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鹏
- 作品数:22 被引量:66H指数:4
- 供职机构: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训练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04年
- 于群涛王英邵鹏唐剑华于天霞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康复训练药物治疗
- 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 2004年
- 目的 探讨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机制和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02年1月就诊的20例BPPV患者,其中后半规管性BPPV(posterior canal BPPV,PC—BPPV)15例,水平半规管性BPPV(horizontal canal BPPV,HC—BPPV)5例。分别采用Epley颗粒复位法和Barbecue翻滚法治疗。结果 20例患者痊愈15例(75%),其中12例(60%)在首次治疗后即无复发;好转3例(15%);无效2例(10%)。总有效率90%。结论 手法复位对于BPPV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作为门诊的首选疗法。
- 邵鹏李晓宇于群涛
- 关键词:手法复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发病机制预后
- 老年患者临床照护服务现状与改善研究
- 2025年
-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的临床照护服务需求及护工的临床照护服务质量现状,识别服务差距,从护工角度出发找出导致服务质量不高的主要因素并提出有效的改善策略。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法选取2023年10月至2024年2月胶东地区7所医院康复科收治的228名住院老年患者及其雇佣的护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专家焦点小组访谈研究法,以问卷形式调查老年患者的临床照护服务需求与实际服务情况的差异,探讨影响护工服务质量的因素。结果不同性别患者期望的护工性别与实际性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对护工年龄、学历、薪资的需求与实际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急反应能力、康复运动辅助及医疗设备使用等临床照护服务均未能达到患者需求。临床照护服务质量不高的主要因素为缺乏职业激励、公众认知不足和缺乏职业培训教育。结论护工的性别、年龄、学历、薪资和临床照护服务方面与患者需求存在较大差异;医院应加强护工的职业培训、改善其工作条件与发展前景等,从而提高护工临床照护服务的专业性和可及性,更好地满足老年患者的需求。
- 韩莉孙晖刘海霞邵鹏王书忠曲玲玲任晓霞赖昊
- 关键词:老年患者护工
- 双重任务训练预防脑卒中患者跌倒的效果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 探讨双重任务训练对预防脑卒中患者跌倒发生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康复科收治的7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进行单一任务训练,观察组进行双重任务训练,出院后跟踪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跌倒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各项步态参数均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各项步态参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FES-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年内观察组跌倒发生率(8.57%)低于对照组(3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14,P<0.05)。结论 双重任务训练可预防脑卒中患者跌倒的发生,有助于其参与日常生活活动。
- 都丽丽李明贞李佳昊魏伟邵鹏林娟柳海英
- 关键词:脑卒中跌倒
- 翻滚法治疗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附21例报告)
- 2004年
- 李晓宇邵鹏
- 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 振动触觉感觉统合训练在偏瘫治疗中的有效性验证被引量:13
- 2017年
- 目的:对脑损伤偏瘫患者下肢进行运动训练,并用振动触觉提示方法,验证感觉统合训练对偏瘫患者的有效性。方法:将研制的康复训练平台应用到偏瘫患者的临床实验中,结合振动触觉反馈方式进行训练,以健侧肢体作为康复标准,对患者进行振动触觉提示。训练前后对患者患侧下肢进行Brunnstrom分期。利用角度传感器测量患者下肢的运动,并在频域上进行处理分析,计算出一种康复指标,同训练后的Brunnstrom分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患肢膝关节在健侧提示下的运动频率,相对于患侧振动提示下的更高,患者在健侧振动提示下更能准确地完成运动;健侧振动提示时,患肢的运动频率仍低于理论值,无法非常准确地与感觉刺激提示相配合完成运动;Brunnstrom分期评价与计算出的康复指标有很强的相关性。结论:健侧的感觉功能较为正常,而患肢感觉及运动功能存在障碍;振动触觉提示方案的康复指标能有效描述患者的运动和感觉功能恢复情况,振动触觉与运动统合训练对偏瘫患者下肢康复有一定效果。
- 宋志尚洪跃镇季林红邵鹏
- 关键词:感觉统合训练脑损伤偏瘫
- 脑钠肽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相关性被引量:3
- 2012年
- 脑钠肽(BNP)是近几年发现的多肽类神经激素,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被越来越多地重视。BNP是日本学者Su-doh于1988年首次从猪脑组织中分离得到的多肽激素,由于其最先从猪脑中分离,所以又称为脑钠素,是利钠肽系统成员之一,它可以促进排钠、排尿,具有较强的舒张血管、对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缩血管作用。
- 王英张菊华周艳玲王敏闫志慧李强邵鹏梁辉
- 关键词:脑钠肽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 脑卒中患者急救期主要照顾者心理应激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调查脑卒中患者急救期主要照顾者心理应激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以本院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期间接收的220例脑卒中急性发作患者和主要照顾者为调查对象,收集患者及主要照顾者一般资料,运用亲属应激量表(RSS)调查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应激现状,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应激水平的相关因素。结果脑卒中患者急救期主要照顾者应激量表评分为(14.53±3.25)分;单因素分析,脑卒中患者急救期主要照顾者心理应激得分与患者已就诊时间、居住地、主要照顾者性别、年龄、婚姻状况、与患者关系、是否全职照顾、是否需要照顾其他人、经济负担、卒中知识了解程度、认为患者是否有生命危险、社会支持度等因素具有明显相关性(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已就诊时间、主要照顾者性别、年龄、与患者关系、是否全职照顾、是否需要照顾其他人、经济负担、卒中知识了解程度、认为患者是否有生命危险、社会支持度等因素均为影响脑卒中患者急救期主要照顾者心理应激水平的独立性因素。结论脑卒中患者急救期主要照顾者心理应激处于中等偏低水平,与患者发病情况、照顾者性别、年龄、照顾工作、经济负担、疾病认知和社会支持度等因素密切相关,临床中应重视对照顾者的心理干预,减轻照顾者心理应激。
- 刘鹏邵鹏
- 关键词:脑卒中主要照顾者心理应激
- 经颈二维B超观察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主动脉弓粥样硬化的临床意义
- 李晓宇夏爱君邵鹏姜秀云王英于天霞郭涛王国英
- 该研究通过采用经颈二维B型超声观察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主动脉弓粥样硬化(AAA),探讨AAA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及临床应用价值。采用经颈二维B超观察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主动脉弓,该方法简便易操作且病人无痛苦,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 关键词:
- 关键词:B超主动脉弓粥样硬化缺血性脑卒中
- 基于运动想象的脑机交互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疗效的研究
-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其高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给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极大威胁.脑卒中后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是其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大量临床试验研究显示运动想象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
- 邵鹏
-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训练上肢运动疗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