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志彬

作品数:3 被引量:23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大花金挖耳
  • 2篇花蕾
  • 2篇挥发油
  • 1篇学成
  • 1篇杀菌活性
  • 1篇内酯
  • 1篇萜类
  • 1篇萜类成分
  • 1篇萜内酯
  • 1篇精油
  • 1篇抗菌
  • 1篇抗菌活性
  • 1篇化学成分
  • 1篇化学组成
  • 1篇挥发油化学成...
  • 1篇活性
  • 1篇活性研究
  • 1篇倍半萜内酯
  • 1篇GC-MS

机构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3篇胡志彬
  • 2篇王俊儒
  • 2篇张兴
  • 2篇冯俊涛
  • 2篇苏祖尚

传媒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大花金挖耳花蕾中萜类成分的研究
大花金挖耳(Carpesium macrocephalum Franch. Et Sav.)又名香油罐,是菊科(Compositae)天名精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血、杀虫等功能。近年来韩国和我国兰州大...
胡志彬
关键词:大花金挖耳挥发油杀菌活性倍半萜内酯
文献传递
大花金挖耳不同部位挥发油化学成分比较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采用GC-MS技术,对利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大花金挖耳根、茎、叶、花及花托等5个部位获得的挥发油组分进行了分析.从大花金挖耳5种挥发油中共鉴定出99种成分,从根、茎、叶、花及花托分别鉴定出了37、34、47、29和40种化合物,已鉴定的组分分别占相应挥发油的85.86%、84.98%、83.06%、84.58%和89.06%.5个部位挥发油化学组成差异较大,根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倍半萜类和酯类;茎挥发油主要为倍半萜和烯类(包括烯醇、烯酸、烯酮);叶和花挥发油主要为烯类(包括烯醇、烯酸、烯酮)和酯类;花托挥发油主要为倍半萜类和二萜类.
王俊儒胡志彬冯俊涛苏祖尚张兴
关键词:大花金挖耳挥发油GC-MS
大花金挖耳花蕾中精油的化学组成及其杀菌活性研究被引量:17
2007年
采用GC-MS联用技术检测了阴干的大花金挖耳花蕾中精油的化学组成及相对含量,并测定了该精油对14种常见作物病原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大花金挖耳花蕾精油得率为2.9%,从中鉴定出53种成分,占色谱峰总面积的86.01%,主要化学成分为(E,E)-3,7,11,15-四甲基-1,6,10,14-十六烷四烯(15.33%)、甲苯(11.32%)、(3α,5α)-3,5,14,19-四羟基强心甾-20(22)-烯(6.00%)、2-乙氧基四氢呋喃(5.44%)、亚油酸(3.51%)等.杀菌实验结果表明,该精油对小麦全蚀病菌(Gaeumannomyces graminis)和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抑制作用最强,在0.5 mg/mL浓度下,5 d后对这2种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均大于97%;对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和番茄叶霉病菌(Fulvia fulva)等也有较强的抑制效果.大花金挖耳花蕾精油的化学组成及其杀菌活性研究均为首次报道.
冯俊涛苏祖尚王俊儒胡志彬张兴
关键词:大花金挖耳精油化学组成抗菌活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