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倩 作品数:8 被引量:13 H指数:1 供职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牙周炎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血清白细胞介素17的影响 赵倩 王左敏 李威 李一梓CpG联合CD40L抑制实验性牙周炎免疫机制的研究 目的:胞苷磷酸鸟苷(Cytidine-phosphate-guanosine,CpG)是一种Toll样受体9(Toll-like Receptor 9,TLR9)激动剂。局部应用CpG和CD40配体(CD40ligand... 赵倩 胡旸 邓澍 余培 陈博文 王左敏 韩晓哲关键词:CPG 炎症 牙周炎 文献传递 CpG联合CD40L抑制实验性牙周炎免疫机制的研究 目的:胞苷磷酸鸟苷(Cytidine-phosphate-guanosine,CpG)是一种Toll样受体 9(Toll-like Receptor 9,TLR9)激动剂.局部应用CpG和CD40 配体(CD40 lig... 赵倩 胡旸 邓澍 余培 陈博文 王左敏 韩晓哲关键词:CPG 炎症 牙周炎 中国成人牙周健康相关的知识、态度及行为 目的:对中国20岁以上成人抽样调查其牙周健康相关的知识、态度及行为并分析与人口学特征的关系。方法:采取严格的多阶分层抽样方法选取中国成人的代表性人群。共有来自10个省/自治区的50991名成人参加了研究。设计标准化问卷用... 赵倩 宋一青 徐国栋 王左敏关键词:抽样调查 牙周健康 健康知识 文献传递 牙周炎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性中IL-18作用的初步探讨 林婷 张菁 赵倩 王左敏关键词:IL-18 牙周炎 COP 老年可摘义齿佩戴者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分析老年可摘义齿佩戴者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oral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OHRQoL)的影响因素及相互关系。方法选取牙列缺损/牙列缺失患者86名作为义齿佩戴组,行可摘义齿修复且义齿远端至少延伸到第一磨牙。选择天然牙列保留至第一磨牙的无可摘义齿患者72名作为对照组。采用Eichner分类法记录上下颌之间的咬合单位和咬合支持数量,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ral Health Impact Profile,OHIP)评价OHRQoL,接触定位法确定主要咬合区,双侧第一磨牙作为测量部位评估最大咬合力,粘性凝胶法评估咀嚼效率,食物接受度问卷评估咀嚼能力。结果义齿佩戴组的OHIP评分以及心理不适和生理能力受限两个分量表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OHIP评分与余留牙数、咬合支持数量、最大咬合力和咀嚼能力呈显著负相关。下颌余留牙数、咬合支持数量、下颌主要咬合区是否为天然牙以及咀嚼能力是OHIP评分的显著影响因素。结论老年可摘义齿佩戴者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与余留牙咬合关系和主要咬合区存在相关性,其中保留下颌第一磨牙是一个关键影响因素。 赵倩 李应龙 王雪媛 李一梓关键词: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老年 可摘义齿 咬合 矽肺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和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2022年 目的探讨矽肺患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病率、临床特征及两种疾病合并的危险因素。方法于2021年5月,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回顾性纳入2007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北京朝阳医院首次诊断的矽肺患者,共329例,分析矽肺合并COPD患者的人口学资料、职业史、胸部影像、肺功能和血常规指标,用多元logistics回归分析矽肺合并COPD的危险因素。结果矽肺合并COPD患者共128例,总体患病率为38.9%(128/329)。其中,73.4%(94/128)为男性,33.6%(43/128)为重度吸烟者;33.6%(43/128)患者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分级》(GOLD)1级,37.5%(48/128)为GOLD 2级,25.0%(32/128)为GOLD 3级,3.9%(5/128)为GOLD 4级。诊断年龄(OR=1.04,95%CI=1.02~1.06,P<0.001)、累积吸烟量(OR=1.03,95%CI=1.01~1.05,P=0.008)以及矽肺叁期(OR=7.06,95%CI:4.00~12.46,P<0.001)是矽肺合并COPD的危险因素。结论诊断年龄、累积吸烟量和矽肺叁期是矽肺患者合并不同程度COPD的危险因素,临床治疗中需加以关注。 赵倩 范亚丽 马瑞敏 王苑颖 张倩 张倩关键词:矽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吸烟 交联型可吸收胶原膜应用于拔牙同期引导骨再生的临床研究 2023年 目的 评价戊二醛交联型胶原膜(glutaraldehyde cross-linked collagen membrane, GCM)应用于拔牙同期引导骨再生术的临床效果,并与非交联天然胶原膜(natural collagen membrane, NCM)进行比较。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盲态评价、阳性对照、非劣效检验临床试验。在拔牙同期引导骨再生术后即刻(基线)和12周后通过CBCT测量牙槽嵴高度和宽度。通过基线的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对膜的可操作性和稳定性进行临床评价。术后16周组织学观察牙龈及骨组织中膜的降解。结果 GCM组与NCM组分别有44例和38例受试者完成试验,两组牙槽嵴高度变化量分别为(0.88±0.62)mm和(0.82±0.81)mm;牙槽嵴宽度变化量分别为(0.71±0.72)mm和(0.95±0.86)mm,两组的影像学评价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操作性及稳定性的VAS评分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仅在GCM组中观察到部分结构完整的胶原膜。结论 戊二醛交联型胶原膜应用于拔牙同期引导骨再生的成骨效果与非交联天然胶原膜无差异,其临床操作性、稳定性及降解速率优于非交联天然胶原膜。 赵倩 周璿 张冬雪 王左敏 赵冬关键词:拔牙 引导骨再生术 胶原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