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纲
- 作品数:17 被引量:51H指数:5
- 供职机构: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耳源性脑疝治愈1例
- 1998年
- 王树纲鹿兴河
- 关键词:脑疝耳源性病例报告外科手术
- 基于Teamsteep理论的3D打印技术同质化护理在眼眶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 2025年
- 目的探讨基于Teamsteep理论的3D打印技术在眼眶骨折手术中实施同质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2月在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50例眼眶骨折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试验组中基于Teamsteep理论的3D打印技术实施同质化护理方案以辅助手术规划和操作,并辅助制作个性化护理器械和模型;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案。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麻醉恢复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麻醉时间较低(P<0.05);试验组术后骨折愈合度和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Teamsteep理论的3D打印技术在眼眶骨折手术中实施同质化护理,可使手术护理更加规范、专业,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手术配合的熟练度和工作效率,对提高眼眶骨折患者的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邓帅王树纲徐东风高丽庄晶
- 关键词:眼眶骨折手术效果
- Vogt-小柳-原田病初发病例的激素治疗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Vogt-小柳-原田病(Vogt-Koyanagi-Harada disease,VKH)初发病例的激素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本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病程在1周之内的VKH初发患者21例(42只眼)应用泼尼松120~140mg/d,晨起顿服,每3~5天依据病情好转情况减量20mg;减至80mg/d时,每5天减量10mg;减至60mg/d时,每周减量5mg;减至15mg/d后维持1~2个月,以后每周减量5mg至停药。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第2天头痛症状消失,视力有所改善。3d后视力明显提高,眼底视网膜脱离情况明显好转。7d后视力≥0.5者36只眼,占85.7%,视网膜脱离均消失。1个月后所有患者视力均恢复至发病前最佳水平。随诊观察12~36个月期间无复发病例,治疗期间未见严重的激素并发症。结论对于VKH初发病例早期大剂量应用泼尼松口服及长期的泼尼松口服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
- 邹吉新刘宗明梁巍管欢靳蕾张茸刘育榕刘丁熙赵林王树纲
- 关键词:VOGT-小柳-原田病糖皮质激素视网膜脱离
- 眼眶下壁骨折术后长期复视原因分析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分析眼眶骨折手术失败的原因。方法眼眶下壁骨折术后长期复视1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12例眶下壁骨折主要表现为垂直复视及眼球内陷。均行手术治疗。术后表现为复视加重并长期不缓解;术后计算机断层成像(CT)显示其中9例存在骨折后缘分离不彻底,存在医源性嵌顿;2例楔形眶底材料使用者植入材料位置靠前,造成眼球上移位;1例儿童骨折存在术后再粘连及肌腹上抬现象。结论手术中彻底的分离并还纳眶内组织,正确的植入位置及防粘连措施是眼眶骨折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 王树纲邹吉新张繁友
- 关键词:眼眶骨折复视
- 超声生物显微镜在晶体半脱位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在晶体半脱位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4例不同病因的晶体半脱位患者,分别于术前和术后用UBM测量晶体半脱位的范围,从而决定手术中采用晶体囊袋张力环(CTR)的类型和手术方式,观察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眼压下降程度和房角开放情况。结果24例晶体半脱位患者均成功完成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中离断范围<1/2圆周者11例,手术中植入无钩型CTR。离断范围≥1/2圆周者13例,术中植入缝合型CTR。24例患者视力均提高,除1例眼压不降,房角关闭外,其余15例继发青光眼均治愈。结论在晶体半脱位手术前行UBM检查有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后UBM检查有助于对预后的判断和处理。
- 王树纲张繁友
- 关键词:晶体半脱位UBM
- 一种眼科手术用开睑器
- 一种眼科手术用开睑器,包括开睑器本体和支撑构件;所述开睑器本体包括支架、开睑螺丝和电池,所述支撑构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支撑构件包括底座、两组连接构件和配重构件,所述底座设置在所述开睑螺丝和所述电池的下方,两组所述连接...
- 祝莹李军王丽雯王树纲 王涵 付校楠徐嘉阳 邢伊萍 欧阳高翔
- 儿童眼眶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治疗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儿童眼眶爆裂性骨折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08-03/2010-10儿童眼眶爆裂性骨折患儿12例12眼,分析其临床表现,并早期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患者12例大部分为摔伤后出现眼下壁骨折、下直肌嵌顿,表现为复视,CT表现为"泪滴征"。12例均早期实施手术。手术后12例复视均明显改善。其中6例于术后1wk上转逐渐恢复到位;4例于术后3mo内恢复;2例6mo内仍有上转不到位,其牵拉试验为阳性。结论:儿童爆裂性骨折多表现为下壁的裂隙性骨折,表现为眼球运动受限和复视,眼球内陷少见;外伤及手术都容易造成肌肉损伤,早期手术治疗对于肌肉功能的恢复有重要意义。
- 王树纲刘宗明张繁友
- 关键词:眼眶骨折儿童
- 眼眶骨折不同位点的修复对眼球内陷治疗的影响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通过对眼眶内壁联合下壁骨折患者手术后眼球内陷治疗情况的临床观察,探讨不同手术位点的修复对手术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眼眶内壁与下壁骨折伴眼球内陷23例23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观察3mo,眼球内陷均小于2mm。通过术后CT检查,分析后隅角、内壁上缘、下壁外缘三个手术位点的修复情况。结果:术后患者预后良好,三个手术位点的修复情况是不同的,其中后隅角的修复率最高(100%),内壁上缘的修复率次之(83%),下壁外缘修复率最低(43%)。结论:不同手术位点的修复对于手术效果的影响是不同的,其中后隅角的修复对手术效果作用最大;手术中对重要位点的关注可以指导手术操作,减小手术风险。
- 王树纲刘伟利祁媛媛
- 关键词:眼眶骨折眼球内陷
- 人工智能在黄斑疾病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 2025年
- 基于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ML)的算法系统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在多种眼科疾病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得益于全世界范围的多个数据库公开,基于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多种眼科影像资料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算法训练和构建取得了重大进展,为精准、高效医疗奠定了条件和基础。黄斑疾病的诊断依靠识别组织解剖的细节变化,而人工智能在检测眼内生物标志物和评估疾病进展过程中的解剖变化方面表现尤为出色,因此在黄斑疾病领域尤为突出。文章就人工智能在黄斑疾病中的应用现状做出综述,以求总结现有成果及现存问题,并对未来人工智能在眼科甚至全身更广泛的应用提出畅想与展望。
- 张超祁媛媛王树纲崔丽
- 关键词:人工智能黄斑疾病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光学相干断层扫描黄斑裂孔STARGARDT病
- CT分级在眼眶骨折手术评价及预后分析中的应用
- 目的 回顾性分析术后CT分级在眼眶骨折手术中的应用,研究此方法对于手术及预后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1-2014年我院眼科手术的眼眶骨折病人共120例,手术后常规眼眶CT检查,并应用CT分级标准进行分级,测量手术...
- 王树纲
- 关键词:眼眶骨折眼球内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