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路伟

作品数:21 被引量:107H指数:5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军队医药卫生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5篇护理
  • 4篇急诊
  • 3篇亚低温
  • 3篇危重
  • 3篇危重病
  • 2篇心肺
  • 2篇心肺复苏
  • 2篇血管
  • 2篇亚低温治疗
  • 2篇预后
  • 2篇中毒
  • 2篇评分
  • 2篇中暑
  • 2篇重度中暑
  • 2篇重症
  • 2篇救治
  • 2篇急性中毒
  • 2篇百草枯
  • 1篇蛋白
  • 1篇低钾

机构

  • 20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南大学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20篇路伟
  • 10篇宋祖军
  • 5篇尹文
  • 4篇余厚友
  • 4篇马俊清
  • 3篇张永和
  • 3篇虎晓岷
  • 3篇黄杨
  • 2篇何向辉
  • 2篇孟焕成
  • 2篇郭明贤
  • 2篇郭欣
  • 2篇崔艳
  • 2篇严首春
  • 2篇宋汉歌
  • 2篇靳雁
  • 1篇代艳然
  • 1篇张敏
  • 1篇刘维
  • 1篇陈军

传媒

  • 3篇中国急救医学
  • 3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医疗装备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吉林医学
  • 1篇心脏杂志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医疗卫生装备
  • 1篇武警医学
  • 1篇临床急诊杂志
  • 1篇中华医学全科...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护理学报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1
  • 4篇2009
  • 6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度中暑患者亚低温治疗的护理被引量:4
2005年
0引言 中暑是在高温的作用下发生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重度中暑患者由于体内有大量热量积蓄,体温升高对机体有广泛的损伤,高热持续时间愈长,对脑、肝、肾、心等器官的损伤愈重,脱险后后遗症的机会也愈大.我科2001-07/2004-07将亚低温治疗仪应用于重度中暑的治疗,使患者得到及时康复.
路伟孙红娟郭欣宋祖军
关键词:中暑亚低温护理
循证护理在急性胃炎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2016年
循证护理在急性胃炎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方法:本文选取64例急性胃炎患者,随机划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循证护理方式,对比两组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医护满意度大小。结果:护理组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医护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大小结果分别是(96.99±2.92)分、(96.28±1.74)分、(94.63±1.50)分,和对照组护理后对应的各项指标评分大小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循证护理方式后,能够增强患者及其家属对于急性胃炎疾病的知识掌握程度,在各个方面引起重视,有效避免危险因素,做好防御管理工作,提升医护疗效。
魏利平郭娟路伟
关键词:循证护理急性胃炎
NF-κB信号通路在失血性休克I/R肺组织中的变化
目的探讨NF-κB信号通路在失学性休克I/R肺组织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建立失学性休克I/R家兔模型。采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结合图象分析以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实验动物I/R损伤前后肺组织中I κ K-βm...
尹文虎晓岷路伟袁静李云龙
关键词:肺组织光镜检查失血性休克信号通路
文献传递
利多卡因的不同应用时机对心肺复苏术患者预后的影响
2008年
蔡春常乐路伟尹文
关键词:利多卡因心肺复苏预后
微量泵静脉注射补钾3种缓解疼痛方法的比较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比较3种方法缓解微量泵静脉补钾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120例需静脉补钾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药物热敷组30例,采用20 g/L利多卡因热敷静脉穿刺上方部位;输液稀释组35例,采用留置针同一静脉连接液体和微量泵补钾;常规护理组33例,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比较3组疼痛程度及有无静脉炎发生和静脉炎级别。结果 3组患者微量泵静脉补钾时疼痛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输液稀释组与药物热敷组比较(Z=3.338,P<0.001),输液稀释组与常规护理组比较(Z=6.554,P<0.001),药物热敷组与常规护理组(Z=3.974,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输液稀释组疼痛程度最轻,其次是药物热敷组。3组患者微量泵静脉补钾时静脉炎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输液稀释组与药物热敷组比较(Z=4.966,P<0.001),输液稀释组与常规护理组比较(Z=6.410,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输液稀释组静脉炎发生率最低。结论输液稀释法和药物热敷法都能有效缓解疼痛,输液稀释法疼痛程度和静脉炎发生率低于药物热敷法,且方法简便,安全可行,避免再次穿刺血管的痛苦,患者易于接受,减少护士的工作量。
靳雁张敏路伟惠娜聂燕宋汉歌李秦冯向英刘维代艳然杨艳赵海红
关键词:低钾血症微量泵静脉补钾疼痛
ISO9000族标准在急诊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实施及设想被引量:1
2005年
尹文虎晓岷路伟李秋香余厚友宋祖军
关键词:急诊医疗重症卫生服务救治发病率ISO9000族标准
危急症病例回顾性分析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探索急诊重症病人的发病及死亡规律,提高医务人员救治技能和急救工作质量,总结急诊救治的经验教训。方法:对我院急诊抢救室和ICU病房1994.1-2002.12月4632例病历记录完整的各科危重抢救病例从性别、年龄、病因、就诊时间、抵院方式及死亡原因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4632例中,男性2715例(58.61%),女性1917例(41.39%)。病人多数由家人护送,外院转入或120送来。创伤病例1808例(39.03%),居首位。急性中毒病例988例(21.33%)。脑血管病例450例(9.72%),心血管病324例(6.99%)。就诊病人以3月至5月、9月至12月为最多,2月、7月就诊人数最少。就诊时间集中于每天8时至24时。死亡病例中,心血管疾病208例(35.86%)、创伤疾病142例(24.56%)。脑血管疾病118例(20.34%),呼吸系统疾病62例(10.69%)。不同年龄组死因有差异,40岁以下年轻人以严重创伤为其首位致死原因,40岁以上中老年人以心脑血管病及心血管病为其首位致死原因。结论:急诊抢救病例排在前四位的是:创伤、中毒、脑血管病及心血管病。死亡率排在前四位的是心血管疾病、创伤、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加强健康卫生宣传和人身安全防护知识教育,建立训练有素并掌握现代化急诊医学理论操作技能的医学队伍,普及现场心肺复苏及院前急救意识是提高这类病人复苏和救治成功的关键。
尹文虎晓岷路伟赵丽芳
关键词:回顾性分析性别就诊时间急性中毒脑血管病心血管病
便携式肢体自动止血器的临床应用
2008年
目的:验证便携式肢体自动止血器的人体临床效用。方法:使用便携式电子止血器对临床适应征患者进行紧急救护,即快速肢体止血。结果:应用过程迅速、准确,止血压力保证在25.3 ̄30.7kPa,止血效果良好,保证了损伤部位的诊察、清创、包扎及伤者的安全运送等。结论:便携式肢体自动止血器临床效果可靠。
郭明贤路伟崔艳
关键词:肢体止血器
闭合性腹部损伤的规范化急诊救治被引量:13
2008年
目的分析闭合性腹部损伤(BAI)的临床特点和术前救治措施,规范BAI的术前救治方案。方法回顾10年间我院急诊救治1020例BAI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救治结果。结果本组1020例患者中,964例行急诊手术,急诊抢救治愈904例,抢救成功率93.8%,术中、术后死亡60例。结论快速进行伤情评估,准确拟定诊疗计划,有效进行血容量维持,合理进行急诊规范化救治,能最大限度地提高BAI的救治成功率。
尹文严首春熊利泽郝璐路伟刘健余厚友黄杨
关键词:闭合性腹部损伤
依据Waterlow评分进行分级护理在降低急危重症患者压疮发生率中的作用被引量:13
2008年
目的评价依据Waterlow评分对急危重症患者采用分级护理在降低压疮发生率中的作用。方法将1020例急诊危重症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均采用Waterlow评估表进行危险分层(无危险组、低危险组、高危险组、极高危险组),对照组的各危险组均采用传统的临床经验护理,干预组根据危险分层分别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中无危险者、低危险者的压疮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危险者、极高危险者的压疮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Waterlow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并采取分级护理能有效降低高危患者的压疮发生率。
路伟靳雁宋汉歌王海英
关键词:皮肤溃疡护理危重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