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立瑞
- 作品数:24 被引量:44H指数:4
- 供职机构:山东棉花研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 山东省间作套种棉田病虫害防治技术被引量:4
- 2000年
- 王留明许立瑞张学坤周玉王家宝王胜利
- 关键词:病虫害防治技术
- 应用百草枯对棉花催熟技术的研究
- 1993年
- 随着耕作制度的改革,麦棉两熟和其他间作套种棉田面积越来越大,在有效生育期短的自然条件下,促进麦、棉等作物早熟是达到增产高效的重要技术环节。棉花应用百草枯催熟,加快棉铃开裂吐絮速度,霜前花产量可提高41.9~54.7%,对棉花纤维品质无不良影响,催熟效果优于乙烯利。1990~1991年应用百草枯进行了棉花催熟技术的研究和大田示范应用,初步明确了经济有效的用药量和使用技术。
- 许立瑞王玉兰马德岭
- 关键词:百草枯棉花催熟催熟剂
- 防治好棉花蕾期的病虫害
- 1995年
- 棉花从现蕾到开花为蕾期,我省春棉一般在6月上中旬至7月上旬。这个时期除了要加强各项栽培措施外,必须有效地控制病虫危害,重点是防治好第二代棉铃虫,注意查治棉蚜、棉叶螨和枯萎病。我省第二代棉铃虫在棉田产卵量集中,地膜覆盖棉、育苗移栽棉、早发棉田卵量更多。成虫在夜间羽化,
- 许立瑞
- 关键词:棉花蕾期病虫害
- 棉花苗期害虫防治技术
- 1996年
- 我省棉花苗期害虫有棉蚜、地老虎、蓟马等。以防治苗蚜为重点。要注意虫情调查,保益控害,综合防治。棉蚜棉蚜常年5月中旬由越冬寄主向棉田迁飞危害。
- 许立瑞
- 关键词:棉花苗期害虫防治越冬寄主虫情调查初孵幼虫棉花播种
- 棉铃虫大发生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的探讨
-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ubner)是我国棉花蕾铃期的重要害虫,在山东省棉区早有发生,但发生很轻,百株累计卵量只有几十粒,最多几百粒,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耕作制度的变化,发生危害越来越重。特别是...
- 许立瑞
- 关键词:棉铃虫大发生综合防治技术体系
- 文献传递
- 防治好棉花结铃盛期的虫害
- 1996年
- 我省棉花7月份进入开花结铃盛期,这个时期防治虫害的好坏,对棉花产量影响很大。此期重点是控制"伏蚜"暴发和防治第3代棉铃虫,并且要注意防止棉花发生药害。
- 许立瑞
- 关键词:卷叶危害期喷药防治人畜中毒寄生率农药混配
- 转Bt基因抗虫棉田昆虫群落结构的研究被引量:13
- 2002年
- 不同类型棉田对比调查分析结果可看出 ,非抗虫棉田比转Bt基因抗虫棉田昆虫群落物种数减少 ,两类棉田昆虫群落中 ,棉蚜、棉蓟马、棉叶螨相对多度较大 ,在食叶蛀桃类害虫中 ,以棉铃虫的个体数量占优势 ,美洲斑潜蝇的个体数量在两类棉田中呈明显上升趋势。两类棉田比较分析主要害虫棉铃虫、棉蚜、棉叶螨的类群相对多度 ,转Bt基因抗虫棉田比非抗虫棉田减少 ,而棉蓟马、棉叶蝉、白飞虱、棉盲蝽类群相对多度增大 ,天敌类群相对多度较大。不同类型棉田昆虫群落结构特征分析结果表明 ,由于棉田施用农药多少不同 ,非抗虫棉田比转Bt基因抗虫棉田物种丰富度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两类棉田害虫优势度和优势种不完全相同 ,昆虫总群落、害虫亚群落和天敌亚群落多样性指数在时间序列上受外界环境条件影响较大 ,总的表现是转Bt基因抗虫棉田昆虫群落变化较规律 。
- 许立瑞李洪刚徐春明于细平
- 关键词:转BT基因抗虫棉昆虫群落结构天敌群落丰富度优势度
- 山东棉叶螨的发生与防治
- 1993年
- 1991~1992年在山东省黄河以北棉区采集鉴定结果,以朱砂叶螨Tetranychuscinnabarinus(Boisduval)为优势种。高温低湿适宜其发育增殖。6~8月份高温期少雨干旱时,出现发生为害高峰。靠近树林、小麦、瓜茄、豆地、麦棉春套的棉田发生早,为害重。抗药性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表明,棉叶螨对久效磷、氧化乐果、三氯杀螨醇为低抗水平。以久效磷防治效果最好。单治可用三氯杀螨醇或浏阳霉素。
- 许立瑞马德岭王玉兰
- 关键词:棉花棉叶螨
- 棉铃虫大发生原因初探及防治策略被引量:4
- 1993年
- 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 Hiibner是棉花蕾铃期害虫的优势种,近些年来发生危害日益严重。特别是1992年发生危害更重,属历史上罕见的特大发生年份。第一代在麦田一般每平方米有幼虫5头左右;多的达10头以上,严重地块小麦减产5%左右;第二代在棉田百株累计卵量一般4000~8000粒,多的达万粒以上;第三代百株累计卵量一般为200~300粒,多的达500粒以上;
- 牟吉元许立瑞王厚振孙源正
- 关键词:棉铃虫
- 棉铃虫在不同寄主作物上的分布调查被引量:4
- 2000年
- 1997~ 1999年在山东省南北 2个主要棉区的巨野和夏津县进行棉铃虫在不同寄主作物上的分布调查。 3年 2地调查结果平均 ,1代棉铃虫卵在小麦上占 93 48% ;2代棉铃虫卵在棉田占 74 13 % ,在春播花生、大豆上占 2 2 78% ;3代棉铃虫卵在棉花上占 72 6 7% ,在大豆上占 10 38% ,在玉米上占 9 38% ,在花生上占 5 17% ;4代棉铃虫卵在棉花上占 6 1 5 9% ,在玉米上占 32 0 2 %。棉铃虫幼虫在不同作物上的分布率与卵有所不同 ,1代幼虫仍然集中在小麦上 ,2、3、4代幼虫在棉花上的分布率减少 ,在花生、大豆、玉米上的分布明显增加。在对棉铃虫采取防治措施的情况下 ,棉花上的各代幼虫分布量进一步减少 ,4代幼虫分布量在棉田只占 2 1 96 % ,而在夏玉米上高达 5 2 5 6 %。特别是 1999年推广普及转Bt基因抗虫棉后 ,在棉花上的幼虫量仅占 9 5 2 % ,夏玉米上增加到 6 3 8%。
- 许立瑞王留明张学坤魏毅徐春明于佃平
- 关键词:棉铃虫寄主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