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景双

作品数:18 被引量:63H指数:5
供职机构: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骨折
  • 4篇ILIZAR...
  • 3篇疗效
  • 3篇股骨
  • 3篇ILIZAR...
  • 2篇髓内
  • 2篇髓内钉
  • 2篇胫骨
  • 2篇疗效观察
  • 2篇近端
  • 2篇空心钉
  • 2篇畸形
  • 2篇骨搬移
  • 2篇股骨近端
  • 2篇关节
  • 2篇粗隆
  • 2篇粗隆间
  • 1篇当归
  • 1篇当归补血汤
  • 1篇血栓

机构

  • 11篇河北省沧州中...
  • 3篇沧州中西医结...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15篇王景双
  • 9篇胡思斌
  • 6篇林亮
  • 5篇郑继会
  • 5篇刘道阔
  • 4篇赵均福
  • 4篇刘振利
  • 3篇张永波
  • 3篇孙宏辉
  • 3篇邓海峰
  • 2篇苑娜
  • 2篇贾彩霞
  • 2篇邓海峰
  • 2篇沈润斌
  • 2篇庞文一
  • 2篇刘德峰
  • 2篇马杰
  • 1篇王江静
  • 1篇马杰
  • 1篇刘浩

传媒

  • 2篇临床骨科杂志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中国骨伤
  • 1篇北华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当归补血汤防治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隐性失血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探讨当归补血汤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采用螺内钉固定(PFNA)后隐性失血的疗效。方法:将接受PFNA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术后给予当归补血汤治疗1周,观察术后1、3、5、7 d血红蛋白值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随访记录1、3、6个月Harris评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血红蛋白值术后第1 d及第3 d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术后第5、7 d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血肿形成、骨折延迟愈合与不愈合、全身并发症发生例数无差异,观察组没有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但对照组有4例,二者有差异。观察组术后第1、3个月Harris评分为(74.5±3.8)、(78.4±3.7),而对照组为(71.4±3.7)、(75.2±3.9),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半年后2组Harris评分无差异。结论:当归补血汤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改善贫血状态、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等方面具有一定作用。
邓海峰胡思斌郑继会马杰王景双刘道阔林亮刘德峰张永波王江静
关键词:当归补血汤老年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Ilizarov技术联合ERAS治疗脊髓栓系性马蹄足畸形的疗效观察
2025年
目的观察Ilizarov技术联合ERAS治疗脊髓栓系性(TCS)马蹄足畸形的临床疗效,探讨TCS马蹄足畸形矫正与功能重建的新理念与技术。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19例脊髓栓系性马蹄足畸形患者24足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3例,女6例,年龄7~19岁,平均13.3岁,左足7例,右足7例,双足5例。根据秦氏马蹄足畸形分度:Ⅰ度3足,Ⅱ度15足,Ⅲ度6足。采用Ilizarov技术,24足均安装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牵伸器,术后根据患者疼痛、肿胀情况,在可耐受的情况下第4天开始调整外固定架,以0.5~1.0 mm/d为宜,逐渐矫正畸形,待踝关节矫正至过伸5°~10°,足呈轻度外翻后停止牵伸。结合ERAS,术前进行健康宣教,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鼓励患者,增强患者对治疗疾病的信心,在无痛的情况下,康复理疗医师指导患者早期康复练习。双足畸形矫正患者分两期进行手术,手术间隔3~4个月,平均3.3个月。结果24足佩戴Ilizarov外固定架8~18周,平均12周。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个月~5年,平均24个月。牵拉矫形期间3例3足发生针道轻度感染,经对症处理后感染痊愈。术后1年1例1足畸形部分复发,经再次安装Ilizarov外固定架矫正,负重行走14周,矫正满意。其余畸形足在随访期内均获得满意矫正和全足底负重。末次随访时,根据国际马蹄足畸形研究会(ICFSG)评分标准,优19足,良4足,可1足,优良率95.9%。结论Ilizarov技术联合ERAS治疗脊髓栓系性马蹄足畸形符合微创外科原则,安全,疗效确切,符合自然重建理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王景双徐真真刘琳琳刘涛贺达刘其赞夏洪乐
关键词:ILIZAROV技术ERAS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固定结合骨水泥注入治疗股骨粗隆间转移癌性病理性骨折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结合骨水泥注入治疗股骨粗隆间转移癌性病理性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9年3月~2011年3月我科应用PFNA结合骨水泥注入治疗股骨粗隆间转移癌性病理性骨折12例,骨折按Evans分型,Ⅰ型2例,Ⅱ型2例,Ⅲ型5例,Ⅳ型3例。均使用牵引床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同时股骨粗隆部病灶注入骨水泥治疗。结果本组手术时间40~75min,平均55min,术中失血量80~300ml,平均失血量180ml,住院时间3~13d,平均9d。其中1例术后因血压不稳定转入ICU病房,2d后死于多器官衰竭。11例获随访3个月~1年,平均8个月,3例死于术后3~6个月,4例死于术后6个月~1年,4例术后1年随访时健康状况较好。所有11例术后患肢疼痛减轻,便于护理,改善了生活质量。结论应用PFNA固定结合骨水泥注入治疗股骨粗隆间转移癌性病理性骨折,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减轻了患者痛苦,改善了生活质量,使癌症中晚期患者坚定了继续活下去的信心。
郑继会胡思斌苑娜邓海峰王景双孙宏辉刘道阔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水泥转移癌病理性骨折
脊髓痨性夏科氏关节病1例被引量:1
2012年
夏科氏关节病是由法国医生Charcot于1868年在梅毒患者中首先发现,并得到详细描述,也称作神经营养障碍性关节病[1]。是因中枢或周围神经疾病导致患者失去关节深感觉。肢体缺乏保护性反射机制,不能自觉调整位置,使关节常遭受过度的冲击、震荡和扭转性损伤,导致骨端碎裂吸收、
林亮李丹王桂香赵均福王景双胡思斌
关键词:夏科氏关节病脊髓痨周围神经疾病梅毒患者先发现
复杂股骨远端开放性骨折的分期治疗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 探讨应用分期治疗复杂股骨远端开放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 2005-06—2010-06 应用一期清创外固定架固定,二期更换内固定治疗复杂股骨远端开放性骨折 6 例。 结果 本组随访时间 16~36 个月,平均 24 个月,骨折均愈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膝关节屈伸活动较好。 结论 合理的分期治疗是复杂股骨远端开放性骨折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郑继会胡思斌王景双邓海峰刘德峰刘道阔马杰苑娜任翠梅崔路宽
关键词:股骨远端骨折开放性骨折固定术
遗传性多发骨软骨瘤病1例被引量:3
2018年
笔者于2015-12诊治1例遗传性多发骨软骨瘤病,报道如下。1病例报道患者,男,27岁,因“左膝上部大腿前内侧疼痛约3个月”为主诉入院,患者自幼发现全身多发骨性突起,未经特殊治疗,近3个月来出现左膝上部大腿前内侧疼痛。入院查体:左肩部、双膝部、右腕部、双踝及右足趾多发骨性突起,质硬,无活动度,右膝上部大腿外侧突出明显,但无症状,右腕部可见尺偏屈曲畸形,与对侧相比明显增粗。X线片显示左下肢多发骨性突起。
崔路宽刘浩邓海峰胡思斌孙宏辉郑继会王景双林亮
关键词:骨软骨瘤病遗传性骨性突起入院查体病例报道屈曲畸形
股部肌间隙巨大脂肪瘤1例被引量:1
2010年
赵均福林亮王景双
关键词:巨大脂肪瘤肌间隙
骨质疏松性骨伤患者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筛查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探讨影响骨质疏松性骨伤患者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690例骨质疏松性骨伤患者,入院后24 h内行双下肢静脉超声筛查和D-二聚体浓度检测,并采取常规血栓防治流程;收集患者年龄、性别、骨折部位、合并内科基础疾病情况,分析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相关性.结果股骨颈骨折患者中术前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41例(13.85%),明显低于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5例,19.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患者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后24 h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较高,19例(46.34%)股骨颈骨折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39例(52.00%)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之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明显降低.骨折后24 h内D-二聚体浓度>300 ng/m L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明显高于≤300 ng/m L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颈骨折患者中术前合并低蛋白血症、贫血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合并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术前合并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贫血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合并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骨伤患者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高,应从急症诊断开始给予预防措施,避免危险因素,以降低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刘道阔马明静胡思斌王景双张永波
关键词:骨质疏松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
空心钉配合胫骨张力带治疗青少年胫骨结节撕脱骨折被引量:4
2021年
2013年8月~2018年3月,我科采用空心钉配合胫骨张力带治疗8例青少年胫骨结节撕脱骨折,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8例,男6例,女2例,年龄11~17岁。骨折Watson-Jones分型:Ⅰ型2例,Ⅱ型3例,Ⅲ型3例。伤后至手术时间1~3 d。1.2治疗方法椎管内麻醉下手术。患者平卧位。
夏洪乐王景双沈润斌冯元超贺达刘振利
关键词:青少年
两种方法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2023年
目的比较微创钢板与常规网状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将57例跟骨骨折患者按照内固定方法不同分为微创组(采用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27例)和常规组(采用常规网状钢板内固定治疗,30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临床观察指标、影像学指标。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14(12.11±1.24)个月。①围手术期指标: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微创组均明显短(少)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均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微创组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②临床观察指标:完全下地负重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疼痛VAS评分、AOFAS踝-后足评分及足内、外翻活动度微创组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1)。③影像学指标:末次随访时两组B hler角、Gissane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网状钢板内固定相比,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具有创伤小、关节面显露良好、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且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更满意。
夏洪乐王景双沈润斌冯元超贺达刘振利
关键词:跟骨骨折微创钢板内固定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