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国华

作品数:4 被引量:25H指数:1
供职机构: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滴注
  • 2篇滴注治疗
  • 2篇原发性
  • 2篇原发性肝癌
  • 2篇尿嘧啶
  • 2篇中晚期
  • 2篇中晚期原发性...
  • 2篇嘧啶
  • 2篇晚期
  • 2篇晚期原发性
  • 2篇晚期原发性肝...
  • 2篇氟尿嘧啶
  • 2篇肝癌
  • 2篇持续静脉
  • 1篇增殖
  • 1篇镇痛
  • 1篇舒芬太尼
  • 1篇迁移
  • 1篇氢吗啡酮
  • 1篇自控镇痛

机构

  • 4篇武汉钢铁(集...

作者

  • 4篇王国华
  • 2篇熊伟
  • 1篇杨勇

传媒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医学分子生物...
  • 1篇《医药导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09
  • 1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氟尿嘧啶持续静脉滴注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46例
目的观察氟尿嘧啶持续静脉滴注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46例,给予亚叶酸钙200 mg·m),2 h内输注,随后给予氟尿嘧啶2.4~3.0 g·(m),静脉持续滴注,46 h内输注完,每2周为1...
王国华熊伟
关键词:氟尿嘧啶
文献传递
氟尿嘧啶持续静脉滴注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46例
目的:观察氟尿嘧啶持续静脉滴注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 方法: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46例,给予亚叶酸钙200 mg·(m2)-1,2 h内输注,随后给予氟尿嘧啶2.4~3.0 g·(m2)-1,静脉持续滴注...
王国华熊伟
关键词:氟尿嘧啶原发性肝癌持续静脉滴注
文献传递
miR-542-5p通过靶向结合ENSA抑制肝细胞癌增殖、迁移和侵袭
2024年
目的探讨miR-542-5p靶向结合ENSA对肝细胞癌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通过GSE36915数据矩阵分析miR-542-5p在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表达情况,构建miR-542-5p过表达肝癌细胞HepG2和Hep3B细胞系并使用RT-PCR验证,采用CCK-8、划痕、Transwell法检测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使用miR-542-5p过表达Hep3B细胞系建立体内裸鼠移植瘤,观察移植瘤体积变化和重量变化,使用RT-PCR检测移植瘤miR-542-5p水平。通过GEO2R分析GSE101728、GSE7642的差异基因,使用miRWalk在线预测miR-542-5p的靶基因,筛选符合以上条件的基因得到ENSA;通过TCGA肝癌数据分析ENSA在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表达情况,RT-PCR检测miR-542-5p过表达HepG2和Hep3B细胞ENSA水平,并在miR-542-5p过表达HepG2和Hep3B细胞系中转染ENSA过表达质粒,使用上述相同方法检测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miR-542-5p在肝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1),miR-542-5p过表达HepG2和Hep3B细胞系的光密度(A值)和相对细胞侵袭数均明显低于其阴性对照(miR-NC)(P<0.01),而划痕宽度明显高于其miR-NC(P<0.01);裸鼠移植瘤实验结果显示miR-542-5p过表达Hep3B细胞瘤的体积和重量明显低于miR-NC(P<0.01)。ENSA在肝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且ENSA促进肝癌进展;miR-542-5p过表达HepG2和Hep3B细胞系中ENSA蛋白表达显著降低于其阴性对照(miR-NC)(P<0.01);miR-542-5p+ENSA双过表达HepG2和Hep3B细胞系的A值和细胞侵袭数均明显高于其miR-542-5p过表达细胞(P<0.01),而划痕宽度明显低于其miR-542-5p过表达细胞(P<0.01)。结论miR-542-5p可通过靶向抑制ENSA表达抑制肝细胞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代汉莉王国华徐向勇
关键词:肝细胞癌细胞增殖细胞迁移细胞侵袭
氢吗啡酮、舒芬太尼及吗啡在难治性癌痛合并口服困难患者静脉自控镇痛中的疗效比较研究被引量:25
2022年
背景 难治性癌痛患者常伴有口服困难,增加了治疗难度,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可实现持续、有效及安全镇痛。目的 探讨氢吗啡酮、舒芬太尼及吗啡在难治性癌痛合并口服困难患者PCIA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第二职工医院肿瘤科及安宁疗护中心2020年5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02例难治性癌痛合并口服困难患者为研究对象。将10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氢吗啡酮PCIA组、舒芬太尼PCIA组、吗啡PCIA组,各34例。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数字评分表(NRS)评分、爆发痛发作次数、每日等效口服吗啡剂量(MED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102例难治性癌痛合并口服困难患者中男51例、女51例,平均年龄(60.2±6.3)岁。三组患者性别、年龄、疼痛程度、NRS评分、MEDD、原发肿瘤类型、疼痛类型、TNM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三组患者治疗后NRS评分、爆发痛发作次数均降低,组别与时间对NRS评分、爆发痛发作次数均存在交互作用(P<0.05);组别及时间分别对NRS评分、爆发痛发作次数主效应显著(P<0.05);其中治疗后24 、72 h,氢吗啡酮PCIA组患者NRS评分、爆发痛发作次数均低于舒芬太尼PCIA组和吗啡PCIA组(P<0.05);治疗后1周,氢吗啡酮PCIA组与舒芬太尼PCIA组患者NRS评分均低于吗啡PCIA组(P<0.05),氢吗啡酮PCIA组患者爆发痛发作次数低于吗啡PCIA组(P<0.05);治疗后2周、1个月,氢吗啡酮PCIA组与舒芬太尼PCIA组患者NRS评分、爆发痛发作次数均低于吗啡PCIA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三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MEDD均升高(P<0.05),PSQI评分均降低(P<0.05);治疗后1个月,吗啡PCIA组患者MEDD高于氢吗啡酮PCIA组和舒芬太尼PCIA组(P<0.05),舒芬太尼PCIA组患者MEDD高于氢吗啡酮PCIA组(P<0.05);治疗后1个月,吗�
曾媛王国华杨勇
关键词:氢吗啡酮舒芬太尼吗啡疗效比较研究患者静脉自控镇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