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3篇职业病
  • 13篇职业病危害
  • 7篇建设项目
  • 5篇预评价
  • 5篇职业病危害预...
  • 4篇控制效果评价
  • 4篇建设项目职业...
  • 3篇卫生评价
  • 2篇影响因素
  • 2篇职业病危害控...
  • 2篇职业病危害控...
  • 2篇职业病危害控...
  • 2篇职业病危害评...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化工
  • 2篇化工行业
  • 2篇建设项目职业...
  • 1篇电厂
  • 1篇电厂建设

机构

  • 22篇泰州市疾病预...
  • 8篇复旦大学
  • 1篇泰州市卫生监...

作者

  • 22篇沈骏
  • 20篇刘新荣
  • 12篇黄灵
  • 8篇夏昭林
  • 6篇杨建国
  • 5篇汤秀英
  • 4篇吴昌
  • 3篇郭加宏
  • 3篇张萍
  • 3篇马宗兰
  • 1篇金泰廙
  • 1篇姜文忠
  • 1篇朱星星

传媒

  • 7篇工业卫生与职...
  • 4篇职业与健康
  • 3篇中国卫生工程...
  • 1篇中国工业医学...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中华劳动卫生...
  • 1篇职业卫生与应...
  • 1篇上海预防医学
  • 1篇环境与职业医...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4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某重交沥青及燃料油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 明确某重交沥青及燃料油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检查表法、检验检测法、定量分级法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主生产装置的一氧化氮、二氧化氮、苯、二氧化硫、硫化氢、氨、二氧化碳、汽油浓度分别为0.012—0.22、0.02~0.08、0.3—0.8、0.1—0.6、〈0.53、0.13~12、104~345、〈0.1mg/m^3。结论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黄灵刘新荣沈骏
关键词:沥青燃料油控制效果评价职业病危害
某秸杆发电厂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 识别、评价、控制某秸杆发电厂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方法采用类比法与定量分级法进行评价。结果 该建设项目的选址与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卫生辅助用室设置等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在对类比企业检测结果显示,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谷物粉尘为0.7~3.1mg/m^3、谷物灰尘为0.6~2.0mg/m^3、氢氧化钠0.1~1.1mg/m^3、盐酸0.1~6.4mg/m^3、氮氧化物0.1~0.2mg/m^3、一氧化碳5~10mg/m^3、二氧化碳280~345mg/m^3,存在噪声、高温热辐射、工频等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结论 该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是可以预防的,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该项目是可行的。
黄灵刘新荣沈骏
关键词:建设项目预评价职业病危害
某氯乙酸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被引量:1
2007年
沈骏黄灵刘新荣
关键词:卫生评价氯乙酸职业病危害
某氯碱企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被引量:1
2007年
采用类比法与定量分级法对某氯碱企业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该项目虽存在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但若严格执行职业病危害防护“三同时”,工程投产后将能达到预防职业病危害的预期效果。
刘新荣黄灵沈骏
关键词:氯碱建设项目预评价职业病危害
某苯酐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识别、分析与评价某苯酐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提出可行性的防护补充措施。方法采用检查表法、类比法相结合的原则,对拟建工程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防护措施进行定性及定量评价。结果该拟建项目正常生产过程中识别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化学毒物和物理因素。其中类比检测化学毒物、噪声等均符合接触限值要求,粉尘1个点超标(包装机下料处粉尘浓度10.2 mg/m3)。结论该项目为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在正常生产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可以预防和控制,从职业病防护角度考虑,该拟建项目是可行的。
黄灵刘新荣沈骏
关键词:苯酐建设项目预评价职业病危害
泰州市乡镇计划生育指导站消毒效果调查
2004年
马宗兰刘新荣沈骏
关键词:消毒管理医院感染
1993~2002某开发区化工行业职业伤害上报现状调查分析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分析职业伤害报告现状和有关影响因素。 [方法 ]对某开发区 1993~ 2 0 0 2年间发生的职业伤害上报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结果 ]该区实际年均职业伤害发生率为 3 5 7 3× 10 -5;上报率为 3 0 8% ,上报年均职业伤害发生率为 110 2× 10 -5;农民工和临时工的职业伤害上报率低 ,分别为实际发生率的 6 0 %和 3 1 6% ;独资、私营和小型企业上报率低 ,分别为实际发生率的 2 3 7%、15 9%和 11 9% ;参保企业上报率相对较高 ,也仅为实际发生率的 42 9%。上报的职业伤害中 ,错报率为 45 5 %。宣传教育不力是影响上报的主要原因 ( 3 1 1% )。 [结论 ]影响职业伤害上报的原因较多。提高职业伤害上报率应从加强法律法规教育、提高企业经营者的守法意识和增强职工自我保护意识等方面综合考虑。
刘新荣杨建国沈骏马宗兰张萍吴昌金泰廙夏昭林
关键词:开发区化工行业影响因素
1993~2002年某化工开发区职业伤害直接成本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 探讨职业伤害直接成本 (directcost ,DC)的影响因素 ,控制职业伤害DC的增长。方法 应用多因素分析对某化工区 1993~ 2 0 0 2年职业伤害DC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影响职业伤害罹难者门诊费用的因素有年龄、性别、伤害程度、企业规模以及企业经济类型等 ;企业经济类型、文化程度、伤害发生年份、伴随疾病以及伤害程度既能对住院费用有直接影响 ,又通过工资和 (或 )住院天数间接影响住院费用 ;而性别、企业规模、医院级别、是否手术以及就业类型等仅通过住院天数和 (或 )工资对住院费用发生间接作用 ;年龄直接影响着住院费用 ,没有间接作用。结论 有关部门应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控制职业伤害DC。
刘新荣杨建国郭加宏汤秀英沈骏吴昌夏昭林
关键词:化工行业
1993~2002年某化工开发区职业伤害直接成本回顾性分析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 探讨某化工区职业伤害直接成本 (directcost,DC)大小及分布规律。方法 应用经济学和流行病学方法对某化工区 1993~ 2 0 0 2年间职业伤害DC进行分析。结果 该化工区 10年间职业伤害DC为32 0 90万元 ,罹难者人均DC为 4 6 91 5 2元 ;重伤罹难者人均的DC较大 ,轻伤 (住院 )罹难者的DC占总DC构成比最大 ;DC行业顺位前 3位的是化工原料、染料涂料和化学试剂助剂 ;小型企业、独资和私营企业罹难者的人均DC较其他类型企业罹难者的人均DC小 ;DC致害方式顺位前 3位是碰撞、灼烫和坠落 ;临时工、农民工罹难者较其他就业类型罹难者的人均DC小 ,而DC却高于其他就业类型的罹难者 ;轻伤人均DC时间曲线上升缓慢 ,而死亡和重伤人均DC时间曲线上升较明显 ;人均DC与职业伤害发生时间呈明显正相关。结论 该化工区职业伤害DC较大 。
刘新荣杨建国沈骏汤秀英郭加宏刘玉平夏昭林
关键词:卫生经济学
某化工开发区职业伤害间接成本分析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 更深层次地评估职业伤害成本。方法 将全球疾病负担评价指标 (DALY)和人力资本法有机结合 ,对某化工区 1993~ 2 0 0 2年间发生的 6 84例职业伤害罹难者的间接成本 (IDC)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该化工区 1993~ 2 0 0 2年的职业伤害IDC约为 10 76万元 ,2 0 0 2年职业伤害IDC占该化工区同年GDP的 0 74 % ;死亡罹难者比重伤、轻伤罹难者的人均IDC大 ;职业伤害IDC行业顺位居前 3位的是化工原料、染料涂料以及化学试剂助剂 ;小型企业、国有 /集体企业罹难者的人均IDC大于其他类型企业罹难者的人均IDC ;小型企业、独资和私营企业IDC大于其他类型企业 ;人均IDC致害方式顺位居前 3位是中毒、爆炸和坠落 ,IDC致害方式顺位居前 3位是碰撞、坠落和中毒 ;低年龄组人均IDC大于高年龄组 ,2 0~岁年龄组IDC最大 (6 37 2 4万元 ) ;人均IDC男性 (1 70万元 )大于女性 (1 2 1万元 ) ;临时工和农民工人均IDC小于正式工和合同工 ;自 1998年起 ,IDC时间曲线有下降趋势。结论 该化工区职业伤害IDC较大 。
刘新荣杨建国郭加宏汤秀英马宗兰张萍沈骏夏昭林
关键词:DALY人力资本法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