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云 作品数:10 被引量:21 H指数:3 供职机构: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 扬州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联合断流术后肝脏体积变化情况分析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联合断流术后肝脏体积的变化情况,分析相关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4年5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行脾切除联合断流术的94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1例,女性33例,年龄(47±12)岁。将手术前检测的肝脏体积与手术后的肝脏体积进行比较,依据术后肝脏体积的变化情况分为两组:体积增大组(n=51)和体积减小组(n=43)。收集患者的肝脏体积、肝动脉直径、自发性门体分流(SPSS)情况、门静脉血栓形成(PVT)情况、肝动脉扩张情况等临床资料。结果与体积减小组相比,体积增大组患者的术后肝脏体积[(1157±237)cm^(3)比(977±271)cm^(3)]和肝动脉扩张发生率[92.2%(47/51)比67.4%(29/43)]均增加,而术后新形成的SPSS[3.9%(2/51)比18.6%(8/43)]及PVT[5.9%(3/51)比34.9%(15/43)]的发生率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腹部CT资料显示,脾切除联合断流术后肝脏体积减小患者肝脏边缘锯齿状或波浪状改变加重、肝裂增宽,而肝脏体积增大患者肝脏边缘锯齿状或波浪状改变明显减轻或消失、肝裂变窄。结论脾切除联合断流术可使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后肝脏体积增大,术后肝脏体积减小可能与发生SPSS和PVT相关。 戴志军 田明国 卜阳 李宝定 王立云 杨勇 吴小红 张晓燕关键词: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症 肝脏体积 门静脉血栓 完全腹腔镜下治疗胆总管囊肿9例分析 2017年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的可行性及技术要点。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7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9例诊断为胆总管囊肿并经完全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的患者,回顾分析手术方式、围手术期结果、随访结果等资料。结果 9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90~420min,平均(278.1±8.5)min,术中出血为50~800m L,平均(225.0±16.3)m L,术中无中转开腹者,术后住院时间7~30d,平均(14.0±2.7)d,术后发生胆漏1例,无逆行性感染,术后8例获得随访,随访2~8个月,均未出现腹痛、黄疸及粘连性肠梗阻。结论完全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安全有效,并且具有切口小、术后腹壁瘢痕小、并发症少等特点,但对术者的操作技术有较高的要求。 刘存存 刘晶 王立云 杨志琦 李宝定 李明皓关键词:胆总管囊肿 腹腔镜 ROUX-EN-Y吻合术 胆总管探查切口一期缝合与支架置入后一期缝合动物实验对比研究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比较胆总管探查切口一期缝合与支架置入后一期缝合的动物实验效果。方法选择小型家猪16只,胆总管探查后分别行胆管切口一期缝合和置入自行脱落胆道支架后切口一期缝合。术后观察胆漏发生率、胆管切口处狭窄程度及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单纯一期缝合组胆漏率、胆管狭窄程度明显高于支架引流后一期缝合组,单纯一期缝合易发生腹腔粘连,胆管切口处炎细胞浸润及纤维化更加明显。结论在胆总管探查术中置入胆道支架再行切口一期缝合可有效降低术后胆漏及胆管狭窄率。 田明国 田明祥 张培建 张杰 刘歆农 王立云 将永军 罗小江 张佳风关键词:一期缝合 胆总管探查术 动物实验 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TIPS术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复发破裂出血17例体会 2023年 目的探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术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复发破裂出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21年4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TIPS术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复发破裂出血行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分析手术安全性及疗效。结果全部患者完成了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行原位脾切除8例、传统法脾切除7例、包膜内脾切除2例;紧贴胃、食管下段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1例、保留自发性胃肾分流的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6例。平均手术时间186 min(145~518 min),手术出血量348 mL(225~2500 mL),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门静脉血栓3例,肺部感染1例,肝性脑病1例。术后2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失6例,轻中度残留10例,重度静脉曲张1例。结论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治疗TIPS术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复发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 刘晶 田明国 杨勇 卜阳 李明皓 张多强 王立云关键词: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复发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围手术期管理中应坚持“三精”原则 2024年 非移植手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在我国依然是常用的方法,其治疗地位不可替代[1]。虽然围绕肝硬化及其并发症的诊治已有较多专家共识和指南[1-4],但对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围手术期管理方面内容涉及较少。笔者总结本院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围手术期管理经验如下。 王立云 田明国关键词:门静脉高压症 手术治疗 围手术期管理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T管拔除后胆漏的预防和诊治 2024年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放置T管引流是胆道手术最常用的微创治疗方法之一,T管拔除后胆漏是LCBDE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胆漏一旦治疗不当,将引起严重腹腔感染,危及患者生命。本文结合文献对LCBDE术后T管拔除后胆漏形成的原因、预防、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提高临床医师预防LCBDE术后胆漏的意识,掌握胆漏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降低胆漏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张多强 王立云 牛占学关键词:腹腔镜手术 胆总管探查 T管引流 胆漏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定期自行脱落J型胆道支架引流术150例报告 被引量:17 2013年 目的总结定期自行脱落胆道支架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的应用效果、适应证及操作方法。方法应用吸收线和聚氨酯导管制成定期自行脱落J型胆道支架。在胆总管切开清除结石后,将导丝经胆道镜操作孔置入十二指肠,将支架套住导丝,用推送器将支架的猪尾端送入十二指肠,另一端留在胆管内。胆总管切口一期缝合关闭。结果应用该法治疗胆总管结石150例,平均手术时间(126±36)min,术后住院时间(6.5±3.6)d,149例自行排出支架,排出时间为:快释放支架(13.6±2.6)d,慢释放支架(28.0±4.6)d。另1例于术后第28天经内镜取出。术后第1天出现短暂胰淀粉酶增高32例(21.3%),均无胰腺炎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改变;发生胆漏3例(2.0%),2例经保守治疗痊愈,1例经ENBD治愈。发现残余结石1例(0.67%),于术后30 d经内镜取石后痊愈。术后随访6~66个月(平均36个月),无胆管狭窄及结石复发。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定期自行脱落胆道支架引流术安全有效,是更具微创和成本效益的胆道引流方法。 田明国 王立云 杨俊峰 杨勇 胡丹 胡伟 钱益 臧宏关键词:腹腔镜胆总管探查 一期缝合 胆总管结石 上腹部术后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安全性分析 2022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治疗有上腹部手术史的胆总管结石患者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收集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1年11月至2017年6月有上腹部手术史的胆总管结石患者病例资料共75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LCBDE组(观察组)25例,开腹胆总管探查术(open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OCBDE)组(对照组)50例,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黄疸恢复时间、术后镇痛例数、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石残余率等。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黄疸恢复时间、术后近期并发症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60.40±33.72)mL]少于对照组[(126.60±137.54)mL](t=2.364,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7.12±1.88)、(13.58±8.94)d,术后进食时间分别为(2.00±1.23)、(4.58±3.83)d,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t=3.562、3.277,P均<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镇痛比例分别为12.0%、34%,观察组低于对照组(χ^(2)=4.125,P<0.05)。结论腹腔镜探查取石在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有上腹部手术史的患者安全有效、切实可行,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 刘晶 张新新 杨志琦 辛国军 丁洋 王立云 李明皓关键词:腹腔镜手术 开腹手术 再次手术 胆总管结石 不游离食管的胃周围血管离断术在门静脉高压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讨不游离食管的胃周围血管离断术在门静脉高压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7月至2022年12月国内3家医学中心收治的94例(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75例、乌海市人民医院12例、吴忠市人民医院7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临床资料;男68例,女26例;年龄为46(21~70)岁。94例患者均行不游离食管的胃周围血管离断术。观察指标:(1)术中情况。(2)术后并发症情况。(3)随访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1)术中情况。94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其中开腹手术82例,腹腔镜手术12例。无死亡患者。94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83±85)min,术中出血量为289(158~560)mL。(2)术后并发症情况。94例患者中,术后早期发生门静脉血栓24例,腹腔感染2例,肝性脑病、肺栓塞、腹腔出血需二次手术、胸腔积液需要引流各1例。上述患者经对症治疗后痊愈。所有患者术后无吞咽疼痛及吞咽困难等食管并发症。(3)随访情况。9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8(6~60)个月。45例有食管旁静脉患者中,断流远侧的膈下食管旁静脉较术前变细36例,闭塞9例。94例患者术后食管静脉曲张(EV)消失、EV轻中度残留、EV重度残留、EV复发、EV出血的例数分别为7、70、9、4、4例。45例有食管旁静脉患者中,7例术后EV消失,49例无食管旁静脉患者术后无EV消失,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4例患者中,术后远期发生门静脉血栓及海绵样变17例,肝癌7例,肝性脑病1例。94例患者中,死亡6例。结论不游离食管的胃周围血管离断术用于门静脉高压症治疗安全、可行。 田明国 李宝定 刘峰 范雄伟 王立云 卜阳 杨勇 吴光明关键词:高血压 门静脉 食管静脉曲张 疗效 吲哚菁绿荧光反染联合术中超声引导在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2025年 目的 通过应用吲哚菁绿(ICG)荧光反染联合术中超声引导技术确定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LAH)肝脏断面,探讨该技术在LAH中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行LAH的122例患者,根据是否应用ICG荧光反染联合术中超声引导技术分为A组(n=58)和B组(n=64),A组为通过传统缺血线确定肝脏断面,B组为应用ICG荧光反染联合术中超声引导技术确定肝脏断面。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肝门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腹腔引流量。结果 A组患者肝门阻断时间为95.00(65.00,110.00)min,B组患者为75.00(60.00,101.25)min,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270.00(160.00,367.50)mL,B组为200.00(140.00,295.00)mL,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24 h腹腔引流量为180.00(140.00,260.00)mL,B组患者为155.00(82.50,257.50)mL,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输血比例、肝脏切除体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H中应用ICG荧光反染联合超声引导技术能更准确地确定肝脏断面,缩短了肝门阻断时间,减少了术后出血及术后24 h腹腔引流液,值得临床推广。 梁琦 丁洋 田晓福 辛国军 辛国军 李明皓 李明皓 杨勇 杨勇关键词:吲哚菁绿 术中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