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蒲蕊

作品数:11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艺术
  • 2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4篇音乐
  • 3篇花儿
  • 2篇艺术
  • 2篇土族
  • 2篇文化
  • 2篇教育
  • 2篇乐教
  • 1篇学法
  • 1篇学校教育
  • 1篇音乐教学
  • 1篇音乐教育
  • 1篇音乐资源
  • 1篇影戏
  • 1篇幼儿
  • 1篇幼儿音乐
  • 1篇幼儿音乐教学
  • 1篇语言
  • 1篇原生
  • 1篇社火
  • 1篇特质

机构

  • 11篇西北师范大学

作者

  • 11篇蒲蕊
  • 3篇李经
  • 1篇丁静
  • 1篇王冰

传媒

  • 2篇黄河之声
  • 1篇发展
  • 1篇兰州工业高等...
  • 1篇曲靖师范学院...
  • 1篇西北成人教育...
  • 1篇甘肃广播电视...
  • 1篇赤峰学院学报...
  • 1篇西部法学评论
  • 1篇兰州工业学院...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传统传承与个体精神自由——“花儿”进校园散议
2014年
"花儿"能否在学校环境下传承发展,要看其是否具有与学生的个体精神世界建立起"意义联系"的可能性,要在传承的同时,成为个体精神成长的养分。以传承为目的的强制灌输只能损害、限制学生的个体精神自由,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
李经蒲蕊
关键词:学校教育花儿
天祝天堂乡科拉一带社火调查
2010年
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产生了祭祀社与火的风俗。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这项源于祭祀的活动,成为在中华民族新年闹春的传统节日中规模盛大、内容繁富的民间娱乐活动。着眼于甘肃省天祝县天堂乡科拉一带的社火,对其整体形态及表演中演唱的社火调加以梳理和描述。
蒲蕊
关键词:社火
从词与音乐之关系看现行教材歌曲的创作与选用
2017年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儿童一种近乎天赋的本能,这是母语音乐教学绝不可忽视的因素。在西方音乐创作技法与我国民族语言还尚需磨合的现状下,选用适宜于儿童的传统声乐作品以及带有浓郁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进入教材,是母语音乐教学的可行选择。
李经蒲蕊
关键词:歌曲创作语言
甘肃藏族曲艺概略
2007年
甘肃藏族的文化艺术绚丽多彩,它包括精深的宗教文化和浩如烟海的民间说唱艺术。甘肃甘南藏族的说唱在传统分类上既有乐曲系(牌子曲),也有诗赞系(鼓书类)说唱。本文主要对甘南藏族乐曲系和诗赞系两中说唱的音乐表现形式和特征进行了探讨。
蒲蕊
关键词:文化艺术曲艺
将本土音乐资源融入甘肃高师音乐教育初探被引量:1
2013年
将西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间歌种"花儿",融入甘肃高师音乐教育的课程中,是为了保护和弘扬地方民族民间音乐,既是当下国家提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需要,也是顺应国际音乐教育中主张的立足于多元音乐文化教育的大趋势,对甘肃高师音乐教育地方性特色的更好发挥具有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蒲蕊李经
关键词:本土音乐花儿
甘肃天祝土族的主要民俗活动被引量:1
2015年
甘肃天祝土族的民俗活动丰富多样,且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载歌载舞的形式是甘肃天祝土族民俗活动的最大特点。从传统节会里的民俗、婚礼民俗、体育民俗三方面论述甘肃天祝土族的多个民俗活动。
蒲蕊丁静
关键词:土族民俗活动
幼儿音乐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创设被引量:1
2009年
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其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教学忽视学生情绪的弊端,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充满兴趣地投入到学习中。本文在了解情景教学法的基本理论之后,认为情景教学法运用在幼儿音乐教学过程中同样也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蒲蕊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幼儿
戏曲中的丑行被引量:1
2007年
中国传统戏曲中丑角占有很高地位,在戏曲发展史上也早于其他行当。以独特的化妆、服装、滑稽可笑的举动和插科打诨的特点博得民众的喜爱。本文从解释丑字开始,对丑的来源,丑行的历史、特点、作用、地位等方面,对戏曲中的丑行进行了探究。
蒲蕊
关键词:丑行丑角戏曲
陇剧与华剧艺术之略比
2013年
陇剧、华剧虽各属甘肃和陕西两地的地方戏曲剧种,但它们都源于我国皮影戏。二者在时间、空间以及艺术特色方面既彰显着各自的艺术魅力,同时也显现其具有的同源性。
蒲蕊
关键词:皮影戏陇剧
原生民歌花儿的文化根基
2016年
"花儿"是在既定自然和人文环境中由西北人民创造、筛选、继承、发展而成,但是,作为一个特殊地域的文化标识,它又不断表现出各民族多样化与个性化特征。本文从文化生态视角对"花儿"的形成、传播与发展进行了阐述,进而探讨并诠释了"花儿"良性、持久发展的文化根基。
王冰蒲蕊
关键词:花儿根基文化特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