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
- 作品数:9 被引量:133H指数:4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 对接与调适:基于《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的词汇教学策略被引量:4
- 2022年
- 《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以下简称《等级标准》)为海内外中文教学提供了全新的参考框架。本文主要探讨如何通过对接与调适使《等级标准》词汇量化指标在词汇教学实践中有效发挥作用。本文对《等级标准》词表的内涵进行了深入解读,指出“对接”的实质是对《等级标准》所体现的中文词汇教学理念及目标框架的理解和认同;从交际需求、词汇系统内部关系以及本土化语境等角度为多元环境下的词汇教学如何弹性使用《等级标准》词表提出了具体调适方案,包括补充超纲词和新义项、调整词汇等级、建立词与词之间的关联、关注全球大华语社区词及日韩语言中的同形汉字词等。
- 王军
- 关键词:词汇教学
- 话题任务驱动下《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词表的主题化重构被引量:1
- 2024年
- 以话题任务目标驱动词汇学习是一条值得探索的教学路径,而系统权威的主题框架和主题词表建设是这一教学模式得以高质量实现的基础性工作。本研究以《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为指导,通过对“话题任务内容”的梳理与整合,构建起一个覆盖面广、层次丰富,包含8个一级主题、41个二级主题和130个三级主题的主题框架。在此框架下对《等级标准》词表进行主题化重构,形成了有别于词频导向的主题聚类词表,并就主题词表在具体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三点建议,即话题的针对性选取、任务的多元化设计,以及词表的全过程介入。
- 王军仪春蕾
- 关键词:汉语词汇教学主题词表
- 高级汉语集合式词汇课程的设计与实践被引量:5
- 2019年
- 集合式词汇课程是针对高级阶段汉语学习者面临词汇"高原期"问题而设计的一门独立课程,词汇学习内容不依附于课文,而是根据汉语词汇特点和词汇认知规律,将各类词语系联为不同的集合,系联方式主要有汉字系联、义项系联、结构系联、义类系联和文化系联5种类型,共构建25个集合,选收2000个左右的词语。课程以直接教学模式为主,在课堂中大量创设语境,培养分类整理策略,设计有意义、有趣味的词汇产出活动。课程实施21个学期,学生反馈一直保持高满意度,学生在词汇知识广度和深度方面均有显著提升。
- 王军
- 关键词:课程设计
- 赴新举办“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概况课程
- 2007年
- 为适应国际汉语教学的新形势,提高国外汉语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孔子学院和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于2006年3月15~17日,在新加坡举办了“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概况课程。笔者作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孔子学院的特邀教授,于3月12-19日赴新加坡,承担这次课程的授课任务。
- 刘冰冰王军
- 关键词:汉语教学教学能力课程外语教学质量
- 新媒体语境下重大主题仪式化传播的实现路径及其文化图景——以爱国主题为例被引量:10
- 2020年
- 本文从詹姆斯·凯瑞(James W.Carey)“传播的仪式观”视域出发,对爱国主题的新媒体传播进行文本阐释,探索传播仪式化的实现路径及文化功能。在传播主体多元化、网络关系社交化以及媒介技术交互化背景下,新媒体通过重构符号与话语体系的路径,实现了传播参与者对文化图式的新编码;通过创设多元互动场域的路径,实现了仪式化传播的高卷入度和强体验感。重大主题仪式化传播的文化功能首先体现为满足身份归属诉求、唤醒集体情感的动因;其次体现为创新价值体系、重组社会关系的作用。还应该看到娱乐化风潮与网络民族主义的盛行背后隐藏着文化眩晕与理性缺失的危机,主流媒体对重大主题传播的深层设计与理性引导比以往更为重要。
- 王军
- 关键词:新媒体传播重大主题爱国
- 高校通识课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研究——基于学生评教文本的分析被引量:33
- 2020年
- 以通识课程学生评教文本为研究资料,对全部负向评价文本和排名20%的正向评价文本进行主题聚类与对比,结果显示,学生对通识课教学的整体满意度较高,但与专业课仍有差距。影响通识课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师生对通识课的认知态度、通识课程内容的适切性、通识教育目标的达成度、通识教学方法的启发性以及通识课程设计与管理的科学性。对此,提出提升通识课程教学质量的路径有:课程定位方面,将课程思政融入通识课堂、提高通识课程的学习挑战性、开发跨学科通识课程;教学促进方面,借助教学学术共同体的合力提升通识课教学水平、采用师生议教和学生述学形式实现教学与学习的良性互动。
- 王军王彩霞
- 关键词:通识教育学生评教教学质量教学共同体
- 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基本定位与应对策略被引量:78
- 2014年
- 我国来华留学教育呈现出绝对数量增长迅速但层次结构偏低的特点;来华留学教育的基本定位应基于国家战略与文化影响力的考虑,以提升高等教育开放程度,培养知华、友华人士为主要目标。目前来华留学生的"宽进宽出"政策、语言瓶颈及跨文化障碍等因素制约了留学生教育质量,应建构外国申请者入学考核体系、来华留学生预备教育体系、趋同化教学与个性化助学相结合的国际学生培养体系,以提升高等教育国际输出的质量和声誉。
- 王军
-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育输出来华留学生
- 什么语境下才说“多(多么)+A/V(+啊)”?被引量:3
- 2014年
- '多(多么)+A/V(+啊)'是典型的汉语感叹句,通常在汉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就可以接触到这一语言点。1大多数教师并不把它看作一个教学难点,因为外国学习者很容易就可以造出这类表示感叹的句子:(1)我多么喜欢老师的课啊.(2)北方的冬天多冷啊.乍一看,这些句子完全合乎语法,但在日常交际中却显得非常突兀。母语者从来不会孤立地说出或写出这样的话,当我们要表达上面的感叹语气时。
- 王军
- 关键词:A/V语言点意义协商对象感语义指向
- 对外汉语教师对学生评教制度的认知态度及心理研究
- 2019年
- 将学生评教的研究视角转向被评价者——教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对外汉语教师面对学生评教时的看法及心态。研究发现,对外汉语教师抱有良好的自我评价预期,对个人教学评估成绩的满意度较高;受访教师关于对外汉语课型影响评教有效性的主观判断得到数据支持;教师能够辩证看待学生评教制度,普遍将评教功能定位于倾听学生诉求、获得教学反馈以改进教学,而非奖惩与竞争工具,教学评估的负面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迎合学生、惧怕创新等教学行为的改变上;教师普遍重视评教制度,但所持心态较为温和与理性;改进建议集中在评教程序科学化及实施人文化两个方面。研究得出启示:学生评教的价值选择和逻辑定位值得重新思考;不同学科的教学特点在学生评教指标体系中需得到个性化体现;应开发评教结果的诊断性研究与数据服务软件,实现教学学术化。
- 王军于佳林
- 关键词:学生评教教师视角对外汉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