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涛
- 作品数:17 被引量:74H指数:5
- 供职机构:丽水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丽水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直肠癌经腹前切除低位吻合术后吻合口漏147例原因分析
- 2012年
- 为探讨手术操作预防低位直肠癌Dixon术后吻合口漏的要点,回顾性分析147例低位直肠癌病例行开腹TME手术,以吻合器械完成肠道重建,于吻合口前方及两侧行减张缝合,于骶前吻合口旁常规放置引流管。结果显示,147例低位直肠癌Dixon手术发生吻合口漏8例,6例经二次手术横结肠造口,2例经保守治疗均治愈。结果表明,充分的术前准备,精准的手术操作,确保吻合部位的良好血供、无张力,正确掌握吻合器械的操作,保持术后骶前通畅引流是预防吻合口漏发生的要点。
- 朱锡元郭景泉蒋清平程涛卢吉英
- 关键词:直肠癌手术吻合口漏
- 老年肛周脓肿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2
- 2022年
- 目的 探讨老年肛周患者病原菌分布、药敏分析及多重耐药菌(MDROs)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8月本院收治的134例老年肛周脓肿患者,统计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MDROs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34例患者中119例细菌培养阳性,共培养出细菌192株。革兰阳性菌43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咽峡炎链球菌、粪肠球菌为主,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均全部敏感。革兰阴性菌149株,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奇异变形杆菌为主,对替加环素、米诺环素、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均敏感。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ADL评分≤40分、既往反复发作史、术前联用抗生素、术前抗生素使用时间> 7 d是老年肛周脓肿患者MDROs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老年肛周脓肿多为混合细菌感染,病原菌常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易并发MDROs感染。
- 程涛卢吉英滕向龙吴婧
- 关键词:老年肛周脓肿病原菌多重耐药菌
-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对结肠癌患者胃肠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对结肠癌患者胃肠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结肠癌患者,根据临床术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手术,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包括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各项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37.8±9.1)min,术后排气时间(3.1±0.9)h,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第1天CD4^+、CD4^+/CD8^+均较术前第1天显著升高,CD8^+较术前第1天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天CD4^+、CD8^+、CD4^+/CD8^+较术前第1天变化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第1天IgA、IgM、IgG均较术前第1天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天IgA、IgM、IgG均较术前第1天较变化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对免疫功能影响小,与开腹手术相比具有显著优势,值得推广和应用。
- 程涛樊理华滕向龙郭景泉邹武军
- 关键词:结肠癌腹腔镜胃肠功能免疫功能
- 两种术式治疗重度直肠前突56例疗效比较
- 2011年
- 对经肛门和经阴道两种路径修补直肠前突进行疗效分析,将32例采用经肛行PPH加直肠前壁折叠缝合术和24例经阴道修补术的直肠前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显示,经肛组总有效率96.9%,经阴道组总有效率91.7%(P〉0.05)。经肛组手术、住院时间较经阴道组短(P〈0.01),但术后创口愈合时间明显延长、疼痛明显(P〈0.05)。结果表明,两种术式修补直肠前突均安全有效,经肛PPH加直肠前壁折叠缝合术在手术适应症、疗效等方面比经阴道修补更为优越,术前应全面了解有无同时存在的各种其他盆底薄弱引起出口梗阻的异常情况,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
- 朱锡元蒋清平郭景泉程涛
- 关键词:直肠前突手术
- 黄连解毒汤联合腰俞八阵在混合痔术后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 2025年
- 目的观察黄连解毒汤联合腰俞八阵在混合痔术后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混合痔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35例予以黄连解毒汤联合腰俞八阵治疗。评价2组的临床疗效、创缘水肿程度、疼痛程度,对比2组治疗前、治疗后的创面出血及分泌物评分,比较2组的创面愈合时间及治疗前后的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FG)、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水平。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3%,高于对照组的74.3%(χ^(2)=5.286,P<0.05);治疗后7 d,研究组的疼痛及创缘水肿程度较对照组改善(Z=4.523,P<0.05);治疗后7 d,研究组的创面出血及分泌物评分分别为(0.58±0.12)分和(0.82±0.17)分,较对照组的(0.94±0.26)分、(1.13±0.23)分降低(t=7.438,6.412,P<0.05);研究组的创面愈合时间为(23±5)d,低于对照组的(34±6)d(t=8.410,P<0.05);治疗后7 d,研究组PDFG、VEGF、bFGF水平分别为(57±6)ng/L、(115±19)ng/L、(67±9)ng/L,较对照组升高[(45±5)ng/L、(104±17)ng/L、(60±10)ng/L](t=9.330,2.545,2.966,P<0.05)。结论黄连解毒汤联合腰俞八阵在混合痔术后创面修复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的创面水肿、疼痛程度,减少创面出血及分泌物,有助于促进创面愈合。
- 季奕秧吴婧程涛潘善余
- 关键词:混合痔创面修复黄连解毒汤创面出血
- 开放性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感染病原菌与并发症比较研究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与传统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症情况及影响因素,术后出现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免疫功能变化。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医院收治的行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患者9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其中A组47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B组43例行传统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治疗医师于术后1个月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同时进行相关影响因素研究分析;对患者手术部位的病原菌分布及免疫功能变化进行检测并分析。结果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A组为38.30%,B组为39.5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肿瘤下缘与肛门间距具有相关性,而手术方式、性别、年龄、TNM(0-Ⅲ期)分期等因素与直肠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无显著关联;术后感染率A组患者为19.15%,B组为32.56%,两组患者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分离出病原菌28株,B组患者分离出病原菌41株;两组患者术后IFN-γ、IL-2水平值均显著高于术前,而IL-10水平值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IFN-γ、IL-2水平值略高于B组,而IL-10水平值略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直肠癌治疗,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根治术均是主要的临床治疗方法,虽然腹腔镜技术具有其突出的优点,但腹腔镜根治术并不能完全确定为直肠癌治疗的统一标准化方法,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提高和临床医师操作技术的不断熟练,其仍是治疗直肠癌的首选术式。
- 郭景泉朱锡元吴莺燕邹武军程涛
- 关键词:腹腔镜传统开腹直肠癌并发症术后感染
-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结肠癌根治术后化疗患者营养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 探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结肠癌根治术后化疗患者营养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4年6月-2016年1月在我院行结肠癌根治术需要化疗患者。所有患者采用国产奥沙利铂(L-OHL)联合亚叶酸钙(CF)及氟脲嘧啶(5-Fu)组成的m FOLFOX6方案化疗,每14天重复1次,连用12个周期。实验组:化疗期间予中/长链脂肪乳1.0 g/(kg·d)的基础上加用10%鱼油脂肪乳剂100 m L营养支持×2 d。对照组:化疗期间单纯给予中/长链脂肪乳剂1.2 g/(kg·d)营养支持×2 d。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P、ALB、TF水平、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5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TP、ALB、TF水平均较对照组改变更显著。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的疲倦、恶心呕吐、疼痛评分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用于结肠癌根治术后化疗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水平及生活质量,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和意义。
- 程涛朱锡元滕向龙郭景泉邹武军卢吉英
- 关键词:结肠癌根治术化疗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营养生活质量
- 信迪利单抗联合XELIRI方案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被引量:4
- 2024年
- 目的探讨信迪利单抗联合XELIRI方案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并分析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就诊的直肠癌患者82例,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1例,XELIRI方案治疗)和研究组(41例,信迪利单抗联合XELIRI方案治疗),比较2组治疗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随访3年,分析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客观缓解率(ORR)(22%与20%)、疾病控制率(DCR)(73%与63%)更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恶心呕吐、腹泻、乏力、丙氨酸转氨酶升高、血红蛋白减低、血小板减低、中性粒细胞减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皮疹、蛋白尿、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更高(P<0.05)。随访3年,研究组预后不良9例,对照组预后不良22例,研究组预后不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经单因素分析,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卡氏功能状态量表(KPS)评分<70、淋巴结转移、治疗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Cox回归分析,KPS评分≥70分是预后的保护因素(P<0.05),淋巴结转移、XELIRI方案是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信迪利单抗联合XELIRI方案治疗结直肠癌存在潜在获益,药物不良反应总体耐受,其安全性在可控范围,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和KPS评分、淋巴结转移、治疗方法有关。
- 叶小荣程涛易弼顺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预后
- 双联PPH治疗直肠前突合并直肠黏膜内脱垂所致便秘(附38例报告)被引量:5
- 2010年
- 为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结合手缝PPH(简称双联PPH)治疗直肠前突合并直肠黏膜内脱垂所致便秘的疗效,回顾性分析采用双联PPH治疗直肠前突合并直肠黏膜内脱垂所致便秘患者3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手术有效率100%,其中治愈率47.4%,显效好转率52.6%。随访6个月至3年有1例复发,复发率为2.6%。结果表明,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双联PPH治疗直肠前突合并直肠黏膜内脱垂所致便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技术,具有手术疗效好、方法简便、后遗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近期疗效肯定。
- 蒋清平朱锡元郭景泉程涛
- 关键词:便秘直肠黏膜内脱垂直肠前突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
- 双PPH治疗重度脱垂痔72例疗效观察
- 2010年
- 为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结合手缝固定术(简称双PPH)治疗重度脱垂痔的临床应用价值,应用国产吻合器行双PPH治疗重度脱垂痔72例。结果显示,手术时间为15~30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4.5d。72例患者全部治愈。术后出血1例,肛门疼痛及坠胀23例,尿潴留20例,下腹不适6例。随访4~36个月,无复发,无残留皮赘、吻合口撕裂、再出血、肛门狭窄、大便失禁等并发症。结果表明,双PPH治疗重度脱垂痔安全,疗效肯定。
- 蒋清平朱锡元程涛
- 关键词: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