilization Coefficient OUC=(SaO-SvO)/SaO] 指标对心肺复苏期间自主循环恢复早期的氧代谢进行监测研究。方法:前瞻性地监...
- 何忠杰任国军柯友洋陈东林洪远
- 关键词:心脏复跳心肺复苏氧代谢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