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林
- 作品数:11 被引量:25H指数:4
- 供职机构:湘南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磁共振灌注成像在鼻咽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灌注成像(MR-PWI)参数作为评价鼻咽癌放疗敏感性指标的可行性,及其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收集64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鼻咽癌患者临床资料,收治前均未有放、化疗史,放射治疗前1天及放疗4周后各行1次常规MRI及MR-PWI检查,对比分析放疗前后鼻咽部肿瘤的大小、灌注特点及灌注参数的变化。结果在MR-PWI图像上,放疗前鼻咽癌肿块主要表现为高灌注,其显示的高灌注区域最大层面面积要小于放疗前增强T1WI脂肪抑制序列显示面积(P<0.05);40 Gy剂量放射治疗后,敏感组高灌注区域明显下降,其下降面积要大于增强T1WI脂肪抑制序列显示面积(P<0.05);肿瘤放疗后坏死或纤维化表现为BV下降,而复发表现为BV升高(P<0.05)。结论常规MRI检查结合MR-PWI成像,可以更准确的反应鼻咽癌放疗前后的生物学变化;灌注图像及其参数在作为评价鼻咽癌放疗敏感性的指标,及鉴别肿瘤放疗后复发与坏死或纤维化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聂林李庆赵衡周定中刘进才
- 关键词:磁共振灌注鼻咽癌放疗
- 磁敏感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后再灌注损伤的评价价值研究
- 聂林王志强李涛
- 多模态MRI对肝硬化再生结节良恶性评估价值研究
- 2025年
- 目的探讨多模态MRI对肝硬化再生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提高早期小肝细胞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肝硬化伴再生结节患者100例影像资料,结果均以病理活检为“金标准”。所有患者均为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包括常规MRI平扫,功能磁共振弥散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动态增强扫描及肝胆特异期成像等,比较肝硬化再生结节良恶性在多模态MRI上信号特征、弥散程度、肝胆特异期GD-EOB-DTPA摄取情况等方面的差别。结果在100例患者中,经多模态MRI成像共发现120个病灶,根据病理活检分为再生结节(RN)组和小肝癌(sHCC)组;其中病理诊断RN组共80个病灶(66.7%),sHCC组共40个病灶(33.3%);对照病理结果,多模态MRI对肝硬化再生结节良恶性判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2.86%、88.89%、91.67%,均高于其他单独MRI检查方法(P<0.05);肝硬化恶性再生结节的ADC值明显低于良性再生结节(P<0.05);肝硬化良性再生结节中有75个病灶可见明显摄取GD-EOB-DTPA,占93.75%,而恶性再生结节中仅5个病灶少量摄取GDEOB-DTPA,占12.5%(P<0.05)。结论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对肝硬化再生结节良恶性的评估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可为临床早期精准诊治提供依据。
- 聂林刘琼黎海珠何松曾洋王志强
- 关键词:多模态弥散加权成像肝硬化再生结节
- 磁敏感加权成像对静脉性脑梗死的评估价值研究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通过比较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与常规MRI序列对静脉性脑梗死(VCI)的评估,探讨SWI在评估VCI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临床确诊为VCI患者的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及SWI检查,比较两者的病变鉴别能力及病灶内的细节显示。结果 SWI诊断24例(24/28)VCI,其中18例(18/24)为出血性静脉脑梗死;常规MR诊断出18例(18/28)VCI,其中15例为出血性静脉脑梗死(15/18)。另外16例(16/24)SWI最小密度投影(Min IP)图像上梗死区域可见扩张的小静脉,而常规MR图像上无法辨别;有11例(11/15)SWI显示梗死区内出血灶的数目或出血量较常规MR增多。结论 SWI较常规MR序列能更敏感的显示VCI,对VCI的判断及病情演变更加准确。
- 聂林王志强李涛康敬源
- 关键词:静脉性脑梗死磁共振成像磁敏感加权成像
- 基于机器学习的影像组学模型对肝硬化再生结节良恶性诊断效能的研究被引量:1
- 2025年
- 目的目前早期鉴别肝硬化再生结节的良恶性鉴别的诊断率并不高,本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算法,通过将卷积神经网络应用于成像来自动区分肝硬化结节良恶性质,提高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200例肝硬化再生结节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入院时均行常规MR平扫、DWI扫描、钆塞酸二钠动态增强扫描、肝胆特异期成像及病理检查等,分别采用AI机器学习和常规人工阅片对患者影像资料进行诊断,通过计算比较两者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等评价诊断效能。结果相较于常规影像医师阅片,AI机器学习模型在诊断肝硬化再生结节性质的灵敏度为86.21%(100/116),特异度为78.57%(66/84),准确率为83.00%(166/200),均高于人工阅片,提示模型的诊断效能较好。结论基于AI机器学习的影像组学模型,可以在MRI上准确评估肝硬化再生结节的良恶性质,比影像科医生常规阅片具有更好的诊断效能,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 刘琼佘华龙吴涛何松聂林
- 关键词:肝硬化再生结节良恶性
- 磁共振灌注成像在鼻咽癌放射治疗中的运用被引量:1
- 2013年
- 鼻咽癌(NPC)是我国东南部地区较常见的恶性肿瘤,放射疗法是首选治疗方法,近年来,磁共振灌注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MRI-PWI)已成为研究热点,它能反映肿瘤血管生成和缺氧状态,提高肿瘤的诊断率和评估肿瘤预后。笔者结合最新国内外文献,阐述MRI-PWI在鼻咽癌诊断、放疗后随访中的价值及其作为评价放疗敏感性指标的研究进展。
- 聂林周定中刘进才
- 关键词:鼻咽癌磁共振灌注放疗
- 一种磁共振检查用的放疗用定位枕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磁共振检查用的放疗用定位枕,涉及医疗检查辅助装置领域,包括枕垫体和支撑板,所述枕垫体的内部开设有颈部放置槽、头部放置槽和环形放置槽,所述环形放置槽的外壁设有辅助定位球,所述枕垫体的顶部设有支撑板,所述...
- 朱晟聂林唐炉生田华王志强
- 文献传递
-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鉴别早期鼻咽癌与鼻咽淋巴瘤中的价值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 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对早期鼻咽癌(nasopharynx cancer,NPC)与鼻咽淋巴瘤(nasopharyngeal lymphoma,NPL)的鉴别诊断价值,为临床精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活检证实的早期NPC、NPL各40例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先行常规MRI平扫,再行磁共振功能成像,包括弥散加权(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成像、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成像,最后行磁共振增强扫描。比较早期NPC、NPL在多模态MRI上信号特征、弥散程度、灌注方式等方面的差别。结果 早期NPC组和NPL组在MRI平扫T1WI、T2WI图像上信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NPC组ADC值低于NBL组(P<0.05);早期NPC组ASL成像中CBF值高于NBL组(P<0.05)。结论 常规MRI联合DWI、ASL等多模态MRI技术,可以明显提高早期NPC与NPL的鉴别诊断,肿瘤内的ADC值、CBF值均具有较好的鉴别效能,多模态联合应用能进一步提高早期NPC、NPL鉴别诊断的价值。
- 聂林黎海珠李林王志强
- 关键词:多模态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动脉自旋标记鼻咽癌
- 磁共振DWI、PWI联合应用对鼻咽癌放疗效果的评价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成像(PWI)联合应用在评价鼻咽癌放疗后效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8例鼻咽癌患者,入院前均未有相关治疗史,入院后所有患者先行一次常规MR、MR-DWI及MR-PWI检查,然后再行4周根治性放射治疗,待放疗周期完成后再行一次常规MR、MR-DWI及MR-PWI检查,最后对比分析放疗前后鼻咽部肿块在不同MR成像方法中的变化。结果放疗前鼻咽癌肿块在DWI图像上弥散受限(ADC值较高),PWI图像上血流灌注较丰富(血容量BV较高);图像上显示的弥散受限区域及高灌注区域最大层面面积,同放疗前增强T1WI脂肪抑制序列相比均要小(P<0.05),而弥散受限区域稍大于高灌注区域(P>0.05,两者无统计学差异);行根治性放射治疗后,敏感组鼻咽部肿块弥散受限区域、高灌注区域面积均明显下降,与增强T1WI脂肪抑制序列相比,下降更明显(P<0.05);肿瘤放疗后复发不同于放疗后坏死或纤维化,复发表现为弥散受限、血容量BV升高,而坏死或纤维化表现为弥散不受限、血容量BV下降(P<0.05)。结论在反应鼻咽癌放疗前后形态及生物学变化方面,常规MRI检查结合MRDWI、MR-PWI成像更准确;在评价鼻咽癌放疗的敏感性,鉴别肿瘤放疗后复发、坏死或纤维化中,弥散ADC值、灌注血容量BV参数均具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 聂林
- 关键词:弥散鼻咽癌放疗
- 磁敏感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后再灌注损伤的评价价值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比较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与常规MRI序列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后再灌注损伤的病灶显示情况,探讨SWI对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临床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40例,治疗前先行常规MRI及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溶栓治疗后再行CT、常规MRI及SWI检查。分别观察脑梗死溶栓治疗后病灶内有无出血,出血程度及梗死区周边小血管的变化,再采用U检验及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随访中,SWI发现梗死后出血29例(72.5%)。常规MRI检查发现梗死后出血24例(60%),两种检查方法在评价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后再灌注损伤敏感性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Z=-6.721,P=0.003)。常规MRI序列和SWI显示出合并出血的24例患者中,出血量的总体积分别为(42.57±0.023)cm^3、(50.25±0.037)cm3,平均体积分别为(1.77±0.014)cm3、(2.09±0.017)cm3。两种方法在检测病灶总体积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03,P=0.031)。结论 SWI在显示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后再灌注损伤的敏感性及评价患者病情方面均优于常规MRI序列。
- 聂林李涛康敬源
- 关键词:磁敏感加权成像急性脑梗死溶栓再灌注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