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葛天舒

作品数:140 被引量:238H指数:10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一般工业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1篇专利
  • 48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5篇建筑科学
  • 26篇一般工业技术
  • 21篇动力工程及工...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化学工程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3篇除湿
  • 33篇空调
  • 29篇热泵
  • 20篇太阳能
  • 19篇热泵系统
  • 19篇泵系统
  • 17篇空调系统
  • 14篇湿负荷
  • 14篇除湿空调
  • 13篇蒸发冷却
  • 13篇冷凝器
  • 12篇捕集
  • 11篇吸附剂
  • 10篇蒸发冷却器
  • 10篇制冷
  • 10篇转轮除湿
  • 9篇太阳能驱动
  • 9篇转轮
  • 9篇换热
  • 9篇风机

机构

  • 140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上海海事大学
  • 4篇中国石油集团...
  • 3篇珠海格力电器...
  • 1篇华侨大学
  • 1篇南通大学
  • 1篇挪威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石油
  • 1篇军事科学院
  • 1篇无锡气净法工...
  • 1篇上海碳索能源...

作者

  • 140篇葛天舒
  • 84篇王如竹
  • 71篇代彦军
  • 33篇赵耀
  • 12篇李勇
  • 8篇孙香宇
  • 8篇李勇
  • 7篇张婧宇
  • 6篇江宇
  • 6篇黄涛
  • 6篇胡浩茫
  • 4篇徐静
  • 4篇吴静怡
  • 4篇翟小强
  • 4篇王惠惠
  • 4篇腊栋
  • 3篇王丽伟
  • 3篇郑旭
  • 3篇杨凡
  • 3篇章学来

传媒

  • 13篇化工学报
  • 11篇工程热物理学...
  • 10篇制冷学报
  • 4篇制冷技术
  • 2篇暖通空调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中国工程热物...
  • 1篇太阳能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热力发电
  • 1篇制冷与空调
  • 1篇可再生能源
  • 1篇低碳化学与化...
  • 1篇2006年中...
  • 1篇2007年工...
  • 1篇第七届全国高...

年份

  • 3篇2025
  • 7篇2024
  • 9篇2023
  • 7篇2022
  • 12篇2021
  • 8篇2020
  • 13篇2019
  • 18篇2018
  • 9篇2017
  • 15篇2016
  • 3篇2015
  • 8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6篇2011
  • 1篇2010
  • 6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1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干燥剂强化吸湿机理与高效除湿循环
代彦军葛天舒王如竹李勇
该项目属空调制冷领域。除湿是空调负荷的重要部分,常规闭式空调循环需把空气冷却到露点温度以下,将水分凝结后实现除湿。而除湿空调依靠干燥剂除湿和蒸发冷却原理工作,它以水为制冷剂、湿空气为工作介质,在常压环境中依靠热能驱动运行...
关键词:
吸附法直接空气碳捕集技术产业化发展
2025年
直接空气碳捕集(direct air capture,DAC)技术在近10年来蓬勃发展,目前已经从实验室研究阶段,逐步发展为产业化。吸附法比吸收法DAC的应用前景更广阔,因此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经有一些企业推出基于吸附法的DAC示范项目。然而,现研究对于这些吸附法DAC企业及项目的介绍较少,未形成较全面的研究。鉴于上述原因,通过现有的文献、企业网站资料,调研一些代表性的吸附法DAC企业及其技术、项目,并对其中的重点部分进行介绍;此外,将这些企业的装置类型,根据设备布置方式分为集中式装置和集成式装置,并介绍这2类装置的特点。通过总结DAC企业及技术特点,发现大部分企业致力于降低运行及投资成本,因此提出了未来产业化过程中降低成本的方法,并分析了其效果。
陈彦霖郑家乐薛明魏炜周爱国葛天舒
关键词:DAC
热泵新风除湿系统性能测试与分析
提出了基于除湿换热器的热泵新风除湿系统,并对系统的除湿性能进行了实验测试,明确了典型工况下的循环过程,测试了系统的除湿量与COP.结果显示,在环境空气的平均干球温度为26.2oC,,平均含湿量为17.52g/kg·DA的...
柴少伟代彦军赵耀葛天舒王如竹
关键词:除湿量能效比
燃料电池余热驱动吸附制冷复合系统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回收低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约70℃低品位废热实现高效制冷是提高冷电联供系统总效率的关键。本文研制并搭建了吸附制冷与固体除湿空调复合系统实验平台,利用燃料电池余热驱动实现高效制冷除湿。实验结果表明,复合系统能有效被70℃低品位余热驱动。提高入口空气的温度或相对湿度能有效提升系统性能,制冷量和COP分别达3.95 kW和0.539。经计算,采用该复合系统回收利用燃料电池产生的70℃低品位余热能大幅提高系统总效率,可达67.3%。
徐静潘权稳张威刘智亮葛天舒王如竹
关键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吸附制冷
海藻酸钠-醋酸纤维素复合薄膜的制备及除湿性能测试被引量:8
2017年
为提高膜式全热交换器的除湿效率,以海藻酸钠为表面活性层,醋酸纤维素膜为支撑层,氯化锂为亲水添加剂制备了一种新型除湿复合膜。测试了复合膜的水蒸气透过量和水溶性,对薄膜结构进行表征及分析了应用复合膜的全热交换器的传质系数。研究结果表明:复合膜的水蒸气透过量随氯化锂含量增加而高达4.42×10^(-5)g·m^(-2)·s^(-1)·Pa^(-1),是无氯化锂复合膜的1.56倍,商用纸膜的2.63倍。表面活性层水溶性介于18.29%~28.55%之间,具有一定的防水耐水性。热重曲线表明通入55℃干燥空气复合膜可实现再生,红外光谱图显示出海藻酸钠为复合膜引进大量亲水性羟基。最后,将复合膜应用到全热交换器中,并与商用纸膜换热器在传质系数上进行了分析比较。
许晶翠张传禹葛天舒代彦军王如竹
关键词:复合材料空气除湿氯化锂
纯电动汽车冷媒直冷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5
2020年
针对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能量密度逐渐上升及快充过程中电池发热量大的问题,本文提出采用蜂窝型单面吹胀铝板作为电池冷板的一种新型冷媒直冷电池热管理系统,充分利用制冷剂在流道内的高沸腾传热潜热处理动力电池热负荷。为了研究此冷媒直冷热管理系统的运行性能,构建了新型直冷系统的实验测试装置,并在UDDS标准工况下进行实验研究。测试结果表明:在6 kW下的最大设计发热量下,系统在150 s左右可快速响应热管理需求,具有较快的温度响应特性;电池冷板表面平均温度可控制在15~20℃的最佳温度区间,并达到温差小于4℃的良好均温性,且系统COP稳定在2.8以上。
聂磊王敏弛赵耀葛天舒代彦军
单转轮两级太阳能除湿空调运行特性研究
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高温高湿气候的单转轮两级太阳能除湿空调系统,通过实验测试,对该系统的运行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转轮两级太阳能除湿空调不仅可以有效地实现温湿度处理,提供舒适的空调送风,而且具有良好的热力和电力性能...
腊栋代彦军李慧李勇葛天舒王如竹
关键词:空气调节空调系统运行特性
文献传递
基于除湿换热器技术的回热型除湿系统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基于除湿换热器技术的新型回热型全新风除湿系统(以下简称:回热型除湿系统)通过引入回热装置,一方面可以改善系统的除湿处理能力,在降低处理空气出口温度的同时,提高系统的全热制冷量;另一方面,大幅提高了系统的热力学COP,与不带回热装置的除湿系统相比,在同等工况条件下回热型除湿系统的热力学COP可以由0.5-0.6大幅提高至1.2左右。
赵耀代彦军葛天舒王如竹王惠惠
关键词:除湿量太阳能
新型半解耦式除湿热泵系统的降温除湿性能被引量:3
2018年
提出一种新型半解耦式除湿热泵系统,并对该系统在夏季工况下的降温除湿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实现对空气温湿度的高效处理:送风温湿度分别为18.36℃、11.67 g/kg,送风温度波动范围仅为1℃,系统COP高达4.71。此外,还对不同新风温湿度下的系统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
陆繁莉葛天舒代彦军王如竹
关键词:吸附剂热泵
高压除湿转轮系统性能模拟与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本文以实现转轮系统高效除湿和零气耗排放为目标,提出一种将空压机应用于除湿转轮的新型复合式循环方式。通过建立高工作压力下的除湿转轮数学模型,对循环性能进行模拟分析,定性分析温度、转轮尺寸等参数对系统除湿性能的影响,并以实现高除湿效果为目标进行参数优化。研究结果显示,转轮尺寸和空气在转轮中的停留时间是影响高压工况下除湿转轮性能的关键参数。增加转轮直径和厚度、提高再生温度、降低空气流速可提高转轮的除湿性能,在35℃、0.7MPa工况下,系统出口处压力露点温度达到-5℃。研究结果可为除湿转轮在压缩空气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严豪葛天舒代彦军王如竹
关键词:除湿转轮数学模型性能分析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