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志辉

作品数:28 被引量:40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历史地理
  • 12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
  • 5篇边疆
  • 4篇战时
  • 4篇门户开放
  • 3篇战后
  • 3篇诉求
  • 3篇抗战
  • 3篇抗战时期
  • 2篇地缘
  • 2篇地缘政治
  • 2篇对藏政策
  • 2篇舆论
  • 2篇战后初期
  • 2篇战争
  • 2篇外交
  • 2篇美国东亚战略
  • 2篇国务院
  • 2篇法西斯
  • 2篇反法西斯
  • 2篇反法西斯战争

机构

  • 27篇浙江师范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27篇赵志辉
  • 3篇毕敬
  • 2篇孙金龙
  • 1篇吴玮
  • 1篇孟珍真
  • 1篇秦磊
  • 1篇王晓翠

传媒

  • 4篇吉林大学社会...
  • 2篇浙江学刊
  • 2篇社会科学战线
  • 2篇郑州大学学报...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浙江师范大学...
  • 1篇近代史研究
  • 1篇东南学术
  • 1篇求是学刊
  • 1篇大舞台
  • 1篇江海学刊
  • 1篇世界历史
  • 1篇清华大学学报...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高等学校文科...
  • 1篇中国历史地理...
  • 1篇学术评论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拉铁摩尔对近代东北移民的考察及其认识限度被引量:1
2018年
欧文·拉铁摩尔是美国著名的汉学家和边疆学家,东北移民现象是其边疆考察的重要内容之一。他将东北的移民进程置于中国历史的长时段中加以分析,将东北移民分为季节性移民、军事移民以及近代的铁路移民。东北的移民在近代发生了巨大变化。铁路的出现改变了移民长久以来的季节性迁徙方式;军事移民从传统的征兵制度转变为职业性雇佣兵的军事体制;关内移民的汉文化对东北地区的渗透逐渐被西方的工业文明传播所取代。拉铁摩尔对东北移民的考察揭示了关内移民开发东北的历史进程和东北发展的多民族文化特征,为我们理解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中国性"内涵提供了注脚。但是,拉铁摩尔毕竟只是一位徒步考察的边疆学者,他难以从中国的内部解释移民的动因,也没有完全站在移民的视角上看待问题,因而有认识限度。
赵志辉方琦
关键词:移民
“博顿草案”大辩论与战后初期美国东亚战略重心的转移被引量:2
2021年
"博顿草案"是美国国务院远东司于1947年3月起草的一份对日和约草案。由于冷战的兴起和东亚形势的变化,该草案一经提出便充满争议。尽管博顿两次修改这份草案,但由于其始终未能摆脱战时罗斯福政府扶持中国、压制日本的东亚构想,所以围绕对日媾和与东亚战略重心议题,美国国务院、军方、盟军驻日最高统帅部等各方展开了激烈的外交辩论。在大辩论后期,以乔治·凯南为首的美国国务院政策设计室强势介入,他们从美国全球遏制战略的思维出发,重新审视东亚战略并主导了对日媾和问题,先后出台了PPS10号与PPS13号文件。这两份文件是美国东亚战略的指导性文件,终结了对"博顿草案"的外交辩论。其后,由于冷战的需要,美国东亚政策的重心逐渐从中国转向日本,在改造日本的同时,将日本变成保障美国的东亚安全、推行遏制战略的重要基地。围绕"博顿草案"的大辩论不仅使得美国东亚战略制定的主导权从国务院远东司转向政策设计室,同时,也促使战后初期美国东亚战略重心发生转移。
赵志辉孙鋆
关键词:美国东亚战略
中国与战后国际秩序的构建被引量:3
2013年
二战时期,中国不仅进行了一场争取中华民族独立的反法西斯战争,同时也努力寻求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为此,战时中国从三个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一是中华民族自身的独立与自强;二是中国为寻求亚太地区,尤其是远东国际新秩序做出努力;三是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鉴于以往学术界的研究成果,笔者在此重点讨论中国在战后远东国际秩序构建中的地位和作用。
赵志辉
关键词:国际秩序战后世界新秩序反法西斯战争二战时期国际新秩序
论埃莉诺·罗斯福的人权思想被引量:1
2010年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妻子埃莉诺.罗斯福是一位杰出的人权思想家。埃莉诺的人权思想主要包括男女平等、种族平等和社会公平三个方面的内容,其政治主张主要表现在妇女有权参与政治和国家应保障妇女的经济权利、黑人有权获得平等的法律和社会地位及日裔美国人有权享受平等的社会地位,强调社会公平应主要针对处于经济危机和战争年代的弱势群体以及教育平等、贫困家庭的社会保障和难民问题等。埃莉诺人权思想的形成与她的家庭环境、教育背景、工作经历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在其30年的政治生涯中,埃莉诺致力于践行自己的人权思想,1946年参与制定了《世界人权宣言》,对美国和世界人权事业都做出了重要贡献。由于时代的局限,她的人权思想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赵志辉孟珍真
关键词:人权思想《世界人权宣言》
道奇使命与战后美国对日经济复兴战略的建构(1948—1950)
2024年
1948年,受冷战局势影响,美国对日政策开始从抑制转向扶持的重大转变。《经济稳定九原则》出台前后,美国国务院、陆军部与驻日盟军围绕日本经济复兴问题发生激烈对抗。由于杜鲁门总统的干预,国务院与陆军部最终取得对日经济改革的主导权,并确定道奇使团赴日计划,道奇使命由此启动。道奇主持改革期间,陆军部试图寻求同国务院在促成日本—东南亚经济一体化上的合作关系,但其策略遭到国务院质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远东局势进一步变化,同时日本经济受道奇路线影响出现波动,急需拓展海外市场,构建远东经济一体化迫在眉睫。在日本政府的推动下,国务院与陆军部初步达成妥协,加快了日本—东南亚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围绕道奇使命展开的各方辩论不仅导致占领事务主导权从占领当局转向以国务院与陆军部为代表的美国政府,而且在实现对日经济复兴战略建构的同时,又在相当程度上推进了美国的远东冷战战略。
赵志辉刘奕楠
中国历史的空间枢纽——欧文·拉铁摩尔边疆范式中的“贮存地”剖析被引量:5
2018年
20世纪30年代,拉铁摩尔最早用"贮存地"形容历史时期中国内蒙古和东北交界地带的历史特性。"贮存地"不是毫无变化的概念建构,不断地意义填充使之逐渐由地理区位概念向空间功能概念转向,而其内涵演变则与拉铁摩尔本人的知识结构调整桴鼓相应。"贮存地"是拉铁摩尔通过"空间视角"对"长城边疆"与中国大历史间互动规律的历史想象,目的在于揭示边疆地带的"融合创生"作用以及"边疆社会"、"边疆人"独特的身份认同,进而从历史的维度对他的边疆范式进行补充。其理论意义大于实证意义。通过"贮存地"不难发现,拉铁摩尔的边疆范式其实没有逃脱"西方中心"的时代局限,仍带有浓重的线性思维方式和普世化倾向,而且他对中国历史的解释存在诸多偏颇之论,不能不经鉴别一概吸收。
毕敬赵志辉
试论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国际新政思想
在学术界,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新政受到广泛的关注,但对罗斯福的国际新政往往重视不够。罗斯福国际新政的思想源于其促进国际正义的理念、国际经济相互依赖思想以及对和平与发展关系的深刻认识;其内容涉及广泛:从改革国际贸易到开发自然...
赵志辉
探析杰奎琳风格被引量:1
2010年
杰奎琳·肯尼迪·奥纳西斯——美国第35任总统约翰·肯尼迪的妻子,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第一夫人①。她以自己时尚的穿着,独特的个性和品位,成功塑造了杰奎琳风格,
王晓翠赵志辉
关键词:杰奎琳美国历史第一夫人肯尼迪
维护“门户开放”:柔克义与《辛丑条约》外交谈判被引量:3
2022年
柔克义不仅被誉为美国的“藏学之父”,也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著名的外交家。他是“门户开放”政策的主要制定者和执行者之一,在美国对华外交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义和团运动爆发后,面对当时的紧张局势,美国的“门户开放”宣言面临重大挑战。作为“中国通”的柔克义临危受命,赴华开展外交斡旋。在对形势判断的基础上,柔克义适时调整了美国对华外交政策,在第一次“门户开放”照会的基础上,推动美国政府发布第二次“门户开放”照会,发展和完善了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内涵和原则。作为《辛丑条约》谈判的美方全权代表,在条约议定过程中,柔克义主张以“门户开放”为原则,在谈判中着力维护美国利益,进一步奠定了美国对华外交的基调。
赵志辉
关键词:义和团运动《辛丑条约》
柔克义与近代美国对藏政策的初步形成
2020年
威姆·伍德维尔·洛克希尔,中文名为柔克义,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著名的藏学家兼外交家。柔克义的西藏情结及其西藏认知柔克义于1854年出生于美国费城,在美国内战时期到巴黎接受法国教育。在法兰西学院,他认识了著名的“东方学家”欧内斯特•勒南,由此对亚洲的研究产生了兴趣。
赵志辉廖朴
关键词:中文名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