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郝洁

作品数:15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眼压
  • 3篇青光
  • 3篇青光眼
  • 2篇生物学
  • 2篇生物学标记
  • 2篇体视觉
  • 2篇体位
  • 2篇斜视
  • 2篇立体视
  • 2篇立体视觉
  • 2篇开角型
  • 1篇弹力带
  • 1篇血浆
  • 1篇炎症
  • 1篇眼病
  • 1篇眼部
  • 1篇眼部疼痛
  • 1篇眼健康
  • 1篇眼压波动
  • 1篇眼压测量

机构

  • 14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邯郸市眼科医...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青海省人民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4篇郝洁
  • 9篇王宁利
  • 3篇付晶
  • 2篇范肃洁
  • 2篇胡爱莲
  • 2篇田亚平
  • 2篇王怀洲
  • 2篇甄毅
  • 2篇陶丽新
  • 2篇文江平
  • 2篇鲁辛辛
  • 2篇曹凯
  • 2篇孟昭君
  • 1篇刘月明
  • 1篇王亚星
  • 1篇徐亮
  • 1篇姜利斌
  • 1篇彭晓霞
  • 1篇李蕾
  • 1篇吴世政

传媒

  • 2篇眼科
  • 2篇中华眼科杂志
  • 2篇中华眼视光学...
  • 1篇英国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中华实验眼科...
  • 1篇中华糖尿病杂...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农村地区40岁以上近视人群黄斑病变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邯郸眼病研究
2021年
目的探索我国农村地区40岁以上人群的近视性黄斑病变患病率,并基于人工少数类过采样法(Synthetic Minority Over-Sampling Technique,SMOTE)探索近视性黄斑病变患病的影响因素。设计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2012-2013年邯郸眼病研究中年龄在40岁及以上的近视人群1177例。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获取受试者的基本人口学资料及吸烟、饮酒等行为资料;通过体格检查获取受试者的身高、体重、血糖、血压等信息;通过实验室检查(采集血样)获取受试者的血液指标信息;采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Early Treatment Diabetic Retinopathy,EDTRS)”视力表测量受试者的生活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采用Kowa压平眼压计(Tokyo,日本)测量眼压;采用Topcon自动验光仪(KR8800)测量屈光度;采用A超(10 MHz)对眼轴等生物学参数进行测量;采用Canon眼底相机(CR-2)分别拍摄以视盘和黄斑为中心的眼底照片各一张;近视性黄斑病变的阅片诊断方法:基于近视人群(等效球镜小于-0.5 D),眼底出现以下任意症状即判断为近视性黄斑病变:弥漫性脉络膜视网膜萎缩、斑片状脉络膜视网膜萎缩、黄斑萎缩、漆裂纹、后极部出现近视性脉络膜新生血管,Fuchs斑归类于近视性脉络膜新生血管中。采用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对近视性黄斑病变的患病率按年龄性别进行标准化;采用SMOTE算法对近视性黄斑病变资料的均衡性进行处理;采用Logistic回归探索近视性黄斑病变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估影响因素的预测效能。主要指标近视性黄斑病变的粗患病率及年龄-性别标准化患病率。结果在5055例有清晰可读眼底照片的40岁以上农村地区受试者中,1177例患有近视,其中35例患有近视性黄斑病变。在近视人群中,近视性黄斑病变的粗患病率为2.97%,年龄-性别标准化的患病率为2.6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t=10.910,P<0.001)、教育程度(χ^(2)=21.5
曹凯林彩霞胡爱莲杨晓慧王冰松张青胡健萍郝洁张烨王宁利邯郸眼病研究课题组
关键词:患病率影响因素
2009年新型农村医疗改革下邯郸农村地区眼卫生服务利用的变化:邯郸眼病研究
万月郝洁曹凯王宁利
颜氏第三代立体视觉检查图在间歇性外斜视患者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探究颜氏第三代立体视觉检查图(YRDS3)在间歇性外斜视(IXT)患者中应用的临床特征与效果。方法:病例对照研究。连续收集2023年2—5月于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确诊为IXT的患者(IXT组)和正位视患者(正位组)各90例,按年龄分为3~5岁、6~8岁和9~40岁3个亚组,受检者在就诊期间1个月内完成YRDS3各3次测试。YRDS3在IXT组和正位组中的可测试率差异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3次测试间的一致性用Bland-Altman法进行分析。结果:YRDS3在3~5岁组3次测试的可测试率分别为88.3%、93.3%和100.0%;6~8岁组3次测试的可测试率分别为96.7%、100.0%和100.0%;9~40岁组3次测试的可测试率均为100.0%。IXT组3次测试的可测试率分别为95.6%、100.0%和100.0%,正位组3次测试的可测试率分别为94.4%、95.6%和100.0%,组间可测试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land-Altman显示正位组第2次与第1次测试一致性不佳,第3次与第2次测试一致性好,其差值平均值(MD)分别为0.03和0.00,95%一致性界限(LoA)分别为-0.11~0.17(P=0.001)和-0.04~0.04(P=0.320);IXT组测试一致性均好,其MD分别为0.02和0.01,95%LoA分别为-0.27~0.31(P=0.143)和-0.07~0.08(P=0.118),均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正位组3个年龄亚组的立体视锐度95%参考值分别为158、67、60弧秒,IXT组3个年龄亚组的95%参考值分别为200、120、309弧秒。结论:IXT患者近立体视受损,低于正常阈值。YRDS3在各年龄段的IXT患者中均可获得较高的可测试率,可为低龄儿童理解并接受,且儿童的可测试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YRDS3在IXT患者中的测试一致性较好。
赵逸阳付晶郝洁
关键词:立体视觉间歇性外斜视
一种方便打开的无菌消毒液囊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毒液囊领域,公开了一种方便打开的无菌消毒液囊,包括无菌液囊,所述无菌液囊的底部连接有握持板,所述无菌液囊的顶部连接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的顶部连接有推板,所述推板正面与背面的顶部均连接有弧形垫,所述无菌液囊...
滕腾王蕾李琦琰冀倩倩刘月明孙华郝洁周金琼邹京伶蒋继宽
血浆氨基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发生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 拟在河北邯郸永年县农村人群中探索代谢组学标志物与2型糖尿病(T2DM)发生风险的关系及其能否改善T2DM风险模型的预测能力.方法 以邯郸眼病队列研究(2006-2013年)为基础,设计巢式病例对照研究,随访新发209例T2DM患者为病例组,按性别年龄匹配对照组394例,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探索代谢组学标志物与T2DM风险的关系.结果 校正年龄、性别、体质指数、腰围和糖尿病家族史后,血浆酪氨酸、亮氨酸、缬氨酸、丙氨酸、甘氨酸等均与T2DM发生风险相关,比值比(OR)[95%置信区间(95% CI)]=4.56(1.77-11.73)、5.73(1.80-18.25)、6.73(2.02-22.34)、5.89(2.26-15.36)、0.39(0.17-0.89)(模型2,均P〈0.05).进一步校正糖脂标志物后,只有酪氨酸和氨基酸组合与T2DM发生风险相关[OR(95% CI)=3.36(1.10-10.29)、1.11(1.02-1.22),模型3,均P〈0.05].在传统危险因子模型上加入氨基酸变量后,C统计量增加均〈0.005,全部重分类指数和大部分整体鉴别指数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血浆支链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丙氨酸、甘氨酸等与T2DM发生风险有关,特别是酪氨酸与T2DM发生风险强相关,但是未能显著改善T2DM传统危险因子风险模型的预测能力.
文江平郝洁陶丽新鲁辛辛田亚平王宁利
关键词:生物学标记氨基酸类农村人口
成年人2型糖尿病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在我国北方农村地区人群中构建2型糖尿病(T2D)发生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队列研究。以参加2006至2013年邯郸眼病调查30岁以上农村普通人群为研究对象,2006至2007年基线调查时经病史或血液化验确定无糖尿病,同时具有完整的2012至2013年随访糖尿病相关资料,共4 132例,其中男性1 793例,女性2 339例。在前期研究基础上,随机选择2/3人群为训练集,余下1/3人群为测试集,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筛选与T2D发生风险相关的实验室标志物,包括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高敏C反应蛋白等,校正因素包括年龄、糖尿病家族史、体质指数(BMI)和腰围,然后建立T2D风险最佳预测模型,最后参照Framingham评分模式建立相应评分工具并验证。结果T2D风险最佳预测模型纳入指标:年龄(8分)、BMI(6分)、腰围(8分)、糖尿病家族史(9分)、FPG(23分)、TG(4分),总计分范围0~58分。在验证人群中AUC值0.802(0.780~0.822),在最佳切点27分时敏感度70.27%(58.50%~80.30%),特异度80.83%(78.60%~82.90%)。结论成功建立了基于中国北方农村地区普通人群的T2D发生风险预测模型,经人群验证,适于在基层临床实践中使用。
文江平郝洁陶丽新路西林鲁辛辛田亚平王宁利
关键词:糖尿病2型生物学标记比例危险度模型
初级医疗中关于非炎症性眼疼痛的评估
2016年
眼部疼痛很普遍,大约2%~5%的综合门诊患者主诉涉及眼部及眼周边疼痛的情况(眼部、眼周边、眼眶周边的疼痛在文中统称为眼部疼痛)。在新西兰眼科急诊的患者中,大于50%的患者由综合门诊转诊而来。,绝大部分主诉都包含眼部疼痛。笔者建议,这些人中,如果在初诊时可以得到较好的诊断,那么转诊人数将会下降。
Lucia KuffovaJohn V ForresterAndrew Dick郝洁李树宁
关键词:眼部疼痛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新防治技术的建立及应用
王宁利徐亮王怀洲杨迪亚王亚星陈伟伟胡爱莲任若瑾贾力蕴卢清君马科姜利斌梁庆丰郝洁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简称“开青”)是一类原因不明,具有特征性视神经损害和视野缺损的视神经退行性致盲眼病。近十余年来中国开青患病率逐年上升,由0.29%上升到2.6%, 一跃成为最重要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由于对开青眼压升高...
关键词:
关键词: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致盲眼病
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患者的立体视觉功能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分析急性共同性内斜视(AACE)患者的立体视觉功能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系列病例研究。连续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于北京同仁医院斜视与小儿眼科确诊的AACE患者共127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屈光度、斜视度、双眼视觉功能(双眼同时视功能、融合功能、远立体视觉功能、近立体视觉功能、动态立体视觉功能)等眼部情况。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看远和看近斜视度,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远立体视、动态立体视觉功能的相关危险因素,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近立体视觉功能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27例AACE患者中,正视6例,远视14例,近视107例。初次发病年龄4~57(22.2±12.4)岁,每日近距离用眼时间为2~16(8.3±3.0)h。看远斜视度为+30^(△)(+19^(△),+45^(△)),看近斜视度为+25^(△)(+15^(△),+45^(△)),看远斜视度大于看近斜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7,P=0.002)。所有患者中存在同时视功能126例,存在融合功能116例,存在远立体视觉功能71例。近立体视觉功能方面,存在中心立体视17例,周边立体视42例,立体视盲68例。动态立体视觉功能方面,33例低速通过,26例高速通过,68例高速不通过。发病年龄早、眼位偏斜角度大是远立体视觉功能[OR=1.05,95%可信区间(CI):1.01-1.10,P=0.024;OR=0.96,95%CI:0.93-0.98,P<0.001]、近立体视觉功能(β=-0.16,t=-2.00,P=0.048;β=0.51,t=6.29,P<0.001)和动态立体视觉功能(OR=1.05,95%CI:1.00-1.09,P=0.032;OR=0.95,95%CI:0.92-0.98,P<0.001)损伤的危险因素。结论:AACE患者立体视觉功能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发病年龄早和斜视角度大是立体视觉功能损伤的重要危险因素。
孟昭君付晶郝洁陈嘉煜李慧健王美旭李蕾
关键词:立体视觉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斜视度发病年龄
房角关闭机制指导下可疑原发性房角关闭患者激光干预的疗效评价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根据房角关闭的不同机制,对可疑原发性房角关闭(PACS)患者行激光周边虹膜切除(LPI)术或LPI联合激光周边虹膜成形(LPIP)术,通过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评估PACS患者激光早期干预的疗效。设计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6年1月-11月在河北省邯郸市眼科医院连续就诊的PACS患者50例(65眼)。方法根据房角关闭的不同机制,通过UBM评估患眼,对所有入选患眼均首先行LPI治疗,术后第3天复查UBM,检查提示仍存在至少一个象限房角呈接触性关闭的患者再进一步联合LPIP治疗。术后3天复查UBM,根据测量的相关参数的前后变化评价治疗效果。主要指标UBM图像中的中央前房深度(ACD),巩膜突前500μm处的房角开放距离(AOD)、小梁虹膜夹角(TIA)、房角隐窝面积(ARA)、小梁睫状体距离(TCPD)、虹膜厚度(IT)。结果 65眼中,47眼(72.3%)行LPI治疗后3天UBM检查未发现存在至少一个象限的房角接触性关闭,术后AOD、TIA、TCPD、ARA较术前均明显增加(P均<0.01),IT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465);18眼(27.7%)行LPI术后3天,UBM提示存在至少一个象限的房角接触性关闭,联合LPIP治疗后AOD、TIA、TCPD、ARA较术前均明显增加(P均<0.01),IT较LPI术后减少更明显(P<0.01)。结论 LPI后UBM可用于判断房角关闭的机制,并据此考虑是否联合LPIP,可进一步改善非单纯性瞳孔阻滞机制的可疑房角关闭患者的疗效。
范肃洁吕爱国郝洁梁远波郭黎霞李爱林王宁利
关键词:超声生物显微镜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