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影 作品数:19 被引量:259 H指数:9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农业科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加强若尔盖湿地和黄河源区多圈层相互作用综合观测研究为保护黄河“水塔”提供科技支撑 2025年 建成了以若尔盖湿地草原为重点、辐射整个黄河源区的能量—水分—碳循环综合观测网络,揭示了高原草地和湿地生态系统从叶片—群体—生态系统—区域尺度碳循环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理,建立了基于高原草毡层退化的草地生态监测和恢复技术,显著降低了生态治理成本并增强了其可持续性。厘清了冻土—积雪—植被—大气相互作用的关键过程与机理,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SHUD(Simulator of Hydrologic Unstructured Domains)水文模型及其软件工具包,改进了青藏高原陆面—生态—水文模拟,深化了对黄河源区生态恢复水文效应的认识。提出了青藏高原强局地陆面大气耦合过程是维持高原午后对流降水的机制,为开展高原午后对流降水预报和区域气候与生态系统协同调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孟宪红 孟宪红 李照国 尚伦宇 舒乐乐 李照国 赵林 王少影 张宇 吕世华利用气象卫星遥感资料估算黄河源区净辐射通量的研究 本文以黄河源区为研究区域,利用我国静止气象卫星(FY-2D)及极轨气象卫星(FY-3A)资料,结合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黄河源区气候与环境综合观测站地面观测资料,估算了黄河源区一天中不同时刻的净辐射通量空间分... 刘蓉 文军 张宇 王少影 田辉关键词:遥感估算 黄河源区 文献传递 金塔绿洲农田下垫面温湿度的非相似性分析 被引量:1 2016年 利用2005年金塔绿洲的湍流资料分析了金塔绿洲农田下垫面上温度和湿度的非相似性。结果表明,低层风速较小和高层风速介于2~4m·s^(-1)时,温度和湿度标量的相似性较大,且温湿度的相似性随稳定度向近中性条件偏移而减小;R_(Tq)(n)和λ_((n))分别在频率域10^(-2) 张珊 张宇 王少影 尚伦宇 苏有琦关键词:金塔绿洲 相关系数 CLM4.0土壤水分传输方案改进在青藏高原陆面过程模拟中的效应 被引量:26 2014年 利用2010年5月25日-12月31日玛曲高寒草原的气象观测资料和陆面过程模式(CLM4.0)对玛曲高寒草原陆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评估模式的模拟性能、模式对含砂量的敏感程度以及模式土壤水分传输方案改进对青藏高原地区陆面过程模拟的影响,发现CLM4.0模式能较好地再现观测站土壤温、湿度、地表辐射、湍流通量等的变化趋势,但土壤温度模拟偏低,感热通量模拟偏大;含砂量增多会减弱土壤的持水能力,使得夏季感热通量增大而潜热通量减小;CLM4.0模式中新引入的有机质对土壤温、湿度模拟均有重要影响,Richards方程和径流计算的修改则对土壤含水量模拟影响较大,这对其他陆面模式的改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熊建胜 张宇 王少影 尚伦宇 陈云刚 沈晓燕关键词:青藏高原 陆面过程 金塔绿洲湍流资料质量控制及通量方差法的应用 实际地球表面总是呈现出不同尺度、不同特征的非均匀性,这必然会影响边界层的结构以及地气之间的能量和物质交换,甚至对全球区域气候产生影响。本文利用国家重点基金项目“绿洲系统能量与水分循环过程观测试验”获得的野外试验资料,对绿... 王少影关键词:金塔绿洲 非均匀下垫面 中尺度运动 利用我国气象卫星遥感资料估算黄河源区净辐射辐照度的研究 被引量:7 2012年 以黄河源区为研究区域,利用我国静止气象卫星(FY-2D)及极轨气象卫星(FY-3A)资料,估算黄河源区一天中不同时刻的净辐射辐照度的空间分布。在晴天条件下,利用计算的向下太阳辐射照度,结合卫星遥感资料估算的地表反照率,得出地表太阳辐射收支。利用卫星遥感估算地表发射率和地表温度资料,结合地面观测站的气象观测资料,得到大气向下的长波辐射和地面向上的长波辐射值。在阴天条件下,借助FY-2D云顶的反照率资料,根据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衰减过程,推求透射比系数,进而得出阴天条件下地表净短波辐射照度。 王欣 文军 张宇 刘蓉 田辉 王少影关键词:遥感估算 黄河源区 若尔盖高原地表水热交换特征及其对区域气候的影响 若尔盖高原位于青藏高原的东部,是第四纪强烈隆起区中的一个相对沉降区,地貌以宽谷缓丘为基本特征,广泛发育了高原草甸土和泥炭沼泽土;平均海拔3300-3700m.从气候分区来看,是青藏高原上唯一的一块亚寒带湿润区,具有一定的... 张宇 王少影 尚伦宇 邱贵强 陈云刚 熊建胜 沈晓燕 张珊 吕世华关键词:若尔盖高原 利用气象卫星遥感资料估算黄河源区净辐射通量的研究 本文以黄河源区为研究区域,利用我国静止气象卫星(FY-2D)及极轨气象卫星(FY-3A)资料,结合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黄河源区气候与环境综合观测站地面观测资料,估算了黄河源区一天中不同时刻的净辐射通量空间分... 刘蓉 文军 张宇 王少影 田辉关键词:遥感估算 黄河源区 气象卫星 高寒草甸湍流特征量的季节变化特征 被引量:9 2014年 利用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若尔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研究站玛曲高寒草甸观测场提供的2010年近地面层梯度和涡动观测资料,基于Monin-Obukhov相似理论(MOST)分析了该地区风速分量、温度、水汽和CO2的归一化标准差随稳定度参数z/L在均匀平坦地表的变化关系及其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风速分量σu/u*、σv/u*和σw/u*与稳定度参数z/L呈1/3次方关系,并随|z/L|增大而增大,在近中性(|z/L|<0.05)时趋于常数,且σu/u*>σv/u*>σw/u*;水平方向风速的归一化标准差随空气动力学粗糙度z0m的增大而减小,σw/u*无明显季节变化,可近似为常数;温度、水汽和CO2的归一化标准差在不稳定条件下与z/L呈-1/3次方关系,归一化值随|z/L|的减小而增大,在中性条件下σq/q*>σc/C*>σT/T*。σT/T*、σq/q*和σc/C*的季节变化分别与感热、潜热和CO2通量的季节变化相反,且主要决定于特征尺度T*、q*和C*。其中感热通量的季节变化与潜热通量、CO2通量相反,且年变化幅度最小,相应地,σT/T*的季节变化与σc/C*和σq/q*相反,且年变化幅度最小。 陈云刚 张宇 王少影 尚伦宇 熊建胜 沈晓燕关键词:空气动力学粗糙度 不同退化阶段高寒草甸土壤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93 2012年 为了阐明不同退化阶段高寒草甸土壤的化学计量特征,沿着高寒草甸退化的梯度选取了原生嵩草草甸、轻度退化草甸和严重沙化草甸,测定了高寒草甸退化过程中不同深度土壤的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结果表明:随着高寒草甸的退化,0~100cm土壤的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以及碳氮比、碳磷比、碳钾比、氮磷比、氮钾比和磷钾比均呈降低趋势,且土壤有机碳对高寒草甸退化的敏感性最高,全氮、全磷和全钾的敏感性依次降低,表层20cm的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可作为表征高寒草甸退化程度最敏感的土壤养分指标。另外,随着草甸的退化,土壤的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垂直分布明显不同: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原生嵩草草甸和轻度退化草甸的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以及碳氮比、碳磷比、碳钾比、氮磷比、氮钾比和磷钾比在0~40cm范围内锐减,在40cm以下缓慢降低并趋于稳定;而沙化草甸土壤的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全钾及其化学计量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保持不变。 罗亚勇 张宇 张静辉 卡召加 尚伦宇 王少影关键词:高寒草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