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玉滨
- 作品数:8 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耐温抗盐交联聚合物调驱技术被引量:7
- 2006年
- 针对中原油田油藏高温高盐特点,室内研制了EOC系列交联调驱体系配方,室内评价结果表明该体系在温度90℃,矿化度25×104mg/l条件下具有稳定的成胶性能,岩心试验表明:与同浓度聚合物溶液相比,孔隙阻力增大100%以上,在注入0.2PV交联聚合物调驱体系后,提高采收率幅度达9.04%。
- 熊玉滨聂仁峰李戈圃
- 关键词:交联聚合物提高采收率交联剂耐温抗盐
- 中原油田濮83块高温高盐油藏表面活性剂/生物聚合物二元复合驱油体系研究被引量:2
- 2004年
- 中原油田濮83断块砂岩油藏温度79℃,产出水矿化度153~160g/L,含Ca2++Mg2+3.0~4.5g/L。将2种耐温抗盐表面活性剂(WPS A和WA 18)在矿化度120g/L、含Ca2++Mg2+4.15g/L的等体积比产出水、注入水混合水中配成溶液,在82℃下老化12小时后测定界面张力,绘制界面活性图,得到低界面张力体系配方:1.5g/L石油磺酸盐WPS A+1.0g/L两性表面活性剂WA 18。该体系在矿化度110~150g/L或pH值4~10范围或在82℃老化61天后仍维持10-3mN/m超低界面张力。加入生物聚合物使该体系粘度增大,但不影响体系界面张力。由此得到适用于濮83块油藏的SP二元复合驱油体系:1.5g/LWPS A+1.0g/LWA 18+1.0g/L生物聚合物,该体系在82℃老化45天后界面张力维持超低值,粘度为10mPa·s。在物理实验模拟中注入0.5PV该驱油剂使采收率在水驱基础上(27.47%)提高至48.08%。在计算机模拟中,在濮83 1井注入由3.0g/LWPS A+WA 18、2.0g/L生物聚合物组成的SP段塞0.2PV,1.0g/L生物聚合物段塞0.1PV,提高采收率13.66%。图2表3参6。
- 张秀琼熊玉滨徐先华杨瑞敏何飞吕茂森
- 关键词:中原油田油藏表面活性剂矿化度
- 文明寨油田卫7块微生物驱室内评价研究
- 2003年
- 介绍了文明寨油田卫 7块明 15 9井组微生物驱先导试验进行室内评价研究的成果。通过菌种在注入水中的定向驯化、微生物适应性评价试验及物理模拟驱油实验 ,优选出了适合该油藏条件的微生物菌种、评价了高含水期该菌种的驱油效果 ,为在该区块开展微生物驱油先导试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孙薇熊玉滨张还恩莫冰
- 关键词:微生物驱微生物菌种
- 明一东南块交联聚合物调驱试验
- 2004年
- 为了解交联聚合物调驱技术在低矿化度、中高温度、中高渗透率油藏条件下的适应性,在中原油田文明寨油矿明一东南块开展了交联聚合物调驱先导试验。现场采用自动化配注装置注入了3口井,共对应6口油井,试验情况表明,该项技术在选择试验区块时需综合考虑油藏条件和区块开发历史,为该项技术在类似油藏的应用提供了借鉴。
- 唐锡元杨朝光邹丽熊玉滨习伟安高弘毅
- 关键词:交联聚合物调驱技术三次采油矿化度油田开采
- 候选注气油藏筛选的指标综合权重优化新方法被引量:8
- 2004年
- 从注气混相驱以及非混相驱机理入手 ,系统的分析了影响注气效果的各种因素 ,筛选出多个重要油藏参数。根据大量注气方面的文献调研 ,评价出各项指标的技术界限 ,引入正态和半正态分布函数建立起影响注气效果参数的分布评分模型 ,通过模糊层次分析法和综合加权评分法得到指标综合权重优化模型 ,给出了各个评价参数的综合权重和侯选注气油藏注气潜力综合评价方法。对三个实例油藏进行多指标的综合评价 ,结果表明 :该方法能够成功结合主客观两方面的影响 ,综合分析油藏对注气适合性 ,客观反映侯选注气油藏集中各油藏对注气适合性的综合特征 。
- 熊钰熊玉滨陈天钢李拥军
- 关键词:综合评价油藏工程
- 配注过程对交联聚合物粘度的影响被引量:2
- 2003年
- 在地面注入较低浓度的交联聚合物,该聚合物在油藏运移过程中生成高强度的可动凝胶,成胶强度决定其调驱效果。而交联聚合物的成胶性能与多种因素有关。本文详细介绍了交联聚合物调驱过程中影响其粘度的主要因素。
- 唐锡元杨朝光邹丽熊玉滨
- 关键词:交联聚合物粘度调驱中原油田
- 微生物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油藏工程分析被引量:3
- 2004年
- 从油藏工程和反应工程的角度评价微生物提高石油采收率 (MEOR)技术。MEOR是指通过增加驱替效率和 (或 )提高波及体积效率提高石油产量 ;它不包括利用微生物进行的油水井增产措施。MEOR技术与化学方法提高采收率 (EOR)技术一样 ,需要考虑相同的物理参数 ,因而它们面对的技术问题相同 ,即认识和确定目标油藏 ,化学剂在油层中的残留、损耗和使用量等。MEOR和化学EOR的根本区别只是在于提高采收率所需的化学剂引入油藏的方法不同。尽管MEOR技术还缺乏对微生物特性 (反应速度、化学计算、生成物浓度 )的定量表示 ,但是描述微生物的性能、油藏特征和作业条件 (井距、注入速度、剩余油饱和度 )之间的定量关系是可能的。这种关系是本文讨论的重点。经过分析 ,认为MEOR技术是一种有潜力的高风险、高回报的技术 ,其效果要看它是否能把剩余油当作生产提高采收率所需化学剂的内部碳源。在这种情况下 ,它的收益就要看项目执行过程的操作成本和产生的问题是否接近水驱。风险性与许多严格的执行条件紧密相关 ,这些条件必须满足微生物体系能够利用内部碳源。现在的技术水平还不能提供充分的证据来证明现在的体系能适应本文给出的条件 ,故需要设立一个大的研发项目来确定MEOR技术的可行性。
- StevenL.Bryant钱思平熊玉滨纪常杰
- 关键词:石油采收率油藏工程油层化学剂
- 文留油田CO_2吞吐方案优化研究被引量:5
- 2006年
- 针对文留油田的天然能量井长期能量低,产量低,通过室内注CO2吞吐试验和数值模拟试验,研究了CO2吞吐的注气量、注气速度、焖井时间,以及单井采油量的研究,优化注气方案,为现场实施提供了最优化方案,为其他块注CO2吞吐提供了借鉴的依据。
- 曾贤辉熊玉滨吴应川陈德斌
-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CO2吞吐换油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