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汤京龙

作品数:73 被引量:211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 3篇标准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3篇医药卫生
  • 8篇一般工业技术
  • 7篇金属学及工艺
  • 6篇理学
  • 4篇机械工程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生物学

主题

  • 19篇纳米
  • 14篇纳米银
  • 11篇医疗器械
  • 11篇器械
  • 10篇纳米银颗粒
  • 9篇毒性
  • 9篇细胞
  • 7篇羟基磷灰石
  • 7篇纳米羟基磷灰...
  • 7篇瓣膜
  • 6篇心脏
  • 6篇心脏瓣膜
  • 6篇脉动流
  • 5篇动脉
  • 5篇形状记忆
  • 5篇形状记忆合金
  • 5篇植入
  • 5篇植入物
  • 5篇体外
  • 5篇人工心脏

机构

  • 38篇中国食品药品...
  • 34篇中国药品生物...
  • 15篇北京大学
  • 11篇北京科技大学
  • 6篇温州医学院
  • 3篇海门市人民医...
  • 2篇国家食品药品...
  • 2篇江阴贝瑞森生...
  • 2篇甘肃省医疗器...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广东省医疗器...
  • 1篇天津市医疗器...
  • 1篇山东省医疗器...
  • 1篇苏州心伴测试...
  • 1篇江阴法尔胜佩...
  • 1篇上海市医疗器...
  • 1篇有研医疗器械...
  • 1篇先健科技(深...
  • 1篇上海微创医疗...

作者

  • 73篇汤京龙
  • 26篇奚廷斐
  • 26篇王硕
  • 21篇刘丽
  • 15篇王春仁
  • 12篇王建宇
  • 10篇陆颂芳
  • 9篇王健
  • 8篇熊玲
  • 8篇苑富强
  • 7篇周国凤
  • 7篇李佳戈
  • 6篇周亮
  • 5篇徐红
  • 5篇母瑞红
  • 4篇王越
  • 3篇冯晓明
  • 3篇李静莉
  • 3篇王迎
  • 3篇邵安良

传媒

  • 10篇北京生物医学...
  • 7篇中国药事
  • 6篇中国医疗器械...
  • 5篇中国医疗器械...
  • 4篇药物分析杂志
  • 4篇生物医学工程...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4篇第二届生物材...
  • 3篇首届生物材料...
  • 2篇无机化学学报
  • 2篇辐射研究与辐...
  • 2篇中国生物医学...
  • 1篇中国生物医学...
  • 1篇材料热处理学...
  • 1篇金属功能材料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透析与人工器...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组织工程与重...
  • 1篇中华疝和腹壁...

年份

  • 3篇2025
  • 2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5
  • 3篇2014
  • 8篇2013
  • 9篇2011
  • 3篇2010
  • 10篇2009
  • 8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无源外科植入物 Ⅰ型胶原蛋白植入剂
柯林楠付步芳王健汤京龙陈丹丹冯晓明王春仁
羧甲基壳聚糖膜的生物学评价与降解模型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将三种羧甲基壳聚糖膜放置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管子中,两端滤膜封口,埋植于大鼠背部皮肤,采用相同膜作为对照观察组,定期取样,进行组织病理观察;发现羧甲基壳聚糖膜可以诱导巨噬细胞增殖和纤维化,同时证明利用管子埋植可以有效应用于羧甲基壳聚糖膜的体内降解;通过细胞毒性试验,发现羧甲基壳聚糖膜不产生细胞毒性,而且细胞毒性不会因为羧甲基壳聚糖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周贵奚廷斐郑裕东汤京龙郑琪
关键词:羧甲基壳聚糖SD大鼠降解病理
冠脉支架的长期加速腐蚀疲劳测试被引量:6
2008年
目前,在我国对血管内支架体外的腐蚀疲劳测试还没有开展,本文在符合相关标准下,设计了一套针对冠脉支架的体外腐蚀疲劳的测试方法。测试条件近似模拟人体血管内环境:支架放置在乳胶管中,测试液体为37℃的NaCl溶液,径向应变接近人体自身血管内情况。整个测试在60 Hz的频率下,进行了4×个循环的加速疲劳试验,实验循环次数按70次/分的循环次数换算成人体时间相当于植入体内10年。并在此方法下,对12只不锈钢制球囊扩张冠脉支架进行腐蚀疲劳测试,首先初步验证了方法,其次在疲劳试验前和试验后分别用扫描电镜对支架的整体结构和表面特征进行检查,比较支架是否有因腐蚀疲劳试验而产生了结构损坏和表面损伤,从而展示了不锈钢冠脉支架抗腐蚀疲劳的性能,并对疲劳后损伤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最后对血管内支架的发展提出了一点建议。
王建宇李佳戈汤京龙陆颂芳奚廷斐
关键词:冠脉支架不锈钢
纳米羟基磷灰石在小鼠体内分布特性
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AP)比普通的HAP晶体与人体内的HAP结构更相似,所以具有更好的骨结合和骨诱导性。因此,纳米羟基磷灰石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但已有报道,纳米颗粒容易穿越一些生理屏障进入...
汤京龙熊玲王硕王建宇刘丽李佳戈苑富强奚廷斐
关键词:纳米羟基磷灰石骨诱导性
文献传递
欧盟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实施进展
2025年
欧盟在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全球协调工作中发挥了引领的作用。文章介绍了欧盟唯一标识制度的背景以及唯一标识法规的基本框架,重点分析了欧盟在制度实施中所特有的要求,并结合我国唯一标识的实施现状提出建议。旨在为我国企业产品出口欧盟、我国后续唯一标识制度实施以及其他监管决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易力杜江南吕原原汤京龙朱炯
关键词:可追溯性
银纳米颗粒对神经元的毒性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银纳米颗粒对神经元毒性的剂量-效应关系,探索银纳米颗粒对神经元的毒性机理。方法首先培养一种活性好、生长状态优良的原代神经元,将不同浓度(2.5~500μg/mL)的银纳米颗粒加入神经元中作用24h后,通过MTT法计算细胞增殖率,并分析不同浓度的银纳米颗粒对神经元毒性的剂量-效应关系。结果在25~250μg/mL范围内,细胞数量与形态呈现不同的变化,银纳米颗粒浓度与细胞增殖率呈负相关。结论在25~250μg/mL的浓度范围内,银纳米颗粒对神经元细胞的毒性呈剂量-效应关系。
周国凤汤京龙熊玲周亮许建霞邵安良杨丽娜陈艳梅李雪飞奚廷斐
关键词:银纳米颗粒神经元毒性
不同粒径银粒子的体外细胞毒性比较被引量:21
2007年
目的 比较纳米银粉末与微米银粉末体外细胞毒性的差异,并初步探讨毒性机制与粒径大小的相关性.方法 四种不同粒径银粒子通过扫描电镜确定其粒径分布后,制备成不同浓度的含银培养液与L929细胞接触培养,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其形态,采取MTT(四唑盐)比色法量化细胞毒性,计算相对增值率(RGR),并进行毒性评价.结果 当银浓度在一定范围内(2.5~25)μg//mL,纳米银粒子呈现轻微细胞毒性(0~1)级,RGR与含银量呈量-效关系;随着浓度增高到大于50μg/mL时,与之共培养的细胞,形态上发生较大改变,显示明显的细胞毒性,量-效相关性也随之消失.粒径较小的微米银在银浓度达到250μg/mL时显示明显的细胞毒性.而粒径较大的两组微米银粒子在所有试验浓度下,共培养的细胞生长良好,未见明显的细胞毒性.结论 粒径不同的银粒子的体外细胞毒性有较大差异.同等剂量下,纳米级的银粒子和粒径较小的微米级银粒子,比粒径较大的微米级银粒子的体外细胞毒性更大.
熊玲蒋学华陈亮汤京龙奚廷斐
关键词:纳米银MTT比色法
接触性创面敷料性能评价用标准试验模型 第6部分:评价促创面愈合性能的动物2型糖尿病难愈创面模型
本标准规定了动物2型糖尿病难愈创面模型。本标准适用于难愈性创面敷料促创面愈合性能的评价。
主要 孙立魁汤京龙 顾铭 车国喜 康瑞娟 王硕 展荣凯
一种新型介入瓣膜脉动流性能的初步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本文对一种国产新型介入瓣膜(HVPMIT)的体外脉动流性能进行了初步评价,并就该方法对HVPMIT的适用性进行了初步探索。试验中以国产HVPMIT为试验样品、进口的常规生物瓣为对照样品,根据ISO5840-2005和GB 12279-2008标准列出的方法,采用人工心脏瓣膜脉动流测试仪测定了试样的脉动流参数(包括平均跨瓣压差、返流百分比和有效开口面积)。结果显示,在模拟心输出量为5L/min时,HVPMIT的返流百分比高达13%,显著高于对照瓣,显示其发生了瓣周漏。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因为HVPMIT在植入体内时不需缝合,因此在HVPMIT支架外侧没有缝合环。当将HVPMIT夹持在试验仪器上时夹持垫片和HVPMIT支架间有明显缝隙,所以导致瓣周漏的发生。这说明,HVPMIT在外形、结构、在心脏上的固定方式、临床的手术方法等方面和传统的心脏瓣膜有明显的区别。必须根据其自身的特点,设计和建立适用的检测方法来科学客观地评价HVPMIT的性能。
汤京龙王硕刘丽王健王春仁
关键词:瓣周漏
贻贝粘蛋白中多巴氧化还原状态表征方法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对高效液相色谱法表征贻贝粘蛋白中多巴氧化-还原状态可行性进行研究。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Arnow法和考马斯亮兰法测定贻贝粘蛋白中多巴含量及蛋白质含量。结果随着氧化时间延长,贻贝粘蛋白样品中蛋白含量不变,还原态的多巴含量下降。加速氧化和自然存放样品的色谱峰保留时间均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发生偏移,与多巴的氧还还原状态变化有关。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用来表征贻贝蛋白的氧化还原程度,对于产品设计研发与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柯林楠汤京龙宋茂谦高敏陆云龙赵帅旗闭静秀何利中母瑞红
关键词:多巴高效液相色谱法氧化还原状态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