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凤美

作品数:3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绥化学院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文学
  • 1篇艺术

主题

  • 2篇父权
  • 2篇父权社会
  • 1篇电影
  • 1篇生态
  • 1篇生态女性
  • 1篇生态女性主义
  • 1篇女性
  • 1篇女性主义
  • 1篇女性主义视域
  • 1篇缺席
  • 1篇小说《宠儿》
  • 1篇美国电影
  • 1篇谬误
  • 1篇呼啸山庄
  • 1篇寒夜
  • 1篇黑人
  • 1篇黑人女性
  • 1篇改编
  • 1篇改编电影
  • 1篇《又来了,爱...

机构

  • 3篇绥化学院

作者

  • 3篇苏凤美
  • 1篇刘静
  • 1篇周丹

传媒

  • 1篇电影评介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 1篇绥化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生态女性主义视域下的《又来了,爱情》
2014年
多丽丝·莱辛的晚年作品《又来了,爱情》,描述了殖民地庄园主私生女朱莉和老年女编剧萨拉各自的爱情纠葛。小说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出发,揭露了父权社会对女性和自然的压抑与掠夺,并希望建立一种男性、女性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模式。
苏凤美
关键词:爱情生态女性主义父权社会
父权社会下的爱情谬误——《呼啸山庄》与《寒夜》比较阅读被引量:1
2009年
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和巴金先生的《寒夜》虽然创作背景不同,但都以悲凉的笔调描绘了父权社会下女性的悲剧命运和不幸的爱情。本文用女性主义观点从两部作品的相似性入手,分析了父权社会对女性爱情的摧残,关注了女性被压抑的内心世界,反思了女性在历史文化中的"缺席"。
苏凤美
关键词:父权社会本我缺席
从美国电影看黑人女性意识的觉醒——以小说《宠儿》改编电影为例被引量:3
2012年
电影《宠儿》以"镜头中的魅影"代替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原有的意识流动的人物心理空间被物化的意象与外部视角情节所代替,电影以新的视像方式,更生动传神的展示了黑人女性意识觉醒的全过程,阐释了黑人女性只有冲破种族压迫、性别歧视与精神枷锁,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自我解放。
周丹刘静苏凤美
关键词:《宠儿》电影黑人女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