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玮琳
- 作品数:24 被引量:29H指数:2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钩端螺旋体诱导巨噬细胞凋亡机制及其抗原表位免疫保护作用研究
- 染前后细胞周期、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及相关激酶磷酸化水平。采用siRNA沉默p53基因、抑制剂阻断靶蛋白的方法,反向验证上述基因或靶蛋白在问号钩体感染性巨噬细胞周期阻滞及凋亡中的作用。 结果:问号钩体感染导致巨噬细胞ROS...
- 胡玮琳
-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凋亡机制免疫保护作用
- CdaR-DAC信号系统调控钩端螺旋体合成第二信使分子c-di-AMP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确定致病性问号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LA3304基因产物DAC合成c-di-AMP的活性,LA3303基因产物CdaR增强DAC酶活。方法采用PCR扩增问号钩体黄疸出血群赖型赖株LA3304基因,并构建其原核表达系统。Ni-NTA亲和层析法提纯表达的目的重组蛋白rDAC。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rDAC环化ATP底物为c-di-AMP的活性。采用细菌双杂交法检测CdaR与DAC相互作用情况。构建细菌共表达系统,结合HPLC法检测CdaR增强DAC酶活情况。结果所构建的问号钩体赖株LA3304基因原核表达系统在IPTG诱导下能高效表达rDAC,Ni-NTA亲和层析法提纯的rDAC经SDS-PAGE后显示为单一蛋白条带。rDAC具有体外合成ATP底物为c-di-AMP的功能。CdaR与DAC存在相互作用,CdaR可显著增强DAC酶活(P<0.05)。结论LA3304基因产物DAC具有c-di-AMP合成酶活性,CdaR可增强DAC活性,并与DAC构成CdaR-DAC信号系统,共同参与调节钩体c-di-AMP合成。
- 方葆李阳严杰胡玮琳
-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DACCDAR
- 基于微生物学识图大赛视角的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深度剖析
- 2025年
- 文章基于近年组织参与微生物学识图大赛的实践经验,深入分析当前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教学模式僵化、实践与理论脱节、考核方式单一等。探讨技能比赛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实验技能与综合素质以及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实验室平台建设和推动教学改革等方面所具有的积极意义,为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优化与发展提供参考。
- 林旭瑷章先彭慧琴危晓莉胡玮琳魏思雨
- 关键词: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 钩端螺旋体OmpR家族相关TCS 鉴定及功能初探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建立钩端螺旋体(钩体)OmpR家族双组分系统(TCS)的鉴定方法,初步探讨OmpR家族TCS在钩体感染人巨噬细胞过程中对钩体主要外膜蛋白(OMPs)表达水平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致病性钩体赖株TCS的组氨酸激酶(HK)和应答调节蛋白(RR)OmpR功能结构域。采用激酶活性检测试剂盒和细菌双杂交技术进一步验证各HK激酶活性以及各HK与RR的相互作用。采用qRT-PCR法检测HK抗血清封闭前后钩体主要OMPs基因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钩体56601株中LA2828、LA1710含有HATPase_c激酶催化结构域,LA2827、LA1709含有Response_reg与OmpR功能结构域,提示其分别可构成HK/OmpR-TCS。体外重组HK-2828和HK-1710蛋白均具有激酶活性,且分别与OmpR-2827和OmpR-1709存在直接的相互作用。HK-2828抗体封闭处理可使感染过程中显著下降的外膜蛋白编码基因lipL32、lipL41和ompL1的mRNA水平明显回升。结论成功构建钩体OmpR家族-TCS鉴定及功能探究体系,为阐明感染过程中问号钩体OMPs表达改变调控机制,以及制定基因工程疫苗OMPs抗原筛选新策略提供依据。
- 戴欣珏夏文浩任雨轩车名花胡玮琳
-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双组分系统外膜蛋白
- 钩端螺旋体外膜蛋白 Loa22优势 T-B联合抗原表位及其免疫原性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筛选并鉴定致病性问号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外膜蛋白Loa22优势T细胞和B细胞( T/B)联合抗原表位及其免疫原性。方法采用PCR检测我国流行的8群8型株问号钩体loa22基因,T-A克隆后测序。构建问号钩体黄疸出血群赖型赖株loa22基因原核表达系统。 Ni-NTA亲和层析法提纯表达的目的重组蛋白rLoa22并制备其兔抗血清及其IgG。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Loa22的T-B联合抗原表位。采用噬菌体展示联合Western blot法、ELISA分别检测重组噬菌体PⅢ蛋白展示的T-B联合表位肽和人工合成T-B联合表位肽的免疫原性。采用MTS法和ELISA分别检测T-B联合表位肽诱导T细胞活化及其分泌IL-2、IL-4和IFN-γ情况。结果所有受检的致病性钩体株均能检出loa22基因,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高达85.5%~99.8%和93.9%~99.5%。所构建的loa22基因原核表达系统能高效表达rLoa22。 Loa22-77、Loa22-90、Loa22-125和Loa22-157这4个T-B联合抗原表位中,仅有Loa22-90显示了很强的Western blot阳性条带。 Loa22-90能有效诱导CD4+T细胞增殖及IL-2(Th1)和IL-4(Th2)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Loa22是问号钩体序列保守的属特异性外膜蛋白抗原,其优势T-B联合抗原表位为Loa22-90,该表位可作为钩端螺旋体多抗原肽疫苗的候选表位。
- 阮萍赵金方李阳严杰胡玮琳
-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外膜蛋白免疫原性
- CheA/CheY二元信号系统调控空肠弯曲菌体外趋化和体内定植的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 探讨空肠弯曲菌CheA和CheY调控细菌体外趋化和体内定植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分别以pET42a和E.coli BL21DE3为表达载体和表达宿主菌,构建空肠弯曲菌NCTC11168株cheA和cheY基因原核表达系统.制备重组表达的rCheA和rCheY兔抗血清并用DEAE-52离子交换法提取其IgG.采用pBiuescript-Ⅱ-SK构建自杀质粒,制备cheA基因敲除的cheA-突变株.采用基于脱氧胆酸钠硬琼脂法(DOC-HAP)的空肠弯曲菌体外趋化模型,检测cheA-突变株趋化能力的变化,同时分别观察rCheA-IgG和氯氰碘柳胺钠对细菌趋化的抑制作用.采用rCheA-IgG和CheY-IgG捕获法,测定DOC作用后空肠弯曲菌CheA和CheY磷酸化水平变化.采用小鼠感染模型比较cheA-突变株和野生株定植能力的差异.结果 所构建的原核表达系统能有效表达rCheA和rCheY.PCR和测序结果证实eheA-突变株染色体DNA中cheA基因被敲除.cheA-突变株丧失对DOC的趋化能力,rCheA-IgG和氯氰碘柳胺钠均对空肠弯曲菌野生株趋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在DOC作用下,空肠弯曲菌野生株CheA和CheY磷酸化水平迅速下降(P〈0.05).cheA-突变株定植小鼠空肠的能力也明显不如野生株(P〈0.05).结论 CheA/CheY组成了空肠弯曲菌趋化相关二元信号传导系统(Che-TCSS),两者均去磷酸化被激活.Che-TCSS中CheA在空肠弯曲菌体外趋化和体内定植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可作为研发抗空肠弯曲菌感染新药的靶标.
- 王媛楼宏强王欢胡玮琳严杰
- 关键词:空肠弯曲菌趋化定植
- 1株非典型脑脓肿患儿分离化脓链球菌的生物学特征和基因组特征
- 2025年
- 目的对1株分离自非典型脑脓肿患儿脓液的化脓链球菌进行生物学特性和基因组特征分析。方法化脓链球菌21SPY7071(emm22型)分离于脑脓肿手术患儿的脑脓肿标本,采用血平板接种、革兰染色、生长曲线测定和溶血性分析确定该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全基因组测序分析菌株的核心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型(core genome 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cgMLST)、毒力基因及耐药基因分布情况。qRT-PCR法检测21SPY7071株与化脓链球菌ATCC 19615(emm80型)和GAS029临床株(emm22型)毒力基因mRNA表达水平差异。结果该菌株为革兰阳性链球菌,非典型弱β溶血。全基因组测序和cgMLST分型结果显示,该分离株cgST型别为65937,含有187个毒力基因和97个耐药基因,其中化脓链球菌主要毒力因子编码基因序列与毒力因子数据库序列相似度在95.16%~100.00%。与化脓链球菌ATCC 19615和GAS029临床株相比,21SPY7071株溶血素S基因sagABCDEFGHI、溶血素O基因slo、链道酶基因endA/sdaB表达量均降低。与化脓链球菌ATCC 19615株相比,该分离株毒力基因speG、ideS/mac、hylA、smeZ、lmb、scpA/scpB表达量也均降低。结论本研究中分离自非典型脑脓肿患儿脓液的化脓链球菌溶血性弱,毒力基因表达水平低,或与患儿临床症状轻微相关。
- 周瑾思胡玮琳华春珍周明明尤元海
- 关键词:全基因组测序毒力因子
- 创伤弧菌RpoN对细菌运动性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构建创伤弧菌rpoN基因敲除株(ΔrpoN)及回补株(CΔrpoN),分析rpoN基因对创伤弧菌运动性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创伤弧菌ΔrpoN株。细菌泳动试验检测其运动性,透射电镜观察细菌鞭毛形态,结晶紫和刚果红染色试验以及菌落褶皱试验检测细菌生物膜形成能力,实时荧光定量RT-PCR(qRT-PCR)法检测创伤弧菌ΔrpoN株和野生株中鞭毛合成以及生物膜形成相关靶基因的mRNA水平变化。结果创伤弧菌仅有一个rpoN基因,其编码蛋白与已报道其他细菌RpoN蛋白氨基酸序列高度相似。成功构建创伤弧菌rpoN基因敲除株。与野生株相比,ΔrpoN株在软琼脂平板上丧失泳动能力,鞭毛缺失,生物膜形成能力减弱,鞭毛合成相关基因mRNA水平下调。结论RpoN通过影响鞭毛合成基因的表达,调控细菌鞭毛的生成,从而影响创伤弧菌的运动性和生物膜的形成。
- 郑贤帆刘部郭静鹏陈思彤李丽晨胡玮琳
- 关键词:创伤弧菌RPON鞭毛运动性生物膜
- 芯片法筛选钩端螺旋体外膜蛋白抗原表位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通过芯片法筛选钩端螺旋体主要外膜蛋白中抗原表位,为后续研制有广泛交叉保护作用的通用钩体疫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PCR及测序法检测主要外膜蛋白编码基因在不同血清群钩体中的分布情况及其序列相似性。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钩体外膜蛋白抗原表位。采用抗体纯化磁珠试剂盒纯化大鼠抗不同血清群钩体抗血清IgG。采用抗原芯片法检测各抗原肽的免疫反应性,确定优势抗原表位。结果候选抗原蛋白编码基因均广泛存在于不同血清群的致病性钩体中且序列保守。综合生物信息学软件结果预测出30个候选T-B联合抗原表位。合成短肽结合芯片检测方法共筛选出9个优势抗原表位,各抗原肽对不同血清群钩体抗血清IgG反应性基本一致。结论芯片法可高效筛选钩体外膜蛋白优势表位,为表位肽疫苗的研制提供支持。
- 胡玮琳胡玮琳任雨轩
-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抗原表位芯片
- 一例败血症患者解甘露醇罗尔斯顿菌的分离与鉴定及其耐药相关基因分析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对病因不明败血症患者外周血中病原菌进行分离与鉴定,了解分离菌株耐药性并分析耐药相关基因。
方法采用双份外周血标本血平板分离划线培养、菌落革兰染色镜检及VITEK 2-compact全自动细菌检测分析系统和16S rRNA基因测序鉴定病原菌。采用微量稀释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采用β-内酰胺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确证试验以及AmpC酶和碳青酶烯酶表型试验,了解分离菌株产酶情况及类型。分别采用肠杆菌科细菌19种常见β-内酰胺酶、AmpC酶和碳青酶烯酶基因以及解甘露醇罗尔斯顿菌21个注释为β-内酰胺酶基因引物,用PCR检测分离菌株基因组中各靶基因。PCR产物T-A克隆后测序。
结果上述血标本中均分离出解甘露醇罗尔斯顿菌。该菌株对头孢曲松、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替加环素、复方新诺明敏感,但对其他11种抗生素耐药。所有肠杆菌科细菌常见β-内酰胺酶基因PCR扩增结果阴性,但扩增出TK49_09850、TK49_12955、TK49_14470、TK49_14495、TK49_18990这5个解甘露醇罗尔斯顿菌β-内酰胺酶基因条带,其序列与肠杆菌科细菌常见β-内酰胺酶基因相似性较低。
结论该患者感染的病原体为解甘露醇罗尔斯顿菌。该解甘露醇罗尔斯顿菌株有较高耐药性且对不同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性有较大差异,其β-内酰胺酶基因与肠杆菌科细菌常见β-内酰胺酶基因完全不同。
- 寿晓岚胡玮琳邵泓瑜吕火烊严杰
- 关键词:败血症Β-内酰胺酶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