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志东

作品数:6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东北石油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驱油
  • 2篇聚丙烯
  • 2篇化学驱油
  • 2篇胶态
  • 2篇胶态分散凝胶
  • 2篇CDG
  • 2篇丙烯酰胺
  • 2篇采收率
  • 1篇低渗
  • 1篇低渗透
  • 1篇低渗透油层
  • 1篇低渗透油田
  • 1篇调剖
  • 1篇油层
  • 1篇油田
  • 1篇油田采收率
  • 1篇色谱
  • 1篇色谱法
  • 1篇色谱法测定
  • 1篇深度调剖

机构

  • 4篇东北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中国石油
  • 1篇大庆油田有限...
  • 1篇大庆石油管理...

作者

  • 6篇郭志东
  • 3篇宋考平
  • 2篇计秉玉
  • 1篇卢祥国
  • 1篇张继成
  • 1篇姜振海
  • 1篇隋新光
  • 1篇杨二龙
  • 1篇杨钊
  • 1篇范振忠
  • 1篇杨晶
  • 1篇吴燕飚
  • 1篇黎政权
  • 1篇皮彦夫
  • 1篇刘春林
  • 1篇黄宏光

传媒

  • 3篇油田化学
  • 1篇分析化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0
  • 1篇199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无氧条件下聚合物溶液黏度的测试被引量:1
2009年
受空气中氧的作用,大庆油田清水溶解、污水稀释聚合物溶液黏度的注入井口测试值偏低。研制了井口密闭取样瓶和黏度计隔离罩,建立了一套密闭取样和隔氧黏度测试方法。室内实验结果表明,有氧条件下黏度测定值受溶液中Fe2+的影响很大,无氧条件可大大减轻Fe2+的影响。现场取样测试结果表明,以现配聚合物溶液黏度值为基准,无氧条件下17口井的井口黏度测试值平均误差、最大误差、最小误差分别为12.6%、30.4%、0.4%;有氧条件下分别为50.1%、72.8%、24.3%。
郭志东韩丽华张月先宋考平计秉玉
关键词:黏度驱油聚合物
CDG与聚合物的驱油特征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室内实验研究中使用黏度相近、聚合物浓度相同(0.7 g/L)的聚合物溶液和聚合物铝凝胶(CDG)。在高、中、低并联三岩心模型上,水驱之后注入0.4 PV聚合物(溶液)或0.2 PV CDG+0.1 PV聚合物,然后恢复水驱。岩心分流率曲线表明,聚驱的调剖作用出现在注聚期间,后续水驱开始后减弱并消失,注CDG后出现的调剖作用,在后续水驱时保持并不断增强。模型注入压力在注聚时和后续水驱初期大幅升高,之后迅速下降至初始值以下;注CDG时注入压力升幅较小,后续水驱时短期下降之后持续升高并维持在最大注入压力之上。CDG驱提高采收率34.36%,比聚驱高7.36%,特别是CDG驱使低渗岩心采收率提高56.47%,聚驱的相应值为29.73%。详细对比分析了大庆北一区断西区块已完成的聚合物驱项目和尚未完全结束的CDG调驱项目中的注入压力、吸液指数、产液指数、含水率、聚合物采出浓度,讨论了注入规律、剖面调整、扩大波及体积、生产周期、含水率变化及驱油效率,认为CDG调驱效果好于聚驱,生产周期较长(10年和6年),采收率增值高1.6%,采出程度高4%DO IP,化学剂注入量少20%。
郭志东肖龙朱红霞宋考平计秉玉
关键词:驱油特征注入性驱油效率
低渗透油层变渗流阻力驱油技术
宋考平计秉玉隋新光杨钊刘春林黎政权皮彦夫范振忠周英杰卢祥国姜振海郭志东张继成杨二龙杨晶
中国低渗透储层石油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地质储量70多亿吨,但由于受理论与技术的限制,采收率只有10-20%,而中、高渗透油层水驱采收率可达40%,低渗透油层有巨大的提高原油采收率潜力。大庆水驱开采的老油田中的低渗透差层和...
关键词:
关键词:低渗透油田油田采收率
CDG深度调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通过对深度调剖技术系统研究,形成一套完整可行的深度调剖技术,解决目前深度调剖技术成功率低的问题。本文从交联剂的合成到凝胶体系的评价,从数值模拟机理研究到现场应用效果的评价,对深度调剖技术各个环节进行了探讨。根据理论推导,...
郭志东
关键词:胶态分散凝胶采收率深度调剖
文献传递
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化学驱油中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的浓度被引量:5
2000年
郭志东黄宏光
关键词:化学驱油水解聚丙烯酰胺GPC
化学驱油中浊度法测定 H P A M 浓度的准确性被引量:21
1999年
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和三元复合驱中普遍采用冰醋酸次氯酸钠浊度法测定 H P A M 浓度,由于应用条件复杂多变,测定结果的准确性不好。实验考察了 H P A M 的水解度、分子量、水质、碱( Ha O H) 、表面活性剂 O R S41 及 H P A M生产厂家( 生产工艺) 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发现除 O R S41 外,其余因素的影响都很大,这使实际生产中很难制作出合乎该法要求的标准工作曲线。各种因素的影响和不合要求的标准工作曲线结合在一起,造成了不准确的测定结果。现在使用的 H P A M 浓度测定方法必须加以改进。
郭志东吴燕飚黄宏光
关键词: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化学驱油驱油浊度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