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梅
- 作品数:64 被引量:188H指数:8
- 供职机构: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卫生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2022年云南省陇川县边境口岸地区鼠疫疫源调查
- 2025年
- 目的了解云南省陇川县边境口岸地区鼠疫宿主、媒介组成及动物间鼠疫流行情况。方法 2022年9月, 在陇川县边境口岸地区按照居民区、农耕区和林地灌木丛区(简称林灌丛区)3种生境类型进行鼠形动物及其体表寄生蚤调查。采集鼠形动物脏器及其体表寄生蚤样本, 进行鼠疫耶尔森菌分离和鉴定;采集鼠疫指示动物鼠形动物、犬、猫血样, 采用间接血凝试验检测血清鼠疫F1抗体。同时, 通过农户访谈的方式对当地2018—2022年自毙鼠、病鼠和可疑病例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陇川县3种生境共捕获鼠形动物168只, 隶属于3目5科10属11种。其中, 居民区捕获率为5.00%(30/600), 黄胸鼠和臭鼩鼱为优势种, 构成比均为50.00%(15/30);农耕区捕获率为9.67%(122/1 262), 黄胸鼠和臭鼩鼱为优势种, 构成比分别为50.82%(62/122)和44.26%(54/122);林灌丛区捕获率为6.25%(16/256), 小毛猬和滇绒鼠为优势种, 构成比分别为37.50%(6/16)和31.25%(5/16)。捕获的鼠形动物中, 有20只体表检获寄生蚤52匹, 隶属于2科2属2种, 总染蚤率为11.90%(20/168), 总蚤指数为0.31(52/168), 优势种为印鼠客蚤(90.38%, 47/52)。居民区染蚤率为33.33%(10/30), 蚤指数为1.23(37/30);农耕区染蚤率为7.38%(9/122), 蚤指数为0.11(14/122);林灌丛区染蚤率为6.25%(1/16), 蚤指数为0.06(1/16)。所获鼠形动物及其寄生蚤样本经鼠疫耶尔森菌分离培养, 结果均为阴性。共分离鼠形动物、犬、猫血清144份, 均未检出鼠疫F1抗体。经访谈调查, 2018—2022年未发现有大量自毙鼠、病鼠和可疑病例等异常情况。结论陇川县边境口岸地区近期未发现鼠疫流行线索, 鼠疫主要宿主黄胸鼠和主要媒介印鼠客蚤仍为该地区优势种。
- 刘正祥李玉琼洪梅梁伟杨秋香杨时龙赵翠翠高子厚邵宗体
- 关键词:鼠疫疫源地边境口岸
- 应用标识基因检测鼠疫菌的研究
- 2005年
- 吴明寿郭英钟佑宏张丽云洪梅宋志忠冯军王鹏于国林董兴齐
- 关键词:鼠疫菌
- 云南省西部地区5岁以下腹泻儿童感染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调查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了解云南西部地区≤5岁腹泻儿童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感染水平及病原学特征,为儿童感染性腹泻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20—2021年在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5岁腹泻儿童粪便标本,同时收集病例临床特征信息,标本冷增菌后利用耶尔森菌选择培养平板分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通过生物分型、血清学分型及毒力基因检测分析菌株病原学特征。结果共采集397份腹泻粪便标本,在3份标本中检出7株耶尔森菌,耶尔森菌感染率为0.76%(3/397)。3份耶尔森菌阳性标本中,第212号标本检出2株弗氏或中间型耶尔森菌,第24号和第226号标本中检出5株的耶尔森菌均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其中第24号标本检出2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为生物1A型,毒力基因检测为:ail-、ystA-、ystB+、yadA-、virF-,为非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第226号标本检出3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为生物3型、血清O∶3型(rfbc+),毒力基因检测为:ail+、ystA+、ystB-、yadA+、virF+,为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感染率为0.50%(2/397),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检自11月龄腹泻儿童粪便标本。结论云南省西部地区≤5岁儿童存在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散发的感染状况,需加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病的监测。
- 段彪郑勇秦帅段然洪梅艾志琼肖萌王鑫
- 关键词:儿童腹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 云南省香格里拉县小型兽类的组成与分布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调查了解香格里拉县小型兽类的构成与分布。方法 2011年6-7月,以香格里拉县6个乡镇,海拔2500~4900 m区间4种生态环境为调查的空间范围。分别采用笼夹法、圈套、吊杆扣、挖洞等方法捕获小型兽类,并分类计数。结果共捕获小型兽类及其他中型动物4目7科(亚科)14属21种共425只。其中,啮齿目种类最多,有4科11属15种,占总种数的71.43%,总捕获数的95.76%,齐氏姬鼠捕获数最多,占捕获总数的36.47%;食虫目1科1属4种,兔形目1科1属1种,食肉目1科1属1种。结论香格里拉县境内,不同生态环境和垂直梯度带中小型兽类的种类和构成不同:高山灌丛草甸以喜马拉雅旱獭和藏鼠兔为主;林区以姬鼠属鼠类占优势;农耕地齐氏姬鼠为优势种,居民区以大足鼠和社鼠为主。
- 刘正祥洪梅杨桂荣宋志忠孙绍华余化云吴国良徐友谊高子厚
- 关键词:小型兽类
- 云南省家鼠鼠疫监测技术方案评估与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现场评估云南省家鼠鼠疫监测技术和方案,科学调整该省家鼠鼠疫监测方法和模式,提高监测质量和应急处置能力。方法随机抽取6个监测县(区),对48个固定点和流动点开展鼠密度调查;统一制定鼠疫监测调查表,对监测执行单位和个人进行现场评估。结果现场监测6县(区)固定点平均鼠密度为2.32%,流动点(菜园地和农耕地)和林地平均鼠密度分别为7.35%和5.01%;监测实际支出平均为29 089元/年;部分县级鼠疫实验室尚未达到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要求,应急装备基本配置参差不齐。结论云南省的鼠疫监测方案应根据家鼠鼠疫监测工作需要,进行合理调整,增加监测经费投入,提高监测效率,为全省分析疫情和科学防治鼠疫提供可靠依据。
- 高子厚梁云宋志忠洪梅杜春红刘正祥
- 关键词:鼠疫监测技术
- 香格里拉县小型兽类寄生蚤群落多样性特征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调查香格里拉县小型兽类体外寄生蚤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特征。方法以香格里拉6个乡镇(海拔2 500-4 900 m)作为调查的空间,采用笼捕(室内)和夹捕(山区)方法进行小兽体表寄生蚤的调查取样,所获资料进行蚤类群落组织水平的测定和比较。结果 2011年6-7月,在该地区不同生境和海拔带中,共捕获小型兽类4目7科14属21种425只,检获寄生蚤334只(3科7亚科15属26种)。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4种不同生境及4个不同海拔梯度带的Shannon-Winner多样性指数分别在1.0322-1.8275之间和1.2608-1.7269之间;Pielou均匀度指数在0.6414-0.6925之间和0.6063-0.6570之间;Simpson优势度指数在0.2557-0.5442之间和0.2999-0.4245;Margalef丰富度指数在1.3138-2.9185之间和1.4980-3.0300之间。不同生境中,林区的蚤类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最高,而优势度指数最低;居民区的蚤类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最低,而优势度指数最高。从海拔垂直带看,以3 500-4 000 m之间寄生蚤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最高,4 000 m以上次之,其他两个垂直带较低;不同生境和海拔带蚤类Whittaker群落相似性指数比较结果为中等不相似或极不相似。结论香格里拉县小型兽类寄生蚤群落物种多样性因生境和海拔的差异而不同,其多样性以林区生境最高,农耕地和高山草甸次之,居民区较低,而蚤类多样性的垂直分布呈现为单峰格局,总体显示出随着海拔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的分布特征。
- 洪梅刘正祥杨桂荣吴爱国王国良宋志忠高子厚
- 关键词:寄生蚤多样性
- 云南省梁河县鼠疫疫源地野外鼠形动物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感染调查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了解云南省梁河县鼠疫疫源地野外鼠形动物嗜吞噬细胞无形体自然感染情况。方法应用单纯随机抽样法,从665份野外鼠形动物肝脾标本中抽取407份,采用巢式PCR对样本进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16SrRNA基因检测,并对扩增产物测序,应用生物软件MEGA7.0将所测序列与GenBank注册的其它无形体属种株进行序列对比分析。结果检测野外鼠形动物3目5科12属17种407只,阳性率为3.19%(13/407),其中大足鼠、黄胸鼠和斯氏家鼠阳性率分别为21.43%(3/14)、6.00%(6/100)和4.94%(4/81),其它鼠形动物均未检测出阳性;不同海拔梯度(P=0.219)、不同性别(χ^2=0.441,P=0.506)及不同生境间(χ^2=0.386,P=0.534)鼠形动物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季节野外鼠形动物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感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4);序列对比分析显示所有样本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收录的国内外部分嗜吞噬细胞无形体16S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达100%,进化分析显示与国内外部分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处同一个分支。结论云南省梁河县鼠疫疫源地野外鼠形动物存在嗜吞噬细胞无形体低度感染。
- 张宏泽朱俊洁俞丹洪汝丹洪梅刘正祥栗冬梅尹家祥
- 关键词:鼠疫疫源地
- 丽江野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布范围的研究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研究丽江野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布范围、特征,主要宿主、媒介,探讨其规律,为鼠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流行病学方法对以5次发现疫情的鹿子村为中心的6个乡镇17个村委会71个村民小组展开调查,采集指示动物血清、啮齿类动物和媒介蚤标本,分离鼠疫杆菌和检测鼠疫F1抗体综合判定。结果判定目前丽江野鼠鼠疫自然疫源地范围约450 km。,为5个乡镇14个村委会49个村民小组。基本掌握了丽江以黄山南溪村委会鹿子村为中心的野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的范围、边界和安全边际。结论丽江野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的位置比较特殊,范围广泛,生态环境较为复杂。动物疫情处于异常活跃状态,开展鼠疫监测、灭鼠灭蚤以及加强疫情"三报",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完全可以防止人间鼠疫的发生。
- 张正飞张福新杨焕马丽华陈福美甘玉珍杨文艳和映天和伟和琼光郭勇和皋陈志军杨立红刘永静王跃武余云高子厚洪梅王国梁龚正达
- 关键词:鼠疫
- 胶体金标法快速检测鼠疫F1抗体的现场应用被引量:9
- 2005年
- 目的了解胶体金标快速检测试剂盒检测鼠疫FI抗体的现场应用。方法按鼠疫快速诊断盒(胶体金标法)的使用说明进行,并与间接血凝微量法(IHA)进行比较。结果检测了来自云南家鼠鼠疫流行区和非流行区血清共335份,检出腺鼠疫病人血清阳性32份,与IHA法结果一致。结论胶体金标鼠疫FI抗体快诊盒诊断鼠疫简便、快速、特异、敏感,便于现场鼠疫监测应用。
- 张洪英洪梅朱虹张丽云杨智明胡晓玲董兴齐
- 关键词:鼠疫抗体胶体金标法
- 云南省巧家县鼠疫疫源地调查及流行风险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对金沙江流域云南省巧家县开展鼠疫疫源地调查,了解鼠疫宿主媒介组成及动物间鼠疫流行情况,探讨鼠疫发生和流行风险,为该地区鼠疫监测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巧家县辖区选取7个乡镇为调查范围,采用笼夜法和夹线法调查小型兽类及其体表寄生蚤,采集宿主动物脏器、血清及其体表寄生蚤样本,同时现场采集鼠疫指示动物血清,对采集到的宿主动物脏器和蚤样本进行鼠疫菌培养检测,采用间接血凝实验(IHA)对宿主动物和指示动物血清样本进行鼠疫F1抗体检测。结果共捕获小型兽类(小兽)3目6科12属23种525只,农耕区优势种群为齐氏姬鼠(31.05%)、北社鼠(13.90%)和微尾鼩(11.43%),居民区优势种群为褐家鼠(66.67%)和黄胸鼠(20.00%);农耕区和居民区鼠密度分别为20.98%和1.00%。捡获小兽体外寄生蚤5科13属15种277匹,优势种群为偏远古蚤(22.02%)、特新蚤指名亚种(20.58%)、迪庆额蚤(18.77%)和方叶栉眼蚤(11.55%),鼠体蚤指数为0.53。采集全部鼠类脏器和蚤类样本均未分离到鼠疫菌。采集犬血清167份和鼠血清15份,IHA检测鼠疫F1抗体均为阴性。结论巧家县有鼠疫主要宿主和主要媒介分布,鼠密度较高,鼠体蚤指数较低。鼠疫宿主动物、媒介蚤类和指示动物均未检测出阳性,可认为近期该地区鼠疫发生和流行的风险不高,有必要进一步加强该地区鼠疫等鼠传疾病的监测防控。
- 洪梅赵文红李玉琼王伟雷代强赵应琼段兴德浦恩念樊荣高子厚王庭清邵宗体
- 关键词:鼠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