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文华
- 作品数:5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曲阜师范大学东方语言与翻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更多>>
- 春晚小品《扶不扶》情景语境与幽默效果分析
- 2015年
- 春晚小品《扶不扶》语言幽默,内容发人深省,播出后得到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和称赞,其原因值得探究。本文从情景语境理论角度出发,分析小品中人物的语类模式和语篇文化背景,探究该小品产生如此巨大幽默效果的独特魅力。
- 汤文华
- 关键词:喜剧小品情景语境话语分析
- 《论语》英译的转喻分析
- 2014年
- 转喻是人类一种重要的认知方式,其本质是以一个实体代指与其关系相近的另一实体。翻译是对源语信息进行处理,并将其转换和替换为目的语的过程,是译者思维和认知方式的体现。由于文化背景和翻译目的存在差异,不同的译者对同一源语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认知。在一定程度上,他们得出的译本只反映自己对源语的部分理解,所以从认知角度看,翻译也是一种"部分代整体"的转喻。笔者以理雅各和辜鸿铭英译本为例,从翻译的转喻视角出发,对比和分析他们对《论语》中部分概念的转喻翻译策略以及在翻译过程中他们对语言的转喻选择。
- 汤文华
- 关键词:转喻《论语》理雅各辜鸿铭
- 《论语》中致使结构及其英译研究——基于语料库的统计与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基于自建的《论语》单语料库和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对《论语》中的致使结构进行调查统计与描写分析,并对两个《论语》英译本中的致使句翻译进行探究。通过语料库工具统计与分析,发现《论语》中致使句在各篇章分布悬殊主要与相应篇章的内容有关,同时总结译者在翻译致使结构时所采用的翻译方法,希望为古汉语致使句的英译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 汤文华范敏
- 关键词:语料库《论语》英译语义分析翻译方法
- 多模态隐喻视角下解读春晚小品《扶不扶》被引量:2
- 2015年
- 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语言只是其中一种外在表现,多模态隐喻突破了概念隐喻纯语言模态的限制,转向研究图像、音乐、非语言声音和动作等其他的模态。文章以春晚小品《扶不扶》为研究对象,从多模态隐喻角度探讨小品中道具、人物表演以及语言的隐喻和转喻对语篇构建的整体意义,以拓宽多模态隐喻研究的语类范畴。
- 汤文华
- 关键词:多模态隐喻小品语篇构建
- 符际翻译视角下蔡志忠《论语》漫画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作为中国文化的主要代表,《论语》是国内外学者英译最多的典籍之一,在众多英译本中,蔡志忠的中英版《论语》漫画最为畅销.其原因在于蔡志忠以漫画形式将其中深奥的哲理明了化,即用非语言符号系统诠释儒家思想.借助雅各布森的符际翻译理论,指出蔡志忠《论语》漫画中的图像符号作为一种非语言符号,可以成为解释中国典籍外译的手段,从而引导我们对《论语》跨文化传播的多维度思考.
- 汤文华
- 关键词:符际翻译跨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