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慧
- 作品数:15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催产素对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 2025年
- 阿尔茨海默病是以进行性失忆为最突出症状的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随着全球老龄化现象加剧,该病的患病率和发病率都在增加,且缺乏有效治疗手段,因此众多学者试图从不同角度来寻找该病的预防措施及延缓进展的方法。本文回顾既往研究,从催产素对认知功能的作用及相关机制两个方面来展开讨论。催产素对认知功能有改善作用,但该作用受给药剂量及给药方式的影响,并且催产素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可以通过生理、分子生物、免疫等相关机制发挥作用。最后总结既往研究的不足之处,并进一步提出更为可行的方法以及后续的相关干预。
- 余柚颉许慧蔡菡
- 关键词:催产素阿尔茨海默病
- 芳香物质经嗅觉通路防治抑郁症实验进展被引量:4
- 2013年
- 嗅觉与抑郁症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经典的抑郁症动物模型之一就是通过嗅球切除,而致动物神经系统化学物质、神经内分泌系统改变,进而动物行为随之改变,出现和抑郁症类似的症状。国内外大量文献研究证实嗅球切除引起不同脑区的变化,主要阻断了嗅觉一边缘系统通路,如啮齿类动物嗅球切除引起的损害诱导边缘系统和皮层区重组过程,2周后出现行为异常。
- 许慧徐金勇李光武
- 关键词:抑郁症嗅觉芳香物质通路神经内分泌系统
- 香兰素吸嗅对大鼠抑郁样行为及脑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研究香兰素吸嗅对大鼠抑郁样行为改善及其机制。方法慢性不可预见性中等强度应激(CUMS)+孤养的方法建立大鼠抑郁症模型。为验证香兰素作用途径,另设立大鼠嗅球毁损(OBX)模型。于造模前、后及干预后4 w测试大鼠糖水消耗量和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干预结束后超高压液相色谱检测大鼠脑内5-HT、DA、NE的量。结果与造模后相比,CUMS+香兰素吸嗅组大鼠神经行为学指标显著好转(P<0.05);其脑匀浆液5-HT、DA的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与造模后相比OBX+香兰素吸嗅组大鼠神经行为学指标未见好转(P>0.05);其脑匀浆液5-HT、DA、NE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香兰素可经嗅觉通路改善大鼠抑郁样行为,其机制可能通过提升脑内5-HT、DA实现的。
- 刘扬许慧徐金勇李光武
- 关键词:香兰素抑郁症嗅觉通路单胺类神经递质
- 血清维生素D_(3)水平在MCI老年人群抑郁程度与认知功能间的中介作用
- 2025年
- 目的探索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老年人群中血清维生素D_(3)水平在抑郁程度与认知功能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在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马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符合入组标准的477例MCI老年人,采用一般调查问卷、老年抑郁量表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并检测其血清维生素D_(3)水平。采用SPSS 27.0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运用Process插件中的Model 4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MCI老年人群的认知功能与抑郁程度呈显著负相关(P<0.001),与血清维生素D_(3)水平呈正相关(P<0.05)。Bootstrap检验结果显示,血清维生素D_(3)水平在MCI老年人群抑郁程度与认知功能间的中介效应为-0.019,95%CI为(-0.038~-0.005),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8.02%。结论血清维生素D_(3)水平在MCI老年人群抑郁与认知功能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 董旭婷蔡菡许慧潘庆李世霞
- 关键词:轻度认知障碍抑郁维生素D
- Vanillin吸嗅对抑郁模型SD大鼠血清Mg^(2+)的影响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嗅质香兰素(Vanillin)吸嗅对SD大鼠抑郁样行为的调节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70只,采用CUMS+孤养或嗅球毁损,制备抑郁样模型,符合模型大鼠随机分为Vanillin吸嗅组、氟西汀组、模型组、嗅球毁损+Vanillin吸嗅组及假手术组。评价大鼠干预后各时间点的神经行为学变化及血清Mg2+含量。结果 (Vanillin吸嗅组干预2w后强迫游泳实验时间明显缩短(P<0.05);24h糖水消耗量实验明显增加(P<0.05);5w后旷野实验自主活动次数增加(P<0.05);血清Mg2+含量明显提高(P<0.05)。结论 Vanillin吸嗅可以缓解抑郁模型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其机制可能是提高血清Mg2+含量,通过Mg2+调控HPA轴,影响海马、杏仁核情绪中枢活动,从而达到防治抑郁症的作用。
- 许慧刘扬王艳梅徐金勇李光武
- 关键词:VANILLIN嗅觉通路抑郁症
- 香草醛吸嗅对小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的探讨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香草醛吸嗅对抑郁症的调节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C57小鼠,采用孤养+慢性不可预见性中等强度刺激( CUMS)或嗅球毁损,制备抑郁症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小鼠随机分为百忧解组、香草醛吸嗅组、模型组及嗅球毁损+香草醛吸嗅组。观察小鼠治疗后各时间点的神经行为学变化、血浆5-HT浓度的变化及海马5-HT表达。结果:香草醛组治疗2周后悬尾实验、强迫游泳实验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4周后糖水消耗量明显增加(P<0.05);香草醛吸嗅明显提高小鼠5-HT血浆内含量及海马区表达( P<0.05)。结论:香草醛吸嗅可以改善抑郁症模型小鼠的神经行为学,提高小鼠5-HT血浆含量及其在海马区表达,其机制可能是经嗅觉通路影响体内5-HT环路,影响海马、杏仁核情绪中枢活动,从而达到抑郁症防治的作用。
- 王艳梅许慧徐金勇李光武徐胜春
- 关键词:香草醛嗅觉通路抑郁症5-HT海马
- 抑郁症的治疗与护理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16年
- 抑郁症是目前常见的心境障碍性疾病,以频繁而持久的情绪低落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有兴趣丧失、悲观绝望甚至自杀行为,对人们的生活、工作、甚至生命产生极大的危害,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抑郁症的治疗与护理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随着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与疾病的观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认为健康与疾病间相互转化过程不仅受生物因素影响,而且还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密切关系。
- 许慧侯晞
- 关键词:心境障碍自杀行为心理社会因素生物因素护理干预
- 香兰素吸嗅干预大鼠抑郁样行为及脑内BDNF、血清Mg~/(2+/)的研究
- 研究目的
抑郁症年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危害性等特点。据WHO评估,2//3的抑郁症患者具有自杀念头和行为,15/%的患者最终死于自杀,是普通人群的20倍,在中国每年约有28.7万人死于自...
- 许慧
- 关键词:香兰素嗅觉通路血清镁离子
-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 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群认知功能的潜在剖面分析
- 2025年
- 目的探索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老年人认知功能的潜在剖面类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横断面研究。于2023年5—12月先依据Peterson诊断标准和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五)标准对某社区1650名年龄≥60岁老年人进行MCI筛查,再采用一般资料问卷、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ntre for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CES-D),对筛查出的MCI患者调查其一般资料、认知能力和抑郁水平,质谱法检测其血清维生素D 3水平。使用Mplus 8.3分析MCI患者认知功能的潜在剖面模型,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各类潜在剖面的影响因素。结果初步筛查出327名MCI老年人,检出率为19.82%。最终纳入295名MCI患者,其认知障碍分为3个剖面:轻度低认知组(49.15%)、轻度低认知-严重低抽象组(41.70%)、严重低认知组(9.1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水平(小学及以下比高中及以上:OR=7.343,P<0.001;初中比高中及以上:OR=1.689,P=0.004)、抑郁水平(OR=1.120,P=0.002)、午睡习惯(有午睡习惯比无午睡习惯:OR=0.255,P=0.006)是MCI老年人严重低认知组的独立预测因素。受教育水平(OR=3.535,P=0.001)、抑郁水平(OR=1.125,P<0.001)、血清维生素D3水平(OR=0.811,P=0.035)是MCI老年人轻度低认知-严重低抽象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MCI老年人认知障碍存在异质性,可分为3个潜在剖面。医护工作者应根据不同类别特征和影响因素精准干预,缓解MCI老年人群的认知功能衰退。
- 潘庆汪苗董旭婷许慧徐磊蔡菡
- 关键词:轻度认知障碍抑郁维生素D
- 香兰素吸嗅对抑郁模型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 研究香兰素吸嗅对抑郁症模型大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评价其对抑郁症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80只SD雄性大鼠,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中等强度应激(CUMS)或者嗅球毁损,制备抑郁样模型,符合模型大鼠随机分为香兰素组、氟西汀组、模型组、嗅球毁损+香兰素组及假手术组,给予相应处理5周,评价大鼠在干预后各时间点的神经行为学变化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含量及其在海马CA3区的表达.结果 (1)行为学结果:干预2周后强迫游泳实验香兰素组大鼠不动时间[(12.78±7.50)s],显著低于模型组[(57.33±32.16)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糖水消耗量实验香兰素组[(52.88±25.18)g]显著高于模型组[(37.40± 19.33)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ELISA结果显示:脑组织匀浆液BDNF与总蛋白(Pr)含量比值香兰素组(0.54±0.13),显著高于模型组(0.36±0.06)和OBX组(0.40±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香兰素组海马CA3区BDNF的表达明显增加,图像分析平均光密度值香兰素组(0.40±0.03)显著高于模型组(0.25±0.04)和OBX组(0.28±0.03),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香兰素吸嗅可以缓解抑郁模型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其机制可能是提高脑内BDNF含量,增加海马神经发生,进而调节脑区功能,从而达到抑郁症防治的作用.
- 许慧李光武徐金勇刘扬
- 关键词:香兰素嗅觉通路抑郁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