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永康

作品数:24 被引量:40H指数:4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合作作者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政治
  • 6篇文学
  • 6篇文艺
  • 5篇文本
  • 4篇意识形态
  • 4篇文化政治
  • 3篇言志
  • 3篇伊格尔顿
  • 3篇文论
  • 3篇西方马克思主...
  • 3篇后现代
  • 3篇阿尔都塞
  • 3篇存在论
  • 2篇新论
  • 2篇意识形态批评
  • 2篇政治批评
  • 2篇政治学
  • 2篇诗性
  • 2篇文学文本
  • 2篇文艺观

机构

  • 24篇苏州大学

作者

  • 24篇范永康
  • 1篇徐中原

传媒

  • 2篇内蒙古社会科...
  • 2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山西师大学报...
  • 1篇理论学刊
  • 1篇理论导刊
  • 1篇兰州学刊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文艺理论与批...
  • 1篇东方丛刊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前沿
  • 1篇五邑大学学报...
  • 1篇乐山师范学院...
  • 1篇沈阳大学学报...
  • 1篇淮南师范学院...
  • 1篇楚雄师范学院...
  • 1篇宁波广播电视...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马克思主义美...
  • 1篇首届全国文艺...

年份

  • 1篇2011
  • 13篇2010
  • 9篇2009
  • 1篇2008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周作人“言志”文艺观的发展分期和理论形态被引量:1
2008年
周作人"言志"文艺思想贯穿始终,可以划分为萌芽、准备、转型、成熟、延续等五个发展时期。"言志"文艺观自成体系,包括文学本质论、创作论、鉴赏批评论、文体论、文学史论、文学价值论等几个组成部分。
范永康徐中原
关键词:言志
文学文本与意识形态——马歇雷和伊格尔顿的文本意识形态理论被引量:3
2009年
继阿尔都塞开创了从文本—意识形态的离心结构去研究文艺与意识形态关系的新模式之后,马歇雷进一步突出文学性因素,揭示出文本中意识形态"在场—不在场"的深层辩证结构。伊格尔顿则运用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克服了他们的唯心主义倾向,深入阐释了文本—意识形态的复杂性,从而建构起了"文本的科学"。
范永康
关键词:伊格尔顿文本意识形态
文学言语的存在论根基——“语言学转向”后的文学语言问题之应对
2010年
在"语言学转向"的哲学背景下,特别是在索绪尔的语言学和符号学理论的影响下,俄国形式主义、结构主义乃至解构主义文论使文学语言失去了生活和诗意的根基。本文借鉴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哲学理论,从"此在-生存"、"共在-交往"、"存在-超越"三个层面,为文学言语的现实性、生命感、交往性、诗意性、超越性等特点寻得本体论依据。
范永康
关键词:文学言语存在论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本政治学被引量:2
2010年
阿尔都塞深入研究了意识形态的独特内涵和运行机制,由"症候阅读"法发现文本—意识形态离心结构,开启了文本意识形态研究史。其后继者马歇雷、伊格尔顿、詹姆逊对此加以丰富和发展,他们从文本形式或文本生产策略入手,开展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具有鲜明的政治性。
范永康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文本政治学
悲情的古典主义——周作人“言志”文艺思想探析
2009年
剖析了周作人以"言志"为核心的文艺思想具有的自由主义、浪漫主义特色,发现"言志"的深层意蕴却属于原始古典主义。它崇尚古代,注意情感和理智的和谐,追慕闲适、典雅的趣味。认为由于政治文化语境的制约,这种古典主义必然蒙上悲剧色彩。
范永康
关键词:悲情
试论“诗性政治”概念及其美学特征被引量:4
2009年
"诗性政治"是建基于"心理本体"、融入艺术世界、化为文学形象的审美政治,具有想象性、人文性、体验性、超越性、整体性等美学特征。
范永康
关键词:美学特征
论后现代主义文艺理论对文学性的消解
2009年
后现代文艺理论颠覆了文学四要素所包含的传统文学观念,其策略是割裂符号与世界、能指与所指的关系,动摇传统哲学和文学理论的语言学基础。后现代文学理论具有明显的反现实主义、反人本主义、反文学意义、反文学性的弱点。
范永康
关键词:消解
超越后现代文化政治——伊格尔顿“政治批评”的后期走向及其启示被引量:7
2010年
范永康
关键词:政治批评伊格尔顿文化政治后现代文学批评意识形态
福柯的系谱学与当代文论转型
2010年
福柯的系谱学具有反本质主义和政治性的特征,认为真理、主体、肉体、性态都是权力话语的建构物,需要打破权力与知识的共谋同盟。系谱学推动了当代文论的后现代转型,新历史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等文学批评成为文本的政治学,伊格尔顿、卡勒等人开启了反本质主义文艺学知识形态的新格局。但系谱学文论亟须反思和超越。
范永康
关键词:系谱学文论政治反本质主义
文学情感肌质的存在论根基——对反本质主义文学观的考察与反思
2009年
反本质主义文学观在其起源语境中就遮蔽了文学的人文性、情感性、体验性、超越性等特性。文学本质问题要落实到文学的情感肌质上来探讨。摆脱传统形而上学,借鉴存在论哲学的理论资源,可以从"此在—生存"、"共在—交往"、"存在—超越"这三个层面为文学情感的生存体验性、生命交往性和精神超越性寻得本体论证明。
范永康
关键词:存在论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