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晓立

作品数:26 被引量:69H指数:5
供职机构:潜江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腹腔
  • 6篇腹腔镜
  • 5篇直肠
  • 5篇直肠癌
  • 5篇肠癌
  • 4篇胆囊
  • 4篇蛋白
  • 4篇结直肠
  • 4篇结直肠癌
  • 3篇胆囊切除
  • 3篇胰腺
  • 3篇腹股沟
  • 2篇胆管
  • 2篇胆管损伤
  • 2篇胆囊结石
  • 2篇胆源性
  • 2篇胆源性胰腺炎
  • 2篇断伤
  • 2篇修补术
  • 2篇胰腺炎

机构

  • 22篇潜江市中心医...
  • 4篇黑龙江省医学...
  • 3篇武汉大学
  • 1篇长江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三峡大学第一...
  • 1篇武汉市第一医...
  • 1篇哈尔滨水泥厂
  • 1篇湖北文理学院
  • 1篇黄石市中心医...
  • 1篇哈尔滨市第一...
  • 1篇湖北医药学院
  • 1篇十堰市太和医...
  • 1篇黄石市爱康医...
  • 1篇鄂州市中心医...
  • 1篇绥棱县医院
  • 1篇湖北省孝感市...
  • 1篇铁力市人民医...
  • 1篇湖北医药学院...

作者

  • 26篇胡晓立
  • 9篇尹同治
  • 6篇凡启明
  • 5篇罗万红
  • 2篇熊斌
  • 2篇付伟
  • 1篇张伟荣
  • 1篇颜科龙
  • 1篇狄茂军
  • 1篇孙大华
  • 1篇李志红
  • 1篇张鹏
  • 1篇吴彪
  • 1篇何韵彬
  • 1篇刘坚
  • 1篇欧阳勇
  • 1篇石秋菊
  • 1篇王征
  • 1篇童仕伦
  • 1篇马艳芬

传媒

  • 4篇黑龙江医学
  • 3篇医学新知
  • 3篇肝胆胰外科杂...
  • 2篇腹部外科
  • 2篇临床外科杂志
  • 2篇海南医学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腹腔镜外科杂...
  • 1篇消化外科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 1篇微创医学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 2篇2000
  • 1篇1996
  • 1篇1995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全腹膜外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及对患者肠功能的影响
2023年
目的探讨全腹膜外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及对患者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于潜江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治疗的80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掷硬币法分为A组与B组,各40例。A组行全腹膜外修补术(TEP),B组行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气腹影响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费用和肠功能恢复所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前及拔管后,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二氧化碳的总量(TCO_(2))及碳酸氢根(HCO_(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并发症发生率(22.50%)与A组(12.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EP和TAPP均为腹股沟疝的有效治疗方式,但TEP手术时间较短,患者术后可更早下床活动,可促进患者恢复。
孙宇胡晓立郝立政
关键词:腹腔镜腹股沟疝疝修补术气腹
粘蛋白MUC1、MUC2在胆囊癌中的联合表达和意义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MUC1、MUC2在原发性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胆囊癌诊断和免疫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2例原发性胆囊癌组织和17例正常胆囊组织中MUC1、MUC2的表达。结果MUC1﹑MUC2在胆囊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19%和47.62%;明显高于正常胆囊组织(29.41%)(P=0.001)和11.76%(P=0.010)。MUC1、MUC2在胆囊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正常胆囊组织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MUC1、MUC2在胆囊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与胆囊癌组织病理类型、组织学分化、淋巴结转移及Nevin分期也有相关关系。但与有无合并胆囊结石无相关关系。结论MUC1、MUC2可作为胆囊癌患者预后评价指标,有可能作为肿瘤微转移的诊断及免疫治疗的靶抗原。
罗万红尹同治凡启明胡晓立
关键词:胆囊癌粘蛋白MUC1MUC2免疫组化
血清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2、适配器相关蛋白复合物3亚基mu2与早期结直肠癌病人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血清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2(GPSM2)、适配器相关蛋白复合物3亚基mu2(AP3M2)与早期结直肠癌(CRC)病人临床病理特征及其术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2020年1月~2021年12月治疗的早期CRC病人142例(CRC组)和结直肠息肉病人96例(良性病变组),同期健康志愿者80例(对照组)。采用RT-qPCR检测血清GPSM2、AP3M2水平;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血清GPSM2、AP3M2表达与CRC病人预后的关系;Cox回归分析影响CRC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血清GPSM2、AP3M2对CRC病人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良性病变组和CRC组血清GPSM2、AP3M2水平高于对照组,且CRC组高于良性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C病人血清GPSM2、AP3M2水平与其分化程度有关(P<0.05)。GPSM2、AP3M2低表达病人3年生存率均高于GPSM2、AP3M2高表达病人(85.29%、87.14%vs 67.57%、65.28%)(Log rankχ^(2)=7.205、10.800,P<0.05)。低分化程度以及血清GPSM2、AP3M2水平升高是影响CRC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GPSM2、AP3M2联合预测CRC病人预后的AUC为0.903(Z_(二者联合-GPSM2)=2.882、Z_(二者联合-AP3M2)=3.322,P<0.05),敏感性为88.24%,特异性为82.41。结论CRC病人血清GPSM2、AP3M2水平升高,与分化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二者联合预测CRC病人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孙宇郝立政胡晓立
关键词: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
胰腺横断伤13例诊治体会
2009年
目的探讨胰腺横断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95年1月至2007年6月间收治的13例胰头颈部横断伤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3例全部施行胰横断部远端-空肠Roux-Y吻合术。12例患者治愈出院,1例死于MODS。结论胰头颈部横断伤早期诊断不易,胰横断部远端-空肠的Roux-Y吻合术能降低胰头颈部横断伤的死亡率和并发症。
尹同治凡启明罗万红胡晓立郑泽昊
关键词:胰腺横断伤
湖北省胃肠道肿瘤病人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多中心调查及分析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调查分析湖北省胃肠道肿瘤病人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1-01至2019-12-31湖北省胃肠外科联盟成员医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胃肠道肿瘤病人VTE防治相关临床资料。结果收集62家医院调查问卷7751份,其中有效问卷共计7474份,有效率96.4%。所有病人中,术前736例(9.8%)接受恰当预防措施,7012例(93.8%)术前行D-二聚体检查,2301例(30.7%)术前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术后451例(6.0%)病人接受恰当预防措施。术后6434例(86.1%)病人行D-二聚体检查;1675例(22.2%)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其中164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20例病人发生肺动脉栓塞(PE),有5例PE病人住院期间死亡。结论当前湖北省胃肠道肿瘤病人围手术期下肢静脉超声检查及恰当预防比例偏低,围手术期VTE规范化防治水平有待提高。
张鹏熊斌童仕伦狄茂军李恒平袁又能张子龙张永康陈爱军孙雄杜寒松吴彪何韵彬李志红金炜东胡晓立彭家群吴泉峰周培华彭先斌王征龙跃平陶凯雄
关键词:胃肠道肿瘤静脉血栓栓塞症问卷调查围手术期
原发性肝癌中肝脏B病毒X蛋白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2011年
目的通过观察肝脏B病毒x蛋白(hepatitis B virus X protein,HBX)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在原发性肝癌(HCC)中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探讨它们和HCC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0例HCC组织中HBX和MIF表达,并将上述检测结果结合I晦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40例癌组织中25例呈HBX高表达,22例呈MIF高表达,与低表达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HBX和MIF表达高低与HCC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均呈正相关;MIF与HCC复发转移呈正相关。结论HBX和MIF在HCC正相关,联合应用HBX和MIF有可能作为判断HCC恶性程度的肿瘤标志物。
黄为胡晓立付伟颜科龙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HBX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八例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胆管损伤的因为及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 对行LC出现的8例胆道损伤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胆管横断伤4例,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胆管部分损伤4例,行直接缝合2例,T管引流2例.全组治愈7例,随访2~8年未出现异常;出现反复发作性胆管炎1例.结论 胆囊三角区解剖清楚是预防胆管损伤的关键.胆管损伤一旦发生,应及时发现,并根据损伤类型的不同采取不同方法处理,可获得满意效果.
胡晓立凡启明尹同治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腹腔镜手术中并发症胆管
老年人HP感染与胃粘膜肠上皮化生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00年
胡晓立刘连沫袁丰亮
关键词:胃粘膜老年人肠上皮化生肠化HP感染
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对患者肠道屏障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对患者肠道屏障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2013年5月—2014年5月潜江市中心医院普外科收治胃癌患者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33例(观察组)和开腹根治术33例(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浆二胺氧化酶、D-乳酸、C-反应蛋白(CRP)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出血量、恢复肠道功能所需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分别为(6.23±0.87)cm、(125.35±15.21)ml、(3.02±0.58)d、(8.93±1.79)d和(14.69±2.02)cm、(293.24±18.29)ml、(4.87±1.01)d、(15.02±3.11)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097、40.544、9.125、9.750,P<0.05);术前1d,2组患者的D-乳酸、二胺氧化酶、CRP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1d、5 d、7 d、10 d,2组患者的D-乳酸、二胺氧化酶、CRP水平与术前1 d比较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P<0.01);且观察组患者术后各时段D-乳酸、二胺氧化酶、CRP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h,观察组的IL-6、IL-8、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21.32±2.02)ng/L、(17.87±2.43)ng/L、(124.57±10.32)pg/ml vs.(30.32±2.54)ng/L、(25.32±3.21)ng/L、(153.26±13.25)pg/ml,t=15.931、10.630、9.813,P<0.05]。结论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对肠道屏障功能和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较小,有利于患者术后在较短时间内得以恢复,值得在临床展开推广。
程军胡晓立杨潇汪亮
关键词: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炎性因子肠道屏障功能
SMARCA5、TGFBRI在结直肠癌转移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2023年
目的探讨SMARCA5、转化生长因子-β1受体(TGFBRI)在结直肠癌转移患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到2022年5月在潜江市中心医院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9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在术中收集患者的癌组织标本及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结直肠癌转移组织中SMARCA5、TGFBRI表达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风险模型分析结直肠癌转移的影响因素;利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结直肠癌转移组织中的SMARCA5阳性表达率为22.47%,低于未转移组织(36.63%)和正常上皮组织(82.18%),TGFBRI在结直肠癌转移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8.65%,高于未转移组织(65.35%)和正常上皮组织(14.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分化程度、神经侵犯、肿瘤浸润、肿瘤直径、AJCC分期、SMARCA5与TGFBRI表达均与结直肠癌转移的发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化程度、神经侵犯、肿瘤浸润、AJCC分期、SMARCA5阴性表达、TGFBRI阳性表达均是影响结直肠癌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SMARCA5阳性表达患者3年累积生存率为78.95%,显著高于阴性表达患者(48.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BRI阳性表达患者3年累积生存率为48.53%,显著低于阴性表达患者(7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MARCA5在结直肠癌转移患者癌组织中表达降低,TGFBRI表达升高,二者表达与结直肠癌转移的发生及预后关系密切。
黄光好胡晓立张琳
关键词:结直肠癌转移预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