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芳芳

作品数:67 被引量:282H指数:10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领域

  • 58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8篇动脉
  • 17篇血压
  • 15篇血管
  • 12篇高血压
  • 10篇心肌
  • 9篇心血管
  • 9篇同型半胱氨酸
  • 9篇氨酸
  • 9篇半胱氨酸
  • 8篇冠状
  • 8篇冠状动脉
  • 7篇心肌梗死
  • 7篇介入
  • 7篇梗死
  • 6篇动脉粥样硬化
  • 6篇颈动脉
  • 5篇左心
  • 5篇脉压
  • 4篇动脉斑块
  • 4篇动脉介入治疗

机构

  • 62篇北京大学第一...
  • 9篇北京大学
  • 4篇深圳大学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南昌大学第二...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包头市中心医...
  • 1篇北京市第六医...
  • 1篇华北石油管理...
  • 1篇北京大学国际...

作者

  • 64篇范芳芳
  • 30篇张岩
  • 30篇霍勇
  • 23篇李建平
  • 20篇贾佳
  • 12篇龚艳君
  • 8篇杨颖
  • 8篇杨帆
  • 7篇周菁
  • 7篇丁燕生
  • 7篇郑博
  • 7篇李康
  • 7篇蒋捷
  • 7篇易铁慈
  • 5篇高澜
  • 5篇张岩
  • 5篇张龙
  • 4篇李昱熙
  • 4篇王禹川
  • 4篇洪涛

传媒

  • 14篇中国介入心脏...
  • 5篇中国实用内科...
  • 4篇中华高血压杂...
  • 3篇环境与健康杂...
  • 3篇中国医学前沿...
  • 2篇眼科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中华预防医学...
  • 2篇中国心脏起搏...
  • 2篇中国全科医学
  • 2篇医院管理论坛
  • 2篇中国心血管病...
  • 2篇北京大学转化...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新医学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年份

  • 5篇2025
  • 8篇2024
  • 8篇2023
  • 8篇2022
  • 6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6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09
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社区人群中无创中心动脉压与外周血压预测肾功能下降的价值比较被引量:1
2017年
2016年6月Hypertension发表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霍勇教授牵头的大规模人群队列研究“中国社区人群中无创中心动脉压与外周血压预测肾功能下降的价值比较”。
范芳芳霍勇
关键词:肾功能下降中心动脉压HYPERTENSION血压
外周动脉收缩压和脉压对社区人群新发颈动脉斑块预测价值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并比较北京社区人群中外周动脉收缩压(SBP)和脉压(PP)对新发颈动脉斑块的预测价值。方法研究对象来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11—2012年在北京市石景山区建立的社区动脉粥样硬化研究队列,平均随访2.3年。纳入标准为:资料完整、基线无颈动脉斑块,完成2014年随访。最终共纳入748例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基线SBP和PP与新发颈动脉斑块的关系。结果研究对象平均年龄(51.5±4.9)岁,其中男性213例(28.48%),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脂代谢紊乱人群的比例分别为34.7%(264例)、15.4%(117例)和67.2%(511例)。随访2.3年后,新发颈动脉斑块人群比例为30.9%(235例)。调整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吸烟、饮酒、糖尿病、脂代谢紊乱、降压治疗、降糖治疗和降脂治疗后,SBP和PP每升高10 mm Hg,新发颈动脉斑块风险分别增加14%和27%(均P<0.05)。而当SBP和PP同时纳入回归方程中时,仅PP与颈动脉斑块风险显著相关(PP每升高10 mm Hg,OR=1.27,95%CI 1.00~1.62;SBP每升高10 mm Hg,OR=0.99,95%CI 0.83~1.19)。三分位数分组分析显示,与第一分位组相比,PP第三分位组颈动脉斑块风险显著增加。结论北京社区人群中SBP和PP均可以预测新发颈动脉斑块风险,而PP对新发颈动脉斑块的预测价值优于SBP。
王世轩孙蓬飞范芳芳贾佳杨颖高澜韩晓宁程冠良张岩霍勇
关键词:脉压收缩压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斑块
胆道感染合并急性ST段抬高心梗样表现1例
2009年
1 病例摘要 患者,男,50岁,主因'腹痛3天,加重5小时'入院。3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位于剑突下,腹痛呈持续性,无明显加重,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进食极差,伴发热,最高38.5℃,逐渐出现巩膜黄染、乏力。
龚艳君范芳芳鄢谢桥蒋捷洪涛霍勇
关键词:应激性心肌病胆道感染
中国不同地域县级医院冠状动脉介入诊疗能力调查与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调查中国不同地域的县级医院冠脉介入诊疗能力的情况,探讨地域差异和影响因素。方法对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71个地市930个县的县级医疗机构开展问卷调研。结果共纳入1042家医院,其中东、中和西部分别有380、377和285家。超过一半医院具备冠状动脉造影设备(60.1%),52.4%的医院可独立开展冠脉造影检查,45.9%可独立开展简单病变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仅24.8%可独立开展复杂病变PCI,38.6%可独立开展急诊PCI。多因素回归显示:与东部地区医院相比,西部地区医院更少具备独立冠脉造影、独立简单PCI和独立复杂PCI能力。同时,医院级别越高、床位数越多,冠脉介入诊疗能力越强。结论目前,我国县级医院冠脉介入诊疗能力仍然偏低,医院级别、规模和地域是重要影响因素。
范芳芳杨帆龚艳君李建平冯世强张岩霍勇
北京社区人群外周和中心动脉压与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的关系
2017年
目的 探讨北京社区人群外周和中心动脉血压与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于2014年4月至7月在北京市石景山区随访的动脉粥样硬化研究队列.纳入标准为:问卷调查资料完整;完成UACR检查;完成外周动脉收缩压(pSBP)和中心动脉收缩压(cSBP)测量.最终纳入了3479名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pSBP和cSBP对UACR的自然对数值(lnUACR)的影响,并进行相关因素的交互作用检验.结果 研究对象年龄为(59.0±8.6)岁,男性为36.2%(1260名),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比例分别为46.0%(1595例)和20.2%(700例).pSBP和cSBP分别为(126.9±16.4)和(136.3±16.7)mmHg(1 mmHg=0.133 kPa).UACR的P50(P25-P75)为6.2(4.2-11.1)mg/g.调整性别、年龄、BMI、吸烟、饮酒、FBG、TG、LDL-C、HDL-C、血肌酐、心血管疾病病史、降压药和降糖药后,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SBP和cSBP每升高10 mmHg,lnUACR分别增加0.12(95%CI:0.10-0.15)和0.11(95%CI:0.09-0.14)(P值均〈0.001);在非高血压、非糖尿病、UACR正常以及三者均符合的亚组人群中,lnUACR分别增加了0.09(95%CI:0.05-0.13)和0.07(95%CI:0.04-0.11),0.12(95%CI:0.10-0.15)和0.11(95%CI:0.08-0.13),0.07(95%CI:0.06-0.09)和0.07(95%CI:0.05-0.08),0.08(95%CI:0.05-0.12)和0.06(95%CI:0.03-0.09)(P值均〈0.001).交互作用检验发现,与女性、现在不吸烟、血肌酐〈87μmol/L的人群相比,男性、现在吸烟及血肌酐≥87μmol/L的人群lnUACR与pSBP和cSBP的关联更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交互作用P值均〈0.05).结论 pSBP和cSBP均与UACR呈正相关,在低风险人群中的结果一致,提示早期控制外周和中心血压均可能减少尿白蛋白,而在男性、现在吸烟及血肌酐升高的人群中更应该重视pSBP和cSBP对UACR的影响.
范芳芳李昱熙贾佳李海霞齐丽彤霍勇张岩
关键词: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尿白蛋白肌酐比
我国县域医院心血管专科介入与影像诊疗能力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3年
目的了解我国农村地区县域医院心血管专科介入及影像诊疗能力,为相应医疗资源配置提供政策依据。方法对我国31个省区市的304家县级医院心血管介入诊疗能力、影像检查能力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具有冠脉介入诊疗能力的医院占比66.78%,具有起搏电生理诊疗能力的医院占比39.80%,具有结构性心脏病诊疗能力的医院占比25.33%,开展心脏超声检查的医院占比78.62%,具有冠脉/心脏CT扫描能力的医院占比41.45%。结论县域医院已具备一定的心血管专科介入及影像诊疗能力,心血管学科中心的建设对县域医院心血管专科介入及影像诊疗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贾佳陈楚云张斌范芳芳张岩冯世强丁燕生霍勇
关键词:县域介入诊疗影像学科中心
H型高血压:我国脑卒中一级预防的关键被引量:7
2024年
H型高血压是伴有血中同型半胱氨酸(Hcy)升高(血清Hcy浓度≥10μmol/L)的高血压。Hcy与高血压协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脑卒中的风险。我国高血压患者中约75%是H型高血压,与我国人群特点密切相关,早期筛查并诊断H型高血压患者,并开展精准防治对降低高血压患者脑卒中风险至关重要。降压基础上补充叶酸可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脑卒中风险,不同人群补充叶酸预防脑卒中的效果并不相同,筛查成本获益比更高的人群可明显提高防治效率。随着H型高血压概念的提出,越来越多的学者针对其开展研究,为理解相关机制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有必要开展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拓展和补充H型高血压相关理论。
范芳芳霍勇
关键词:H型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高血压脑卒中
左心房顺应性参数与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率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5
2020年
目的通过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术前左心房功能的超声心动图评价,寻找可以预测房颤复发的左心房应变指标。方法入选2014年11月到2017年12月共203例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接受射频消融的非瓣膜病阵发性房颤患者。术前在窦性心律下进行超声左心房大小、容积和应变的评价;之后接受双肺静脉隔离。观察患者术后6个月复发的情况。结果接受射频消融术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共203例,失访患者21例(10.3%),随访患者182例(89.7%)。其中复发患者66例(36.3%),无复发患者116例(63.7%)。筛选出可用于回归分析的自变量包括左心房收缩前容积(四腔心切面)、左心房收缩前期容积(二腔心切面)、左心房舒张末期容积(二腔心切面)、左心房总应变(四腔心切面)。建立阵发性房颤术后复发预测评分模型,并与传统因素模型进行对比,二者ROC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757比0.732,P=0.707)。结论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患者左心房容积增大,应变下降。左心房应变参数可用于预测阵发性房颤术后复发。
贺鹏康杨颖范芳芳李康王禹川王梓凝周菁丁燕生蒋捷
关键词: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
一项比较注射用重组葡激酶与阿替普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2025年
目的 通过多中心、随机、阳性药平行对照的上市后临床研究,评价注射用重组葡激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9年7月至2022年6月全国31家医院共筛选251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以1﹕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注射用葡激酶组和阿替普酶组进行溶栓治疗。溶栓开始后30 min、60 min及120 min分别通过临床指标判断血管再通情况。溶栓开始后90~120 min行冠状动脉造影,分析造影检查梗死相关动脉(IRA)达到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TIMI)血流分级Ⅱ~Ⅲ级的比例、校正TIMI血流帧数计数(CTFC)和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溶栓后第30天(±2天)随访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全因死亡、再住院、再梗死、紧急靶血管血运重建)和出血事件。结果 31家医院最终纳入244例患者(试验组117例,对照组127例),完成随访232例(试验组111例,对照组121例)。试验组与对照组溶栓后120min临床判断血管再通率(85.6%比83.5%,P=0.6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差值及95%CI2.11(–7.19~11.41),95%CI的置信下限均>–12%,临床判断血管再通率非劣效性检验成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IRA总开通率(TIMI血流分级Ⅱ~Ⅲ级的比例,77.5%比77.7%,P=0.9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差值及95%CI–0.21(–10.95~10.54),95%CI的置信下限>–12%,冠状动脉造影TIMI血流分级总开通率非劣效性检验成立;CTFC[(32.7±17.6)帧比(37.6±16.6)帧,P=0.0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差值及95%CI–4.9(–10.0~0.1),95%CI的下限>–12%,CTFC非劣效性检验成立。TMPG0~Ⅲ级的比例试验组分别为20.7%、6.3%、2.7%和69.4%,对照组分别为22.3%、4.1%、6.6%和6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6)。溶栓开始后30 d内,试验组与对照组MACE发生率(7.7%比7.1%,P=0.857),进一步分析,心血管死亡率(3.4%比4.7%,P=0.751);244例受试者均纳入安全分析集,总出血事件发生率(22.2%比15.0%,P=0.144),大出血事件发生�
王新刚常国峰赵瑞平高晓丽范芳芳龚艳君蒋捷霍勇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重组葡激酶
北京社区人群血浆叶酸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了解北京社区人群血浆叶酸水平,探究影响叶酸水平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对北京石景山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及血浆叶酸水平测定。研究共纳入5 227名研究对象。结果研究人群血浆叶酸的中位数(P25,P75)为6.18(4.98-8.18)ng/ml,其中男性为5.29(4.49-6.75)ng/ml,明显低于女性[6.79(5.45-9.02)ng/ml]。血浆叶酸水平(自然对数)的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肥胖(β=-0.037,P=0.008 6)、吸烟(β=-0.118,P〈0.000 1)的个体叶酸水平(自然对数)较低;较高年龄(β=0.003,P〈0.000 1)、女性(β=0.186,P〈0.000 1)、更高的受教育程度(β=0.039,P=0.000 5)、近3个月来每周不少于5 d的运动(β=0.037,P=0.008 6)及每周不少于3 d补充B族维生素(β=0.299,P〈0.000 1)的个体血浆叶酸水平(自然对数)较高。按性别分层分析,肥胖及运动仅与女性的叶酸水平(自然对数)有关联(P〈0.05),而其他因素对叶酸的影响趋势无性别差异。结论北京社区人群血浆叶酸处于较低水平;个体差异、生活方式及维生素的补充对叶酸水平产生影响。
张龙王新刚范芳芳贾佳李建平霍勇张岩
关键词:叶酸年龄性别吸烟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