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玉婷
- 作品数:63 被引量:129H指数:7
- 供职机构: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西藏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引种甘蓝型油菜在拉萨市适应性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为了研究甘蓝型油菜在拉萨种植的适应性,以引进的17份甘蓝型油菜品种为材料,分析其在拉萨的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及含油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引种品种在拉萨种植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全生育期为121~140 d,农艺性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单株角果数和单株产量变异系数>30%,其余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均<30%。12个品种(系)表现为增产,增产幅度达76.22%~10.48%,所有品种的含油量均>40%。
- 杨广环赵彩霞王晋雄袁玉婷次仁白珍
-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适应性
- 西藏山南引进甘蓝型油菜新品种筛选试验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鉴定引种甘蓝型油菜在西藏山南地区的丰产性和适应性。[方法]从安徽国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引种12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系),以当地品种山油2号为对照,在山南扎囊县进行筛选试验,比较分析其生育期、经济性状及产量,筛选出适宜当地栽培的早熟、稳产的甘蓝型油菜品种。[结果]甘蓝型油菜品种(系)GH04、GH08、GH11生育期分别为125、129、129 d,产量分别为3 517.5、4 330.7、2 880.3 kg/hm^2,经济性状表现优异,可以在山南扎囊县较大面积推广种植。GH02生育期124 d,产量2 626.5 kg/hm^2,经济性状表现介于参试品种(系)之间,可以在山南较高海拔地区试种。[结论]引种的GH04、GH08、GH11具有良好的丰产性和适应性,对缓解西藏山南地区优质油菜短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 赵彩霞韩仁长袁玉婷于洪根王晋雄黄冠尼玛次仁李豆豆
-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引种适应性
- 西藏冬油菜引种观察试验初报被引量:10
- 2012年
- 通过本试验的研究,筛选出适宜西藏种植的冬油菜品种,向西藏地区引入抗寒性极强的白菜型冬油菜品种,打破西藏地区一年一熟种植模式,以提高复种指数与经济效益。
- 尼玛卓玛袁玉婷唐琳次仁白珍王晋雄桑布
- 关键词:冬油菜引种
- 优质双低甘蓝型油菜“藏油12号”栽培技术与实施效果被引量:5
- 2019年
- "藏油12"是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选育的优质双低中晚熟甘蓝型油菜,本文主要介绍"藏油12"的选育过程、品种特征特性和生产栽培技术及实施效果。
- 袁玉婷南志强唐琳尼玛次仁王晋雄次仁白珍赵彩霞李施蒙
- 关键词:栽培技术
- “京华165”在西藏主要农区的推广应用被引量:3
- 2021年
- 在西藏拉萨、山南、日喀则、昌都和林芝等县建立“京华165”推广应用示范点,并采用多种形式对“京华165”进行宣传推广,促进“京华165”在西藏主要农区的推广应用。据统计,2010—2019年在西藏主要农区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达1333.33 hm^(2),平均产量171.2 kg/667 ㎡,总产量4575.5 t,创造总经济效益3660.43万元,新增纯收益556.59万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京华165”十分适合西藏主要农区的气候环境条件,适宜大面积推广,“京华165”的推广应用将促进西藏优质油菜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提高油菜种植的产量和效益。
- 袁玉婷尼玛次仁赵彩霞李施蒙
- 关键词:油菜高产
- 西藏不同生态区域油菜新品种增产潜力研究
- 2012年
- 本文通过将四种油菜新品种在拉萨、林芝、山南、日喀则等试验点种植,研究对其不同增产效果的影响,找出最适宜区域,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挖掘其最大增产潜力。试验结果表明699、京华165在林芝点产量最高分别达205.4kg、190.9kg;青油17号在拉萨点产量最高达136.5kg;藏油11号在日喀则拉孜点产量最高达122.3kg。
- 袁玉婷尼玛卓玛唐琳王晋雄次仁白珍桑布
- 关键词:优质油菜增产
- 西藏白菜型油菜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本研究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169份来自西藏不同地区的白菜型油菜材料的遗传多样性。从本实验室已有SSR引物中筛选出23对扩增效果较好的引物用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3对引物共扩增出80条条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3.5条带,条带大小在50-400bp之间;在相似系数为0.50、0.53、0.56、0.59、0.62和0.70,供试材料可被划分为2类、4类、6类、9类、14类和29类。根据分子标记的聚类结果,可以初步判定这些油菜的亲缘关系,但是需要进一步结合这些材料的形态和地理分布特点,才能知道材料的起源和分化状态。
- 王晋雄刘佳毛磊袁玉婷尼玛次仁
- 关键词:白菜型油菜分子标记SSR
- 西藏农业科研五十年取得的成就及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被引量:3
- 2001年
- 本文概述了良种选育与推广、耕作栽培、土壤肥料、品种资源、农业气象、植物保护、科技椎广、科技信息等研究领域50年来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 王保海袁玉婷
- 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对土壤养分及青稞农艺性状、产量的影响
- 2024年
- 本研究旨在探讨西藏地区油菜秸秆还田与化肥配施对土壤养分、青稞农艺性状及其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该地区油菜秸秆资源的高效肥料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田间试验,选用‘藏青3000’作为试验作物,设置4种不同的油菜秸秆还田水平(0、1500、3000、6000 kg/hm^(2))和4种施肥水平(尿素和磷酸二铵分别为0、60、120、180 kg/hm^(2)和0、75、150、225 kg/hm^(2))。研究结果显示:油菜秸秆还田量处理显著影响耕层土壤的全磷和有机质含量,而施肥处理则主要影响土壤的全氮和全磷含量,对其他土壤养分的影响不显著。在青稞的基本苗数、株高、有效穗数和产量等农艺性状方面,不同施肥量之间的差异显著;同时,基本苗数和产量在不同秸秆还田量处理间也存在显著差异。研究发现,秸秆还田配施化肥相较于单独施用化肥可以有效提高青稞的产量,尤其是当秸秆还田量达到6000 kg/hm^(2)(全量还田),配合尿素、磷酸二铵各180、225 kg/hm^(2)时,青稞的产量最高,比同等施肥水平下无秸秆还田处理的产量增加了4.03%。综上所述,在西藏地区,油菜秸秆还田配施化肥不仅可以改善土壤养分,还可以有效提升青稞的产量。
- 李施蒙袁玉婷南志强王晋雄
- 关键词:油菜秸秆还田土壤养分青稞农艺性状化肥配施
- 优质油菜大面积高产栽培技木研究被引量:1
- 2004年
- 2002年度在拉萨市堆龙德庆县开展了对“藏油5号”大面积栽培试验示范,结果其平均单产达215.32公斤,单产增加34.5%。分析其高产的主要原因是适宜的种植密度,合理施肥,单株角数多,单位面积总角果数多,苗期生长优势强等。同时采取相应的栽培及田间管理等配套技术可更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
- 袁玉婷
- 关键词:油菜大面积栽培种植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