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洪新
- 作品数:17 被引量:34H指数:4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辽宁省科技厅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放疗技术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大分割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影响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大分割放疗是推荐剂量分割方案之一,本文通过比较三种不同大分割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技术在肿瘤靶区和正常组织的剂量学差异,为临床放疗计划设计提供依据。方法:22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均接受CT定位,参考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radiotherapy oncology group,RTOG),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靶区勾画建议在CT模拟图像上勾画靶区,同时定义心脏(包括左右心室、心房)、同侧与对侧肺、对侧乳腺为危及器官。每例患者均利用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系统进行部分铅门固定动态技术调强技术,铅门完全跟随技术动态调强技术,以及铅门完全跟随静态调强技术进行计划设计,胸壁及锁骨上下区处方剂量均为40.05 Gy/15次。采用DVH和机器跳数等相关参数比较三种计划的剂量学差异。结果:三种技术获得的调强计划均能满足临床要求,分别进行配对比较,计划靶区的评估参数D50、D9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计划组P-fixed-D(部分铅门固定动态技术调强),P-unfixed-D(铅门完全跟随技术动态调强)以及P-unfixed-S(铅门完全跟随静态调强)跳数总体呈降低趋势,分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fixed-D计划组均匀性指数(CI)较高。就危及器官而言,分组相比,心脏V30、脊髓Dma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计划组P-fixed-D相较于其他两组,患侧肺V5,心脏平均剂量Dmean,健侧乳腺Dmean都有所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部分铅门固定动态调强技术降低了危及器官受照剂量并将靶区的适形指数和均匀性维持在合理可接受的范围内,推荐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大分割放疗计划设计。
- 王宁徐航苏洪新祁宁张珠祥冉俊涛
- 关键词:放射治疗计划
- 肿瘤临床放疗辅助装置
- 一种肿瘤临床放疗辅助装置,包括底座,底座顶部左右侧顶部分别向下开有工作腔和呕吐腔,工作腔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顶部前侧滑动连接有可上下移动的压板,工作腔内侧底部固定连接有冲洗筒,冲洗筒连接有冲洗管,冲洗管另一端固定...
- 苏洪新
- 文献传递
- 237例原发鼻咽癌患者临床病理分期特征及性别差异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分期及性别差异。方法:对2009年10月至2012年9月间行放射治疗的237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类型、肿瘤部位及TNM分期做回顾性分析和性别间比较。结果:237例患者男∶女=2.65∶1,发病年龄35-70岁多见,发病高峰在45-64岁。女性的高峰年龄高于男性,但差异不显著(P=0.088)。吸烟和饮酒率男性为58.1%和40.7%、女性为20.0%和1.5%,两性间差别显著(P=0.000)。城市人口是农村人口的1.89倍,但男女间城乡分布差别不明显。初诊时T3和N3占的比例高,分别为46.8%和44.7%,有远处转移的占4.6%。男女间TNM分期无明显差别。以鼻部症状和颈部包块为首发症状的分别为38.4%和35.9%。肿瘤位于顶后壁最多(205例),其次为侧壁(166例),前壁和底壁少见,多壁为60.8%,侧壁与耳部症状相关(P=0.047)。病理类型非角化型鳞癌222例(分化型120例,未分化型102例),角化型2例,男女间病理类型分布无明显差异。结论:鼻咽癌患者男性多于女性,男性吸烟及饮酒者明显高于女性。男女间病理类型、TNM分期及发病年龄无明显差别。首诊时T及N分期较晚,以颈部包块、鼻和耳部症状就诊的患者临床上应予以重视。
- 屈艳丽白露赵玉霞于洪苏洪新王鹤潼陈颖高雅
- 关键词:鼻咽癌临床病理性别
- 按第七版肺癌T分期和新分级与淋巴结转移关系分析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探讨第7版肺癌T分期和新分级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42例行根治性切除及淋巴结清除术的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原发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运用SPSS软件行数据分析。结果:442例肺癌淋巴结转移率为39.1%,其中肺内淋巴结转移率为17.6%,纵隔淋巴结为7.2%、既有肺内又有纵隔淋巴结转移为14.3%;T1、T2、T3、T4期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5.4%、45.3%、41.1%、53.8%,4组间P=0.002。T1与T2、T3、T4间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别有显著性。T2、T3、T4间两两比较淋巴结转移率无显著差别。N1淋巴结转移例数T1、T2、T3、T4间P=0.274。N2淋巴结转移例数T1、T2、T3、T4间P=0.001。T1a淋巴结转移率为16.4%,T1b淋巴结转移率为32.0%,两者P=0.043。T2a淋巴结转移率为43.9%,T2b淋巴结转移率为48.1%,P>0.05。结论:第七版肺癌T分期的不同,淋巴结转移率有显著差别,其差别主要在N2上,T1淋巴结转移率最低。肿瘤大小的分级与淋巴结转移率有关,T1a与T1b比有显著差异,但T2a与T2b间无差别。
- 范增慧赵俊华赵玉霞门桐林曹丽艳苏洪新
- 关键词:肺癌淋巴结转移
- 手术与非手术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分析手术与非手术肺癌患者临床病例特征,提高肺癌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新发的616例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手术情况,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616例肺癌患者中,手术/非手术:172/444;男/女:418/198;吸烟/非吸烟:347/269;周边型/中央型:324/292;手术与非手术肺癌患者性别、年龄、吸烟与否无统计学差别;周边型肺癌手术率高(P<0.01)。在发病率/手术率(%)中,腺癌:31.2/34.1,鳞癌占30.0/42.2,小细胞癌23.1%/9.7。总体手术率27.9%,临床分期越早,手术率越高,非手术患者病理诊断率为82%。结论:沈阳地区新发的原发性肺癌以男性、周边型、非小细胞肺癌为多,周边型及鳞癌患者手术所占比例高。
- 张海波赵俊华白露苏洪新赵玉霞
- 关键词:肺肿瘤临床病理资料外科手术
- 手术治疗的老年与青年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对比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 分析手术治疗的老年与青年肺癌患者临床病理差异.方法 对经手术切除的153例老年肺癌患者(老年组)和57例青年肺癌患者(青年组)临床病理资料及肿瘤位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老年组周边型和吸烟者比例明显高于青年组[67.3%(103/153)比52.6%(30/57),60.1%(92/153)比38.6%(22/57),x2值分别为3.858、7.760,均P<0.05],两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234、P=0.072);青年组以胸痛为首发症状者明显高于老年组(x2=12.14、P=0.000).两组间肿瘤所在肺叶位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655、P=0.226).肺鳞状细胞癌、肺腺癌、小细胞肺癌在老年组的比例分别为38.6%(59/153)、53.6%(82/153)和3.3%(5/153);青年组分别为22.8%(13/57)、52.6%(30/57)和12.3 %(7/57).两组腺癌所占比例均最高,老年组鳞状细胞癌比例比青年组高(x 2=12.621,P=0.006).但老年组与青年组吸烟患者肺癌病理类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6.128,P=0.106).结论 手术治疗的老年与青年肺癌患者相比周边型、吸烟者及鳞状细胞癌的比例高,青年组以胸痛为首发症状者比例高于老年组.
- 陈延治刘丹赵玉霞白露苏洪新王鹤潼
- 关键词:肺肿瘤青年
- 重离子(12C6+)束对非小细胞肺癌的免疫调控功能及关键机制研究
- 冉俊涛赵达李强陈小华刘岩王丽娜马圆圆苏洪新赵婷瞿国峰
- 1)课题来源与背景:项目获甘肃省科学技术厅社会发展领域-重点研发计划支持,项目编号:20YF3FA028;资助经费:15万元;项目负责人:冉俊涛。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
- 关键词: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重离子束免疫调控免疫治疗
- METTL3介导CHPF m6A修饰促进肺腺癌细胞凋亡抵抗的研究
- 侯小明元淑巧田宝宏苏洪新乔慧苏飞张涛
- ①课题来源与背景:该研究是课题组前期研究的延伸与拓展,为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肺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从分子层面研究其发病机制,寻找肺腺癌治疗的有效靶点是当前关注的重要临床问题。在前期的研究中,申请...
- 关键词:
- 关键词:肺腺癌细胞凋亡肿瘤治疗
- miR-486-3p靶向上调E2F1抑制p53信号通路促进三阴性乳腺癌进程的机制研究
- 令晓玲杨景茹苏飞张晓斌范晟煊苏洪新芦永斌吴蕊玥赵苗向云飞
- ①课题来源与背景:三阴乳腺癌(TNBC)发病呈年轻化,其易复发、转移,预后较差,发病机制不清楚,临床上缺少有效治疗靶点。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CCNA2在TNBC中高表达,GSEA富集分析显示差异基因富集于P53信号通路。生...
- 关键词:
- 关键词:乳腺癌细胞侵袭转移动物实验
- 食管小细胞癌治疗与预后的系统评价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分析以往文献数据,探讨食管小细胞癌的主要临床特征,并对其治疗方法与预后关系作系统评价。方法:检索PubMed、Embase、Ovid数据库1990年-2012年10月发表的所有相关文献,按照严格的纳入排除标准纳入相关研究,提取文献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获得食管小细胞癌病例441例。男性304例,女性78例。首发症状以进食哽咽/咽下困难(81.12%)最为常见。病变位于颈段、胸上段、胸中段、胸下段及多段者分别占0.97%、8.71%、47.74%、40.65%和1.94%。36%的患者首诊时为广泛期。局限期和广泛期SCEC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6个月和10个月,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62.75%/43.37%(P=0.004)、32.03%/9.64%(P<0.001)、18.30%/4.82%(P=0.004)、10.46%/2.41%(P=0.014)。局限期食管小细胞癌的治疗:综合治疗较单纯局部治疗6个月及1年生存率分别为94.39%/59.38%(P<0.001)和73.83%/40.63%(P=0.001)。综合治疗较单纯化疗6个月、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94.39%/35.71%(P<0.001)、73.83%/28.57%(P=0.001)、38.32%/7.14%(P=0.021)、23.36%/0.00%(P=0.042)。手术+化疗、放疗+化疗及手术+放疗+化疗三种治疗方法总体生存率无明显差异。广泛期患者综合治疗组与化疗组的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1.43%/61.11%(P=0.011)。结论:原发性SCEC发病率低,恶性度高,采取局部治疗+化疗的治疗方法有助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但手术的应用对于改善局限期SCEC患者的预后无明显意义。广泛期SCEC患者的治疗仍以局部治疗+化疗的综合治疗为首选方案。
- 苏洪新刘丹陈延治白露赵玉霞
- 关键词:食管癌小细胞癌放疗化疗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