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丽努尔·阿吉
- 作品数:31 被引量:50H指数:5
- 供职机构: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 一种干旱地区用的水资源收集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干旱地区用的水资源收集装置,包括储水箱,所述储水箱上侧通过支撑杆固定有集水斗,所述储水箱内固定有隔板,集水斗通过导流管与隔板的底部空腔连通连接,隔板上表面固定有负压箱以及冷凝箱,所述负压箱的一侧固定有...
- 迪丽努尔·阿吉 赛米热·托合提张敏
- 文献传递
- 博斯腾湖流域气候变化对开都河径流量的影响被引量:7
- 2022年
- 利用线性回归分析法、突变检验法等分析博斯腾湖流域1980~2018年的年均气温、年降水量、年蒸发量等气候因子变化趋势和突变现象及其对开都河径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980~2018年博斯腾湖流域年均气温呈波动中上升趋势,其变化速率为0.15°C(10 a)^(−1),年降水量则以0.765 mm(10 a)^(−1)的速率增加,而年蒸发量出现以−11.6 mm(10 a)^(−1)的速率逐渐下降态势,流域气候出现由干向湿的趋势;开都河径流量对气候因子突变的响应表明,1980~2018年开都河径流量通过0.05的水平上呈显著增加态势;流域气候变化对开都河径流量的影响研究表明,流域年均气温与开都河径流量的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为0.463,年降水量、年蒸发量与径流量之间相关性不大,相关系数分别为0.276、−0.03。对比分析发现,博斯腾湖流域气候变化对开都河径流量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年均气温>年降水量>年蒸发量。
- 赛米热·托合提迪丽努尔·阿吉
- 关键词:博斯腾湖流域径流量MANN-KENDALL突变检验
- 吐鲁番市近57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7
- 2012年
- 气候变化对全球的自然生态系统以及社会经济体系具有深远的影响,是当今各国政府和科学界乃至普通民众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利用吐鲁番市1953~2009年的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蒸发量等气象资料,采用线性拟合法、偏值方法、阶段分析法,对气候变化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近57 a来吐鲁番市气温在波动中呈现出上升趋势,上升幅度为0.35℃.(10 a)-1,尤其80年代后这种上升趋势更明显;降水量在波动中呈现出稍微降低趋势,下降幅度为0.56 mm.(10 a)-1;日照时数和蒸发量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降低趋势,降低幅度分别为55.5 h.(10 a)-1,234 mm.(10 a)-1,下降幅度都比较急剧.
- 古丽吉米丽·艾尼迪丽努尔·阿吉
- 关键词:气候变化年际变化
- 开都河水质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为探索开都河水质时空分布特征,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21年6月和10月开都河水体中水温、浊度、pH值、EC、DO、NH_(3)-N、TP、TN等水质指标进行研究,识别主导水质变化的环境因子。结果显示:开都河水质时空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水质整体较好,大部分采样点水质指标均处在Ⅱ类水标准,部分采样点TN、NH_(3)-N、TP指标达到Ⅲ类水标准;TN、水温和NH_(3)-N是研究区水质变化的主导因子,三个环境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空间上开都河水质污染程度为下游>上游>中游;季节上水质污染程度为夏季>秋季,夏季水质变化主导因子为水温、NH_(3)-N、TN和TP,秋季水质变化主导因子为pH值与EC。
- 李茹霞迪丽努尔·阿吉赛米热·托合提王晓兰张敏
- 关键词:开都河水质主成分分析污染因子
- 博斯腾湖水质空间变化特征及评价
- 2024年
- 利用空间插值法、主成分分析法、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分析及评价博斯腾湖水质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博斯腾湖水质指标总氮(TN)、总磷(TP)、氨氮(NH_(3)-N)、高锰酸盐指数(COD_(Mn))、悬浮物(SS)及浊度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湖西南岸和湖东北岸浓度高于湖中心,溶解氧(DO)自东向西呈逐渐递减趋势,pH值由湖西南岸向湖中心及北岸中部地带呈递增态势;各水质指标间存在极强的相关性,DO与TN、TP、NH_(3)-N、COD_(Mn)及浊度呈显著负相关,TP与TN、NH_(3)-H、COD_(Mn)、浊度,NH_(3)-N与COD_(Mn)和浊度,COD_(Mn)与浊度呈显著正相关,湖泊受DO、TN、TP、NH_(3)-N有机物污染程度高,湖区各水岸污染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湖南岸>湖北岸>湖西岸>湖中心>湖东岸;污染评价结果显示,博斯腾湖东岸、湖中心和湖西岸属轻污染,湖北岸和湖南岸属中污染。水质空间变化特征能够指出主要污染因子,直观反映湖泊水质污染状况,为干旱区内陆湖泊水资源保护和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 赛米热·托合提迪丽努尔·阿吉张敏李茹霞王晓兰
- 关键词:水质主成分分析法
- 博斯腾湖西岸表面流人工湿地对水体中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效果被引量:7
- 2021年
- 2019年4~10月,以博斯腾湖西岸表面流人工湿地为研究对象,测定该人工湿地的进水口、出水口采样点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含量,利用进水口和出水口水体中Mn、Fe、Cu、Zn、Cd、Ni、As和Cd离子含量,计算人工湿地对这些水体中重金属离子的去除率。研究结果表明,博斯腾湖西岸表面流人工湿地对水体中Fe离子、Mn离子、Cu离子、Zn离子、Ni离子、Cr离子、As离子和Cd离子的去除率分别为84.63%、57.24%、52.82%、47.44%、44.74%、42.42%、41.94%和33.33%;夏季人工湿地对水体中重金属离子的去除率大于春季和秋季。
- 刘祥迪丽努尔·阿吉
- 关键词:表面流人工湿地重金属去除率
- 博斯腾湖湿地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
- 2025年
- 于2023年11月在新疆博斯腾湖湿地采集22个沉积物样品,测定As、Cd、Cr、Cu、Hg、Ni、Pb和Zn 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采用地累积指数、富集因子、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蒙特卡洛模拟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分别对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和人体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博斯腾湖湿地沉积物Zn、Cd、Cr、Pb和Hg含量平均值分别为新疆土壤背景值的1.01、3.58、1.32、1.94和1.53倍。(2)地累积指数与富集因子评价结果均表明,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大小顺序依次为:Cd>Pb>Hg>Cr>Zn>Cu>Ni>As。(3)重金属元素单项生态风险指数平均值大小顺序依次为:Cd>Hg>Pb>Cu>Ni>Cr>As>Zn;综合生态风险指数平均值为184.07,处于中等生态风险态势。(4)研究区域的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会对不同人群的健康造成危害,存在非致癌风险和不可接受的致癌风险。成年男性、成年女性和儿童面临的非致癌风险概率分别为21.24%、23.50%和36.27%,Cr和Cd为主要的非致癌风险物质;成年男性、成年女性和儿童遭受不可接受的癌症暴露风险的概率分别为2.76%、7.74%和10.50%,其主要的致癌风险物质为As和Cr。
- 王凯迪丽努尔·阿吉李平平李平平彭清清康佳佳
- 关键词:蒙特卡洛模拟重金属沉积物
- 基于乡土地理的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探索——以狮脑山森林公园为例
- 2022年
- 2017年由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中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研学旅行经过社会各界多年的实践检验,已经被认为是培养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一种有效方式,但是经过笔者对一些学校的调查发现,不少学校的研学旅行课程难以实施或流于形式,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以狮脑山森林公园为例,将乡土地理资源和研学旅行课程进行结合,探索设计更加易于实施的研学旅行课程,提出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的一般性原则和基本策略,旨在推进研学旅行在学生属地的开展,同时为各地开发基于乡土地理的研学旅行课程提供一些思路。
- 吕振航迪丽努尔·阿吉
- 关键词:乡土地理课程设计
- 焉耆盆地绿洲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因素
- 2025年
-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深入研究影响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驱动因素,对于区域生态环境优化与人地关系协调具有重要实践价值。基于焉耆盆地198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热点分析、权衡与协同度以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综合分析焉耆盆地土地利用变化、ESV时空演变、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关系,并运用地理探测器探究焉耆盆地ESV空间分异机制。结果表明:1)焉耆盆地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显著,未利用地、草地面积大幅度减少,耕地面积增幅最大;2)ESV明显上升,主要表现为耕地、水域和湿地ESV上升及水源涵养和废物处理服务功能的上升;3)ESV高价值区和较低价值区面积显著增加,焉耆盆地各生态系统服务间以协同关系为主导,且为增加趋势;4)焉耆盆地ESV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NDVI和年均气温,各因素间交互作用均表现为增强关系,且自然因素比社会经济因素具有更强的解释力。研究结果可为焉耆盆地绿洲生态保护与修复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
- 康佳佳迪丽努尔·阿吉李平平李平平王凯彭清清
-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焉耆盆地
- 一种便携式野外用水质监测仪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野外用水质监测仪,包括监测仪本体,以及设置在监测仪本体外侧的外箱体,所述监测仪本体两侧的外壁上固定有防护边框,所述防护边框上安装有滑块,所述滑块设置有两个,所述外箱体两侧的内壁上安装有轨道,所述...
- 迪丽努尔·阿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