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大雷
- 作品数:115 被引量:909H指数:20
-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农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浅析农科高校贫困生思想教育问题和对策
- 2011年
- 简要分析了贫困生思想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现存问题提出了加强辅导员的教育素质培养,锻炼贫困生的能力、加强贫困生的心理辅导和感恩教育等相应对策。
- 陆大雷杨欢
- 关键词:贫困生思想教育
- 通过杂交亲和性评估外源抗除草剂基因在十字花科植物间的流动被引量:7
- 2005年
- 十字花科许多植物表现为异花授粉和较高的种间杂交亲和性,这些生殖特征喻示着外源基因在该科植物间存在潜在的流动风险.通过苯胺蓝荧光法观察、人工杂交、混合花粉蒙导授粉结合杂交后代的分子鉴定,研究了甘蓝型抗草甘膦油菜Q3与5种十字花科植物(共6个材料)的杂交亲和性,以评估外源抗除草剂基因在上述植物间的流动.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2个品种、雪里蕻、小白菜与Q3杂交的亲和指数分别为16.15,12.77,2.345和0.85,F1代植株PCR检测为阳性;诸葛菜、播娘蒿×Q3表现出高度不亲和,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花粉管生长受阻,分别停滞在诸葛菜花柱上部1/3处与播娘蒿柱头表面,蒙导后代植株PCR检测均表现阴性.在大田邻近间隔种植和自然授粉条件下,Q3与甘蓝型油菜2个品种、雪里蕻、小白菜间的基因流频率分别为2.3278%,2.1487%,1.0157%和0.9236%,与诸葛菜、播娘蒿2种杂草的频率为0.基因流频率与杂交亲和性高度相关.本研究结果同时说明十字花科植物间的外源基因流动不容忽视.
- 赵祥祥陆卫平戚存扣浦惠明夏秋霞陆大雷刘葛山王幼平
- 关键词:转基因抗除草剂油菜十字花科植物杂交亲和性基因流抗除草剂基因外源基因
- 种植密度和施肥方式对春播鲜食糯玉米产量、品质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被引量:14
- 2023年
- 【目的】适宜的种植密度和施肥方式是实现玉米高产优质高效的重要措施。为此,我们研究了不同密度和施肥方法组合对春播鲜食糯玉米产量、品质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旨在建立实现鲜食糯玉米高产、优质及轻简施肥的栽培技术体系。【方法】田间试验于2021、2022年在江苏南通进行,供试品种为江苏省主推鲜食糯玉米品种“苏玉糯11号”。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密度水平:4.5×10^(4)(D1)、5.25×10^(4)(D2)、6.0×10^(4)(D3)、6.75×10^(4)(D4)、7.5×10^(4)(D5)株/hm^(2);副区为施肥模式,在总施氮(N)量225 kg/hm^(2)条件下,设置常规基施普通复合肥N 75 kg/hm^(2)+6叶期追施尿素N 150 kg/hm^(2)(CF)、缓释型复合肥一次性基施(SF-b)和6叶期一次性追施(SF-t)3种施肥方式。在玉米吐丝期和鲜食期,测定生物量和氮素积累量,在鲜食期测定鲜果穗产量和鲜籽粒产量,分析籽粒淀粉、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结果】相同施肥模式下,D2、D3、D4、D5密度下的鲜果穗产量分别较D1密度下平均增加了4.14%、7.68%、11.68%、7.17%,鲜籽粒产量平均增加了6.09%、7.48%、12.19%、7.08%。两年D4密度下玉米的平均鲜穗和籽粒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密度下(P<0.05),D4密度下玉米吐丝前后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氮肥偏生产力、氮素回收率也达到最高值。籽粒淀粉、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平均值随密度增加而不同程度地降低,施肥方式提升品质的效果无显著差异。相同密度条件下,SF-t处理鲜果穗和鲜籽粒产量显著高于CF和SF-b处理,而吐丝前后干物质和氮素运转量和运转率显著低于CF和SF-b处理;SF-b处理玉米吐丝前后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运转量及运转率高于或者与CF处理相近。20个处理组合中,以D4−SF-t组合的产量、氮素利用率最高。【结论】与基施缓释肥或基施复合肥加追施尿素相比,6叶期一次性追施缓释复合肥可显著提高吐丝�
- 姚霄宇邱纹陆虎华郭剑陆大雷
- 关键词:种植密度施肥方式氮素利用率
- 不同缓释肥水平对超高产夏玉米产量及群体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4年
- 以玉米品种苏玉29、苏玉30为材料,设置7个缓释肥水平(N 0、270、315、360、405、450、495 kg/hm2)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不同生育阶段的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及其对产量形成的作用。结果表明:(1)随着施氮量增加,籽粒产量呈单峰变化趋势,在N 450 kg/hm2水平下达最大值,两品种(苏玉29、苏玉30)分别为16193、14040 kg/hm2,且两品种均在N 405 kg/hm2水平下达边际产量。(2)高产处理下玉米群体干物质积累速率及叶面积指数在灌浆中前期大,干物质积累量多,中后期下降缓慢。对干物质积累的Richards方程解析表明,与对照相比,高产条件下干物质积累速率最大时的日期推迟了10天,且越晚产量越高;生长活跃期平均延长了9天,最大干物质积累速率平均提高了43.5%。因此,通过缓释肥运筹,降低花后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积累下降速率,推迟干物质积累速率最大时的日期,延长生长活跃期,最终提高籽粒产量。
- 陈国清肖尧景立权石建飞陆大雷陆卫平
- 关键词:夏玉米缓释肥超高产RICHARDS方程
- 氮肥减施措施对江淮春玉米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 2025年
- 多元替代减量增效是落实化肥减量化行动方案,实现玉米生产绿色高质量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本研究为探明不同氮肥减施措施对江淮春玉米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以黄淮海区域大面积推广种植的玉米品种江玉877为供试材料。设置6个氮肥处理:不施氮(CK)、常规施氮(N225)、减量施氮(N180)、减量施氮配施硝化抑制剂(N180+D)、减量施氮配施凹凸棒石(N180+T)和减量施氮配施生物骨粉(N180+B),研究不同施氮处理下春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叶面积指数(LAI)、SPAD值、地上部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N225处理的穗长、穗粗、穗粒数、千粒重及产量显著高于N180,N180+D、N180+T、N180+B比N225处理产量略有增加,但差异不显著。与N225相比,N180+D、N180+T、N180+B处理提高了吐丝期和乳熟期LAI以及乳熟期穗位叶SPAD值,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和氮素积累量分别增加20.3%、18.1%、21.7%和14.5%、5.1%和21.5%,同时促进了干物质和氮素转运,提高了收获指数。2年试验中,N180+D、N180+T、N180+B的平均氮肥利用效率比N225提高17.3%、10.0%和22.9%。综上表明,本研究在减氮20%的基础上,通过配施硝化抑制剂、凹凸棒石和生物骨粉均可起到稳产增效的效果,可为玉米生产中实现绿色节本增效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 尤根基谢昊梁毓文李龙王玉茹蒋晨炀郭剑李广浩陆大雷
- 关键词:春玉米氮素吸收利用
- 增施硫肥对成熟期糯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2025年
- 以京科糯2000(JKN2000)和苏玉糯5号(SYN5)为材料,大田条件下设正常施肥水平(N)和正常施肥下增施硫肥(N+S)两个处理,研究增施硫肥对成熟期糯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硫肥显著提高JKN2000(15.0%)和SYN5(19.1%)的子粒产量(P<0.01)。与N处理相比,N+S处理下JKN2000干物质、氮素和硫素积累量分别增加9.1%、33.6%和31.5%,SYN5分别增加11.7%、29.8%和41.1%。增施硫肥处理下JKN2000和SYN5的氮收获指数分别提高3.2%和3.7%(P<0.05),氮肥偏生产力提高14.9%和19.4%(P<0.01)。增施硫肥显著提高JKN2000淀粉的峰值黏度和崩解值,SYN5的糊化特征值均有所降低。增施硫肥处理下SYN5和JKN2000淀粉的回生热焓值分别降低9.2%和30.2%(P<0.01),回生值降低1.8%和7.1%(P<0.01)。研究表明,适当增施硫肥不仅能提高糯玉米子粒产量和氮肥利用率,而且能有效调优糯玉米糊化特性和热力学特性。
- 蒋晨炀梁毓文李薇王玉茹郭剑陆大雷李广浩
- 关键词:糯玉米糊化特性
- 脱脂对糯玉米淀粉热力学特性的影响被引量:6
- 2011年
- 以4个糯玉米淀粉为材料,对其进行脱脂处理,分析了其对淀粉热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脱脂使淀粉中的磷元素含量显著降低,导致淀粉的起始温度、峰值温度、终值温度、峰值指数和热焓值降低,糊化范围扩大。淀粉和脱脂淀粉糊化冷藏后发生回生,表现为脱脂增加了回生淀粉的热焓值,进而增加了淀粉的回生值和峰值指数,而起始温度、峰值温度、终值温度和糊化范围受脱脂影响较小。淀粉和脱脂淀粉的热焓值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淀粉的热焓值以渝糯408最低,脱脂淀粉的热焓值以郑彩糯1号最低。淀粉回生后热焓值和回生值差异较小,而脱脂淀粉回生后热焓值和回生值以YA30142最高,郑彩糯1号最低。
- 陆大雷郭换粉董策陆卫平
- 关键词:糯玉米淀粉脱脂磷
- 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对糯玉米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被引量:21
- 2022年
- 【目的】缓/控释肥料轻简化施用技术在我国玉米生产中逐步得到应用,研究控释氮肥与尿素不同比例配施对大田糯玉米产量、物质积累与转运以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为糯玉米高产高效施肥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方法】田间试验于2019—2020年在江苏连云港进行,供试玉米品种为连花糯2号。在施N 225 kg/hm~2水平下,设置5个普通尿素与控释尿素配施比例处理:100%普通尿素(N1)、100%控释尿素(N2)、普通氮素∶控释尿素=1∶2(N3)、普通氮素∶控释尿素=1∶1(N4)、普通氮素∶控释尿素=2∶1(N5),以不施氮处理(N0)为对照。测定了糯玉米籽粒产量、植株物质积累转运与分配及氮肥利用率。【结果】5个普通尿素与控释尿素配施处理中,N3处理的增产增收幅度最大,较N1处理产量增加了30%,平均收益增加了2835元/hm2,N4和N5处理产量和经济效益大于N1处理,小于N3处理,且二者差异较小。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显著提高吐丝后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且以N3处理增加最明显,其次为N2和N4处理,N5与N1处理干物质积累量差异不显著。不同氮肥配施对植株氮素转运量和转运率有显著影响,且N2、N3和N4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三者高于N1和N5处理。施用控释尿素处理的平均收获指数和成熟期籽粒氮素含量占比高于N1处理,其中N3处理的收获指数(0.45)及籽粒氮素含量占比(57.5%)最高,其次为N2处理。与N1相比,配施控释尿素提高了糯玉米的氮素偏生产力、氮素农学效率和氮素回收率,且以N3处理的增加幅度最大,其次为N2和N4处理,N5与N1处理差异不显著。与N2处理相比,N3处理的氮素偏生产力提高了2.6 kg/kg、氮素农学效率增加了2.6 kg/kg、氮素回收率提高了6.6个百分点。【结论】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对糯玉米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具有显著影响。综合两年糯玉米籽粒产量与氮素吸收利用的表现,在施氮量225 kg/
- 高雪健李广浩陆卫平陆大雷
- 关键词:控释尿素掺混肥氮素利用率
- 缓释肥施用时期对春播鲜食糯玉米产量和籽粒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9
- 2021年
- 为探明缓释肥施用时期对鲜食糯玉米产量和籽粒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苏玉糯11号为材料,在等量施肥条件下,以常规施肥方式(N15CK,基施复合肥+六叶期追施尿素)和不施肥为对照,研究缓释肥于播种期(SN15-0)、三叶期(SN15-3)和六叶期(SN15-6)一次性施用对鲜食糯玉米鲜果穗和鲜籽粒产量,籽粒淀粉和蛋白质含量、碘结合力、热力学特性和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缓释肥处理的鲜果穗产量和鲜籽粒产量显著高于常规肥处理,且SN15-6和SN15-3的鲜果穗产量分别比SN15-0提高14.0%和7.4%,鲜籽粒产量提高14.6%和2.0%。SN15-6的籽粒中淀粉、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缓释肥延后施用使淀粉粒径变小,SN15-6与N15CK的淀粉碘结合力和最大吸收波长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与不施肥相比,施肥提高了籽粒淀粉的糊化温度和胶凝温度(起始温度、峰值温度和终值温度),降低了回生热焓值和回生值。其中SN15-3的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崩解值和终值黏度最高,而SN15-6的回复值、回生热焓值和回生值最低。综上,缓释肥适当延后施用有利于提高鲜食糯玉米产量,增加籽粒中蛋白质、淀粉、可溶性糖含量,降低淀粉平均粒径;另外,三叶期施用可显著提高籽粒糊化黏度,六叶期施用使籽粒回生值显著降低。本研究结果可为春播鲜食糯玉米绿色高产优质轻简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 王思阳李广浩陆卫平陆大雷
- 关键词:鲜食糯玉米缓释肥施肥时期
- 拔节期追氮对不同季节糯玉米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被引量:8
- 2010年
- 明确基因型、生长环境和栽培措施对糯玉米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可以调控淀粉品质。以垦粘1号、苏玉糯1号和苏玉糯5号为材料,研究了拔节期追氮量(0、150kghm-2和300kghm-2)对春季和秋季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季节对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大于基因型和拔节期追氮处理。秋季生长条件下的糯玉米淀粉具有较高的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崩解值和终值黏度;拔节期适量追氮处理下糯玉米淀粉糊化特性较不追氮差异较小,但过量追氮峰值黏度和崩解值下降,糊化温度升高。相关分析表明,峰值黏度和谷值黏度、崩解值和终值黏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且峰值黏度、崩解值和峰值时间以及糊化温度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以垦粘1号为材料,春季条件下生长并拔节期追施氮300kghm-2,秋季条件下生长并拔节期追施氮150kghm-2,淀粉的糊化特性较优,即具有较高的峰值黏度和崩解值。
- 陆大雷景立权王德成韩晴郭换粉赵久然陆卫平
- 关键词:糯玉米淀粉糊化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