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邹黎黎

作品数:65 被引量:96H指数:6
供职机构:三峡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15篇专利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 6篇生物学
  • 6篇农业科学
  • 5篇文化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13篇免疫
  • 10篇蛋白
  • 10篇肿瘤
  • 9篇球菌
  • 8篇细胞
  • 8篇杆菌
  • 7篇葡萄球菌
  • 7篇金黄色葡萄球...
  • 7篇黄色葡萄球菌
  • 6篇生物医学
  • 6篇生物医学领域
  • 5篇依布硒
  • 5篇依布硒啉
  • 5篇大肠杆菌
  • 4篇源性
  • 4篇人源
  • 4篇人源性
  • 4篇肽段
  • 4篇跨膜运输
  • 4篇活性

机构

  • 60篇三峡大学
  • 14篇三峡大学第一...
  • 10篇三峡大学人民...
  • 1篇宜昌市第一人...
  • 1篇湖北科技学院
  • 1篇安县人民医院

作者

  • 64篇邹黎黎
  • 21篇王君
  • 16篇柳长柏
  • 11篇谭超
  • 8篇杨英桂
  • 6篇马节兰
  • 6篇韩莉
  • 6篇王磊
  • 5篇秦松
  • 4篇王琥
  • 3篇宋银宏
  • 3篇周永芹
  • 3篇董传江
  • 3篇杜幼芹
  • 3篇柯红
  • 3篇王朋
  • 3篇刘晓雯
  • 2篇吴江锋
  • 2篇刘彬彬
  • 2篇王朋

传媒

  • 5篇生命科学研究
  • 4篇微生物学报
  • 4篇海南医学
  • 3篇生物化学与生...
  • 2篇生命的化学
  • 2篇细胞与分子免...
  • 2篇中国临床药理...
  • 2篇中国病原生物...
  • 2篇巴楚医学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生命科学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三峡大学学报...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微生物与感染

年份

  • 11篇2025
  • 4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10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8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组钙网蛋白原核表达条件优化及蛋白纯化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构建重组钙网蛋白(CRT)原核表达质粒并优化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条件。方法:采用RT-PCR从总RNAs中克隆小鼠CRT的cDNA并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ET15b-CRT)。将构建成功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检测在不同温度,不同诱导时间及不同浓度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条件下重组CRT的表达水平。结果:成功构建重组CRT原核表达载体;诱导重组CRT的最佳条件是不加IPTG在30℃培养20h,此条件下重组蛋白表达水平比加入IPTG诱导高大约6.29倍;经过镍柱纯化后的CRT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可被特异性抗体识别。结论:成功在大肠杆菌内表达重组CRT并明确了其最佳的表达条件,这种方法的建立为后续CRT功能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王朋秦松秦松邹黎黎
关键词:钙网蛋白原核表达蛋白纯化
大肠杆菌OmpC响应银胁迫初探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2025年
通过同源重组技术敲除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外膜孔蛋白C(outer membrane porin channel C,OmpC)编码基因ompC、OmpF编码基因ompF和PhoE编码基因phoE。连续监测ompC缺失株的生长及其对银离子的敏感性;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OmpC的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ompC、ompF和phoE缺失株构建成功,ompC、ompF和phoE缺失并不影响E.coli的生长代谢。相比于其他孔蛋白,OmpC蛋白缺失可显著提高E.coli抵御银离子胁迫的能力,与耐抗生素存在差异。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示,OmpC的分子式为C1795H2676N482O577S4,由367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40368.12,原子总数为5534,等电点为4.58;含有跨膜域,定位于细胞外膜中;二级结构中α-螺旋占比18.80%,β-折叠占比29.16%,β-转角占比6.81%,无规则卷曲占比45.23%;与银离子进行分子对接预测显示无对接位点。这为OmpC主要作为银离子入胞通道提供更多证据,可为解析E.coli应对银离子胁迫的机制奠定基础。
沈舒楚吴钰煌蔡丹安皓月伍中宝王君杜幼芹邹黎黎
关键词:大肠杆菌银离子OMPC生物信息学分析
氮杂环卡宾银配合物SBC3靶向大肠杆菌TDRS杀菌的作用机制
2025年
新型氮杂环卡宾银配合物(N-heterocyclic carbene silver,Ag-NHC)兼具优异的稳定性、水溶性和杀菌活性,是具有巨大应用前景的抗菌候选物。【目的】探讨合成的1,3-二苄基Ag-NHC[1,3-dibenzyl-4,5-diphenylimidazol-2-ylidene silver(I)acetate,SBC3]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SBC3的抗菌活性;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SBC3处理后大肠杆菌DHB4菌株的形态学变化;通过5,5′-二硫代双(2-硝基苯甲酸)[5,5′-dithiobis-(2-nitrobenzoic acid),DTNB]实验检测SBC3处理后DHB4胞内硫氧还蛋白(thioredoxin,Trx)及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hioredoxin reductase,TrxR)的活性和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的含量;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BC3对DHB4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的影响,并通过还原剂二硫苏糖醇(dithiothreitol,DTT)进行挽救实验。通过在实验室连续传代,获得SBC3耐受性大肠杆菌菌株SBC3-resistant strains(SRSs)。其中SRS3、SRS4和SRS7菌株对SBC3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依次为24、32和56μg/mL,分别为野生菌株MIC的3倍、4倍和7倍。将对应的菌株分别命名为SRS3、SRS4和SRS7,并使用这3种菌株复测上述指标;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SBC3对Trx1及S-谷胱甘肽化蛋白(S-glutathionylated proteins,S-PSSG)表达量的影响。【结果】SBC3对实验菌株的MIC为8.0−30.0μg/mL;SBC3处理后的DHB4菌株发生肿胀,并伴有内容物流出;SBC3可显著抑制DHB4胞内Trx和TrxR的活性,明显降低GSH的含量,同时升高ROS水平。此外,SBC3处理后的SRS3、SRS4和SRS7菌株胞内Trx和TrxR的蛋白活性降低,GSH含量和S-PSSG的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但与DHB4菌株相比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结论】SBC3通过靶向大肠杆菌的硫醇依赖的氧化还原系统(thiol-dependent redox system,TDRS)系统发挥其抗菌作用,为SBC3作为新型抗菌剂的开发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谭超伍中宝沈舒楚黎国春Matthias Tacke王君邹黎黎
“三早两强”对培养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教学效果的探讨被引量:1
2014年
省属高校在经过规模扩张的基础上,进入内涵发展求质量的建设阶段,培养适应当前及未来医学发展需要、具有创新能力、解决复杂临床问题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是其重要任务,我们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以"三早两强"即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社会、早期接触科研为切入点,以创新能力强、实践能力强为目标,将教研、科研、教学有机结合,对培养具有探究性学习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进行了有效实践,收到很好效果。
韩莉刘朝奇谭超邹黎黎周永芹金家红赵云
关键词: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
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作为乳腺恶性肿瘤分子标记物的可行性被引量:7
2017年
神经生长因子(NGF)为最早发现的神经营养素家族成员,是一种多肽生长因子,主要作用在于促进神经元生长、存活和分化。近年来研究发现,NGF还影响着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NGF可与低亲和力膜受体p75^(NTR)和高亲和力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TrKA结合,除具有神经营养作用外,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包括肿瘤的增殖、凋亡、转移、血管、神经新生等。NGF及其受体在乳腺癌中的作用逐渐被关注,对区分易复发或转移乳腺癌,帮助判断预后情况有重要作用,可为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提供新的切入点及靶标。本文就NGF及其受体作为乳腺恶性肿瘤分子标记物的可行性进行综述。
刘宇王君邹黎黎
关键词:乳腺恶性肿瘤神经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分子标记物
细胞穿膜肽hPP3及其用途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学领域,涉及一种人源性细胞穿膜肽hPP3及其用途。本发明所提供的细胞穿膜肽hPP3具有穿透细胞膜的功能,可携带蛋白质等大分子跨膜进入多种细胞内;且由于该肽段来源于人类蛋白,引起人体免疫反应的可能性小,潜在...
柳长柏邹黎黎杨英桂吴江锋马节兰
文献传递
交叉呈递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2016年
交叉呈递是将外源性的抗原呈递给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Ⅰ类的途径,对增强CD8+T细胞的免疫反应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交叉呈递过程中增强抗原的稳定性可显著提高细胞交叉呈递的能力,而具有交叉呈递能力的细胞有多种潜在的分子机制来抑制蛋白酶的活性,从而降低抗原的降解速度来增强抗原的稳定性。此外,通过特异性的内体受体可以使抗原具有更好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交叉呈递的效率。通过不同抗原装配模式可进一步提高细胞交叉呈递的能力。随着对交叉呈递的分子机制的不断深入了解,利用其潜在的免疫治疗效用将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秦松柳长柏王君邹黎黎
关键词:抗原分子机制
硒元素与肺炎支原体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4年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通过诱导宿主细胞产生大量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及降低人体的免疫球蛋白IgG、IgA及IgM水平,引发人类多种呼吸道感染及肺外并发症。含有硒元素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 Peroxidase,GPx)及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hioredoxin Reductase,TR)能有效清除ROS,维持细胞内的还原态环境,帮助细胞抵抗肺炎支原体感染产生大量的ROS引起的氧化损伤及DNA损伤;同时,硒元素可提高机体免疫球蛋白水平,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有效抵抗MP感染。
谭超邹黎黎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硒元素活性氧
细胞膜穿透肽hPP5及其用途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学领域,涉及一种人源性细胞膜穿透肽hPP5及其用途。本发明所提供的细胞膜穿透肽hPP5具有穿透细胞膜的功能,可携带蛋白质等大分子跨膜进入多种细胞内;且由于该肽段来源于人类蛋白,引起人体免疫反应的可能性小,...
柳长柏王琥邹黎黎马节兰杨英桂
STAT-3持续活化与肿瘤侵袭、转移被引量:4
2012年
JAK-STAT(janus tyrosine kinase-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细胞信号转导途径的紊乱,是肿瘤发生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近年来的研究发现,STAT-3作为JAK-STAT信号转导途径中一个重要的调节分子,能够通过将信号直接转导入细胞核而快速激活下游基因,从而保证相应配体顺利完成信号转导过程.然而,STAT-3也有其"黑暗"的一面,其往往在恶性肿瘤细胞中表现为持续活化,作为一种原癌基因,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标.因而,对近年来有关STAT-3的持续活化与恶性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过程及肿瘤干细胞的关系作一概述,有助于深入了解STAT-3在肿瘤发生发展机制中发挥的作用.
邹黎黎韩莉柳长柏
关键词:癌症干细胞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