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勤妮
- 作品数:33 被引量:123H指数:7
- 供职机构: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醛化红细胞应用的概述被引量:3
- 2015年
- 试剂红细胞由于两方面的原因而被广泛应用:一是作为红细胞抗原直接参与抗原抗体反应,如血型分型、未知抗体的筛选与鉴定等;二是作为指示细胞,能够指示血凝(hemagglutination,HA)和血凝抑制(h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HI)试验的结果[1]。但在应用过程中,通常都是采用新鲜红细胞。
- 万永虎杨桃梅张德著郑勤妮庄丽蒋维佳唐光鹏王昭孝
- 关键词:醛化抗原抗体反应血凝抑制免疫监测减蛋综合征
- 2019年—2021年贵州省流感病原学特征分析被引量:9
- 2022年
- 目的 分析2019年—2021年贵州省流感监测数据,了解贵州省流感病原学流行特征,为流感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贵州省2019年4月1日—2021年3月31日13家哨点医院采集的流感样病例(ILI)咽拭子标本的流感病毒RT-PCR核酸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国家级哨点医院门急诊总就诊病例为3 589 614人,其中流感样病例274 306人,占7.64%。2019年—2021年贵州省流感样标本共计29 215份,阳性标本2 232份,阳性率为7.64%;流感病毒核酸检出率5岁~14岁年龄组所占阳性比率最高,为30.60%(683/2 232);60岁以上老人发病人数最少。结论 2019年—2021年贵州省流感活动高峰期为冬春季,学龄儿童流感阳性病例数较多,应高度重视,密切关注疫情形势,及时开展流感暴发疫情的调查处置。
- 任丽娟庄丽郑勤妮雷明玉李世军
- 关键词:流感监测流感样病例流感病毒
- 贵州省2016年两起乙型流行性感冒暴发疫情病毒血凝素基因特性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了解2016年贵州省乙型流行性感冒(流感)暴发疫情毒株变异情况,比较其与WHO推荐的疫苗株和我国代表株的匹配情况。方法将2016年贵州省铜仁地区两起流感暴发疫情病例标本中分离得到的8株毒株血凝素(HA)1基因进行扩增和序列测定,通过DNAStar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对测序产物进行分析。结果2016年两起流感暴发疫情均由乙型Victoria系(BV)病毒引起。分离株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是99.8%~100.0%和99.5%~100.0%,仅部分毒株的247位点发生变异;与参考株B/Victoria/2/87相比,同源性分别是91.8%~92.0%和91.5%~92.0%,有17处氨基酸位点发生了变异,其中I143V、V163I、V201I这3个位点分别涉及到了主要的抗原决定簇的B、C、D三个区域。与既往的疫苗株B/Brisbane/60/2008相比,同源性分别为98.2%~98.3%和98.5%~99.0%,有3个位点发生变异。所有毒株I143V和N155D均发生变异,部分毒株T247I发生变异,其中I143V涉及到抗原决定簇B区。与我国代表株B/Chongqing-Yuzhong/1384/2010相比,同源性分别是96.7%~96.8%和97.0%~97.5%,有6个位点发生了变异,其中有5个位点分别发生了P84L、I143V、N155D、V172I和T223N的变异,部分毒株T247I发生变异,其中I143V也涉及到B区。与2015年贵州省流行的毒株相比,同源性分别为99.8%~100.0%和99.5%~100.0%,只有部分毒株在位点247发生了变异,且未涉及到主要的抗原决定簇区域。结论贵州省两起流感暴发疫情由BV系同一流行株引起,其HA基因在不断地发生变异,但未出现新的重要位点的变异,与WHO推荐的既往疫苗株B/Brisbane/60/2008匹配性相对较高,继续使用对BV系病毒能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
- 万永虎郑勤妮庄丽任丽娟付琳田飞肖艳芳唐光鹏李世军
- 关键词:流感病毒B型暴发疫情血凝素类基因特性
- 贵州省2012年度甲型流感病毒组成情况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了解2012年度贵州省甲型流感病毒各个亚型的组成情况。方法收集流感样病例标本,提取病毒核酸R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方法筛选甲型流感病毒阳性的标本,再对其进行各个亚型的鉴别,了解甲型流感病毒各个亚型的组成情况。结果本年度共检测到甲型流感病毒73份,其中甲型H3亚型病毒71份;新型H1N1病毒2份;甲型H1亚型病毒未检出。结论贵州省2012年度甲型流感病毒的优势毒株为甲型H3亚型病毒,占总甲型流感病毒的97.27%;新型H1N1病毒占总甲型流感病毒的2.73%。甲型H1亚型病毒未检出。
- 庄丽付琳任丽娟郑勤妮
- 关键词:甲型流感病毒
- 2013年度贵州省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病毒感染状况调查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了解贵州省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病毒性疾病的感染状况。方法调查贵州省2013年度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病例432例,采集呼吸道标本421份,通过相应试剂盒提取核酸,进行实时荧光定量(Real-Time)PCR检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冠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博卡病毒,鼻病毒及偏肺病毒。结果从421份标本中检测出阳性标本128份,阳性率为30.41%。其中流感病毒60份,阳性率为14.25%;冠状病毒8份,阳性率为1.90%;博卡病毒3份,阳性率为0.71%;腺病毒10份,阳性率为2.38%;偏肺病毒9份,阳性率为2.14%;鼻病毒38份,阳性率为9.03%;未检出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副流感病毒。检出3例流感病毒和鼻病毒混合感染。结论呼吸道病毒是导致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的重要病原体,其中以流感病毒最为常见,鼻病毒其次,腺病毒、偏肺病毒等检出率较低。
- 庄丽郑勤妮付琳万永虎宋倩蒙黎明
- 关键词:呼吸道病毒感染
- 家蝇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扩增体系的建立与优化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建立和优化家蝇的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PCR)扩增体系。方法:以驯养家蝇为材料,通过单因子实验分别研究了模板DNA、Mg2+、dNTPs、引物浓度及Taq DNA聚合酶用量对家蝇SRAP分子标记扩增体系的影响,并对扩增体系进行了优化。结果:优化后的反应体系总体积为30μl,含50ng模板DNA、1.5mmol/LMg2+、0.20mmol/L dNTPs、0.15μmol/L引物和0.50U Taq DNA聚合酶。结论:家蝇SRAP-PCR扩增优化系统的建立,为今后利用SRAP技术进行家蝇遗传多样性分析、基因定位奠定了基础。
- 刘红美方小波郑勤妮胡仕明吴建伟
- 关键词:蝇科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
- 紫花南桔梗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通过对野生紫花南桔梗进行离体快繁技术的研究,解决生产栽培中优良种源短缺问题。方法:用野生紫花南桔梗幼茎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激素进行培养。结果表明:用MS+BA 2.0 mg/L+NAA 0.2 mg/L诱导培养,60 d可获得丛生芽;继代用MS+BA 0.5 mg/L+NAA 0.2mg/L培养,增殖率高达20倍以上;用1/2 MS+NAA 0.2 mg/L培养20 d可获得生根植株。本研究得出的方法可为栽培桔梗提供大量优良种苗。
- 刘红美方小波李娟郑勤妮
- 关键词:丛生芽再生植株
- 2015-2016监测年度贵州省流感病原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7
- 2017年
- 目的了解2015-2016监测年度贵州省流感流行趋势和病原特征,为贵州省流感的预防与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方法对贵州省2015年4月1日-2016年3月31日13家哨点医院采集的流感样病例(简称ILI)鼻咽拭子标本的流感病毒RT-PCR核酸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年4月-2016年3月,贵州省监测ILI病例111 175例,占6.82%,检测标本13 867份,阳性2 204份,阳性率为15.89%;贵州省全年均有流感流行,夏季出现小高峰,冬春季达到流行高峰;检出的流感型别有4种,夏季以季H3为主,冬春季节分别以B型Yamagata系(简称BY)和B型Victoria系(简称BV)为主,春季新甲H1有上升趋势;5个年龄组中,0岁~年龄组所占阳性比率最高,为40.20%,其次是5岁~和25岁~年龄组,分别为25.41%和19.28%;检出阳性标本中男性所占比例为54.63%,比女性高9.26%。结论2015-2016监测年度贵州省流感流行形式严峻,ILI%比例和阳性率较高;流感流行主要在冬春季,夏季伴有小高峰,流行型别多样,主要以季H3、BY系和BV系交替流行为主;15岁以下年龄组为主要的易感人群;男性可能比女性更易感染流感病毒。
- 万永虎郑勤妮任丽娟庄丽付琳蒋维佳唐光鹏李世军
- 关键词:流感病原学年龄性别
- 2013-2014年度贵州省冠状病毒感染状况调查
- 目的对贵州省呼吸道症候群病例的冠状病毒HCOV-OC43型、HCOV-229E型、HCOV-HKU1型、HCOV-NL63型、SARS-COV冠状病毒和MERS-COV冠状病毒的感染状况进行检测。方法提取病毒核酸RNA,...
- 庄丽万永虎付琳郑勤妮
- 关键词:冠状病毒
- 文献传递
- 转化生长因子-β1以浓度依赖的方式重组人成熟树突状细胞的细胞骨架丝状肌动蛋白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索转化生长因子β1(t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对人成熟树突状细胞(mature dendritic cells,mDCs)骨架丝状肌动蛋白(filament actin,F-actin)及其部分骨架结合蛋白表达的影响,为深入理解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生物学行为和提高基于DCs的抗肿瘤免疫治疗的临床效率提供线索。方法:不同浓度的TGF-β1处理mDCs后,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免疫印迹实验分别研究细胞骨架F-actin的结构和部分细胞骨架结合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TGF-β1处理后的mDCs的F-actin出现了明显重排,F-actin的表达量在3 ng/ml组下调(P=0.000),在5 ng/ml组上调(P=0.000)。(2)mDCs表面丝状突起长度和数量的变化,长度在3 ng/ml和5 ng/ml组较对照组细、短(P=0.001,0.000);数量在1、3 ng/ml和5 ng/ml组较对照组少而稀疏(P=0.000);在7 ng/ml组mDCs表面丝状突起长度和数量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114);通过回归分析细胞丝状突起长度和数量与F-actin表达量之间存在非线性相关性(R2分别为0.828和0.746,P=0.000)。(3)细胞骨架蛋白结合蛋白的表达,fascin1在所有实验组中均出现了下调(P=0.001、0.000);p-cofilin1与总cofilin1的表达水平比在1 ng/ml和3 ng/ml组均下调(P=0.000);profilin的表达在1、3 ng/ml和5 ng/ml组均上调(P=0.001、0.001、0.013)。结论:TGF-β1以浓度依赖的方式影响mDCs的细胞骨架F-actin结构及其部分结合蛋白的表达,提示在临床上施行基于DCs的抗肿瘤免疫治疗时,需以适当的方式阻断TGF-β1的信号转导通路,这对进一步深入理解DCs的生物学行为和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 郑勤妮许筱莉姚伟娟田克诚曾柱
- 关键词:成熟树突状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细胞骨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