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杨
- 作品数:25 被引量:225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华南板块早中生代陆内造山过程--以雪峰山-九岭为例被引量:27
- 2015年
- 雪峰山-九岭造山带位于华南板块的中心区域,是一条典型的陆内造山带。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观察,雪峰山在早中生代经历了3期构造变形:D1为上部指向NW的韧性剪切,D2代表了一期反向褶皱-逆冲构造事件,以及D3期的水平挤压形成的直立的褶皱、劈理和线理。而在九岭,早中生代大规模脆-韧性域构造变形叠加在早古生代韧性变形之上,形成了一系列极性NW逆冲断层和不对称褶皱。雪峰山-九岭陆内造山带形成于早中生代,造山作用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245~225Ma的挤压变形阶段和225~215Ma的垮塌-岩浆侵位阶段。雪峰山-九岭造山带的构造特点表明,华南板块东南缘古太平洋板块向北西方向的俯冲可能引发了早中生代的陆内造山过程。
- 褚杨林伟FAURE Michel王清晨
- 关键词:早中生代陆内造山
- 华南板块早中生代陆内造山过程——以雪峰山-九岭为例
- 雪峰山-九岭造山带位于华南板块的中心区域,是一条典型的陆内造山带。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观察,雪峰山在早中生代经历了3期构造变形:D1为上部指向NW的韧性剪切,D2代表了一期反向褶皱-逆冲构造事件,以及D3期的水平挤压形成的...
- 褚杨林伟FAURE Michel王清晨
- 关键词:早中生代陆内造山
- 文献传递
- 辽东半岛晚中生代伸展构造--华北克拉通破坏的地壳响应被引量:47
- 2011年
- 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的辽东半岛记录了大量的晚中生代的伸展构造,其中包括:(1)具有氧化条件下沉积的陆相碎屑岩和溢流喷出的火山岩作为充填物质的半地堑盆地;(2)低角度拆离断层;(3)同构造花岗岩;(4)变质核杂岩.上述伸展构造在区域尺度上均具有NW-SE向的伸展方向.拆离断层具有NW-SE向的矿物拉伸线理和上部指向NW的剪切变形;同构造花岗岩的矿物拉伸线理也为NW-SE向,但表现为上部指向NW或SE的剪切变形.同位素年代学的测量结果指示了变形的时间在130~120Ma.这些伸展活动导致了同构造花岗岩和核部杂岩的快速隆升和折返.根据岩浆岩发育特征和辽东半岛伸展构造、岩浆作用的时空关系判断,华北克拉通破坏可分为侏罗纪地壳弱伸展和白垩纪强地壳伸展两个阶段.
- 林伟王清晨王军王非褚杨陈科
- 关键词:辽东半岛华北克拉通破坏
- 藏南拆离系活动与淡色花岗岩就位——以希夏邦马峰地区为例被引量:5
- 2024年
- 藏南拆离系是世界上最大的拆离断层系统,也是喜马拉雅造山带的重要构造边界,对喜马拉雅造山过程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在拆离断层内部和断层下盘的高喜马拉雅单元,出露了大量的同构造淡色花岗岩;近期研究工作发现,这些淡色花岗岩具有良好的稀有金属成矿潜力,因此,研究藏南拆离系的活动历史和淡色花岗岩的就位过程,对理解拆离断层变形和演化过程、熔体-断层相互作用和成矿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针对该问题,本文选择喜马拉雅造山带中段希夏邦马峰附近的两条经典剖面——吉隆和聂拉木,开展系统的构造地质学研究,就藏南拆离系的演化过程和淡色花岗岩的同构造迁移-就位机制进行初步探讨。研究表明,吉隆地区的拆离断层厚度数十米到上百米,影响范围小,下盘吉隆岩体和高喜马拉雅的向北拆离变形较弱;聂拉木拆离断层为藏南拆离系深部构造层次,拆离断层厚度达数千米,强烈的构造变形导致肉切村群和高喜马拉雅顶部发生强烈的糜棱岩化,韧性剪切后的淡色花岗岩以平行拆离断层的岩席或岩脉产出;由此,我们认为吉隆和聂拉木的拆离断层分别代表了藏南拆离系的不同构造层次,受控于后期不均一的构造隆升剥露过程,进而可以解释两个地区不同的构造特征。综合前人的研究工作,我们提出藏南拆离系内部拆离断层活动存在逐渐向上迁移现象,而淡色花岗岩的侵位对该过程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早期藏南拆离系的主拆离断层层次较深,控制了淡色花岗岩的顺层迁移和就位;而晚期熔体向更浅层次的运移,也促使藏南拆离系的主拆离断层也向上部迁移。
- 褚杨郭宜琳刘谭杰刘小驰刘小驰雷宜阳林伟
- 关键词:藏南拆离系淡色花岗岩岩浆侵位
- 印支造山带及其地球动力学被引量:1
- 2025年
- 传统印支造山带或“印支运动”发生区域仅指越南东北部的Song Chay(斋江)构造带.随着研究的深入,目前明确的印支造山带特定指代广泛分布于越南北部和中国滇桂地区的多条与东古特提斯洋中支闭合相关的造山带,即哀牢山-Song Ma-Song Chay造山带.印支造山带被认为是多个微陆块碰撞拼合的典型代表.中、小尺度构造解析和同位素年代学分析表明,这三条带在构造单元及其组成、构造几何学及运动学特征方面展现出高度的一致性,蛇绿岩的年龄也具有很好的可对比性,且岩石变形年龄也多集中在246~240Ma范围内.若剔除新生代红河和奠边府走滑断裂改造影响,三条造山带在早中生代是连为一体的整条缝合带,具有统一的板块向SW俯冲的构造极性,构成了一套完整的沟-弧-盆体系.基于此,在构建印支造山带整体的构造演化模型基础上,对东古特提斯中支洋盆演化过程和动力学机制进行了探讨.本研究对理解特提斯构造域演化过程与超大陆的聚合及裂解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 林伟王印刘飞刘飞吴钦颖郭钊卫巍褚杨褚杨王清晨李金雁王清晨
- 关键词:地球动力学
- 华南板块南缘早中生代的逆冲推覆构造及其相关的动力学背景被引量:27
- 2011年
- 作为理解华南构造演化的关键地区,在华南板块南缘的云开地体和越北的Song Chay地体发育了早中生代的向北东逆冲推覆的韧性变形。在云开地体,经历角闪岩相和绿片岩相变质的矿物指示了产状平缓的面理上发育明显的北东—南西向矿物拉伸线理。沿着这些矿物拉伸线理,具有上部指向北东的剪切变形。同位素年代学的定年结果指示了变形事件发生在220 Ma左右。在越南北部,Song Chay地体的岩石和构造特征与云开地体极其相似:平缓的面理,北东—南西向的矿物拉伸线理和上部指向北东的剪切变形是其主要的构造特征,这些构造特征均表现为向北东的逆冲推覆,变形时间从晚三叠世至早侏罗世。这期构造事件的动力学机制被认为同印支板块与华南板块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的构造拼合密切相关。我们认为新发现的Song Chay蛇绿混杂带是华南板块同印支板块的碰撞拼合界线。因此,华南板块南缘云开地体和Song Chay地体被一同卷入同印支板块的碰撞造山体系之中。
- 林伟Michel FaureClaude Lepvrier陈泽超褚杨王清晨N'guyen Van VuongVu Van Tich
- 关键词:SONG
- 青藏高原地壳结构特征指示的高原隆升机制被引量:6
- 2023年
- 青藏高原具有全球最高的地形和最厚的地壳,是认识大陆板块流变性和构造演化、探索大陆动力学过程的关键区域.近年来针对青藏高原深部结构和形成演化科学问题开展了诸多地球物理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进展.本文主要就与高原隆升机制相关的地球物理观测进行了总结和讨论.首先,总结几种主流的高原隆升演化模式及其对应的地壳结构与变形特征;然后,针对目前高原地壳结构获得的观测认识,如拉萨块体的下地壳高速层、地壳通道流的空间分布和深浅地壳变形解耦等特征开展评述,并综合多学科观测资料探讨高原隆升的可能机制;最后,就未来应针对性开展的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 梁晓峰陈凌田小波田小波褚杨
- 关键词:青藏高原地壳结构高原隆升
- 雪峰山早中生代构造演化:构造学和年代学分析被引量:7
- 2011年
- 雪峰山主体地处湖南省境内,位于华南板块的中心区域,是一条典型的陆内造山带。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观察,我们将其分为3个构造单元:西部外区,主要以大型箱状褶皱为主;中部区,与西部区以主逆冲断层相分隔,劈理发育呈扇状,是雪峰山构造带的核心区域,也是变质级别最深、变形最强的区域;东部区,变形集中在脆韧性区域之上,以极性北西构造为主,并有反向构造发育。研究区经历了3期构造变形:D_1为上部指向北西的韧性剪切,广泛发育于整个区域;D_2代表了一期反向褶皱—逆冲构造事件;D_3则以水平挤压为主,形成了直立的褶皱、劈理和线理。雪峰山的构造演化表明华南板块东南缘古太平洋板块向北西方向的俯冲可能引发了早中生代的陆内俯冲造山过程。
- 褚杨林伟Michel Faure王清晨
- 关键词:华南板块早中生代陆内造山
- 大别山早白垩世变质核杂岩的结构与演化被引量:21
- 2011年
- 大别山中部混合岩—片麻岩穹隆的构造属性认识方面一直众说纷纭。通过对中大别杂岩及其边界剪切带或断裂带的构造解析,并结合对前人相关研究的总结,我们将中大别杂岩厘定为早白垩世的变质核杂岩,其中商麻断裂与晓天—磨子潭断裂和水吼—五河剪切带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拆离断层带,并将变质核杂岩的形成时间限定在145~120 Ma。中大别杂岩与拆离断层具有统一的北西—南东向矿物拉伸线理和上部指向北西的剪切变形,推测在早白垩世早期大别山中下地壳岩石与其上部早期折返的高压—超高压板片之间存在一个解耦面。早白垩世混合岩化作用和岩浆作用为同期构造—热事件产物,造山带规模变质核杂岩的形成强烈地改造了大别山早中生代的构造格局。综合大别山及整个中国东部发育的早白垩世伸展构造,认为大别山变质核杂岩的形成与华北克拉通破坏具有相同的动力学背景,是在中国东部晚中生代岩石圈区域伸展作用下,由于造山带根部的垮塌与拆沉去根作用、中下部地壳物质发生部分熔融并向南东方向的塑性流动以及顶部上盘岩系的拆离与揭顶剥蚀作用,3个不同层次地质过程的综合效应。
- 冀文斌林伟石永红王清晨褚杨
- 关键词:变质核杂岩超高压变质作用华北克拉通破坏
- 华南板块早中生代陆内造山过程
- 尽管华南板块经历了从新元古代开始的多期构造事件,但是现今的内陆构造样式主要在早中生代奠定.本文通过对华南板块内部进行了详尽的几何学和运动学剖析,发现一条延绵超过600公里的陆内造山带—雪峰-九岭造山带.年代学证据表明韧性...
- 褚杨林伟Michel Faure王清晨
- 关键词:构造地质学陆内造山早中生代华南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