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护理
  • 3篇新生儿
  • 3篇干预
  • 2篇早产
  • 2篇早产儿
  • 2篇疼痛
  • 2篇护理干预
  • 2篇产儿
  • 1篇新生儿呼吸
  • 1篇新生儿呼吸窘...
  • 1篇新生儿呼吸窘...
  • 1篇新生儿疼痛
  • 1篇医院感染
  • 1篇音乐干预
  • 1篇在行
  • 1篇早产儿肺透明...
  • 1篇生命
  • 1篇生命体征
  • 1篇通气
  • 1篇透明膜病

机构

  • 5篇广东医学院附...

作者

  • 5篇邓敏芝
  • 3篇姚志红
  • 3篇熊少娟
  • 2篇温才娟
  • 1篇林梅娟
  • 1篇戴汝贵
  • 1篇钟春霞

传媒

  • 2篇国际护理学杂...
  • 1篇齐鲁护理杂志
  • 1篇护理实践与研...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音乐干预对发热足月新生儿静脉注射疼痛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音乐干预对发热足月新生儿静脉注射疼痛的影响。方法在我科住院的需静脉注射的发热足月新生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新生儿在静脉注射进针前10min至进针后5min进行音乐干预,对照组无音乐干预。使用疼痛面容、啼哭、心率指标和血氧饱和度等评估新生儿疼痛反应。结果观察组新生儿静脉注射进针后疼痛面容和啼哭出现的时间晚于对照组(P〈0.05)。啼哭人数少于对照组(P〈0.05),疼痛面容和啼哭的持续时间也短于对照组(P〈0.05),进针过程和进针后1-5min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P〈0.05),进针后血氧饱和度的恢复时间也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音乐干预能有效减轻发热足月新生儿静脉进针的疼痛程度。
林梅娟温才娟邓敏芝戴汝贵
关键词:音乐干预疼痛
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疼痛及生命体征的影响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疼痛及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98例新生儿随机分成对照组45例,干预组53例,对照组新生儿接受疼痛刺激时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护理干预,采用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neonatalfacialcod—ingsystem,NFCS)进行疼痛评估。观察两组新生儿疼痛评分及心率、呼吸、平均动脉压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1)干预组新生儿疼痛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2)干预组患儿心率、呼吸、平均动脉压及血氧饱和度均较对照组稳定(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新生儿疼痛,有利于生命体征的稳定,促进患儿的康复。
邓敏芝熊少娟姚志红
关键词:护理干预新生儿疼痛生命体征
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医院感染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对500例早产儿采取即时监测和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对照研究,对比采取积极全面的护理干预后对早产儿医院感染率的变化。结果:采取积极全面的护理干预后,早产儿医院感染率由26.80%降至8.40%。结论:积极全面的护理干预可以明显降低早产儿医院感染率。
邓敏芝钟春霞熊少娟
关键词:护理干预早产儿医院感染
气管插管注入固尔苏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35例疗效观察与护理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注入固尔苏(PS)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的临床疗效与护理方法。方法:将59例HMD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给予气管插管注入PS及相应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两组患儿呼吸困难、胸片结果、吸氧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及一般情况。结果:治疗组患儿经气管插管注入PS后呼吸困难缓解时间、吸氧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一般情况明显改善。结论:气管插管注入PS能降低肺表面张力、改善肺顺应性和氧合功能、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和分泌、促进肺泡上皮细胞的再生,从而缩短患者氧疗时间、减少患者住院天数、降低病死率。
姚志红熊少娟邓敏芝
关键词:固尔苏肺透明膜病护理
综合护理在行持续性通气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中的应用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 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在持续性通气状态下的综合护理及效果.方法 将68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策略,实验组采用新型的持续性通气下的护理状态,观察和比较两组间的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病死率.结果 两组患者吸痰前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痰后1 min SpO2实验组(94.14±3.20)%,对照组(85.82±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40,P<0.05);机械通气时间实验组(98.82±10.50)h,对照组(173.21±18.4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15,P<0.05);住院时间实验组(18.25±3.27)d,对照组(29.75±5.6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74,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VAP发生率分别为20.6%和44.1%,病死率分别为14.7%和3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301,3.850;P <0.05).结论 持续性通气状态下的综合护理措施更有利于稳定和改善SpO2,降低VAP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降低病死率.
邓敏芝姚志红温才娟
关键词:护理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密闭式吸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