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亚军

作品数:8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艺术
  • 2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电影
  • 2篇悬念
  • 2篇影视
  • 1篇电视
  • 1篇电视连续剧
  • 1篇电影《赵氏孤...
  • 1篇电影电视
  • 1篇电影史
  • 1篇电影艺术
  • 1篇电影资料
  • 1篇电影资料馆
  • 1篇多媒介
  • 1篇悬念设置
  • 1篇学者
  • 1篇艺术
  • 1篇影视艺术
  • 1篇影视作品
  • 1篇影像
  • 1篇影像风格
  • 1篇原野

机构

  • 8篇中央戏剧学院

作者

  • 8篇武亚军
  • 1篇戴琪

传媒

  • 2篇四川戏剧
  • 2篇北京电影学院...
  • 1篇电影艺术
  • 1篇当代电影
  • 1篇剧影月报
  • 1篇艺术评论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17
  • 2篇2015
  • 3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类型范式·书写策略·接受分析 评电影《绑架者》被引量:1
2017年
电影《绑架者》作为犯罪题材影片,具有明确的类型化风格,笔者试图从类型创作、类型书写、类型呈现与类型接受四个层面,就影片范式与惯例创作、悬念设置、空间与视觉风格、个性表达与类型接受等方面展开分析、提出客观评价,进行类型片本土化创作的对比阐释,为其类型书写提供一条有待商榷的转变之径与策略之思。
武亚军
关键词:悬念设置观众接受
“时限”:情节剧电影的一种创作手段被引量:1
2015年
在情节剧电影中,"时限"的设定既能使剧中任务更为迫切和艰难,悬念更为具体和强烈,也能让故事的矛盾冲突更加尖锐,剧作结构更加紧凑,并使人物为完成这个最高任务而积极行动,从而有效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就是结构情节剧电影的最基本方式。因此,"时限"是情节剧电影的一种重要创作手段。
武亚军
关键词:悬念
表演文本的多媒介场域迁移与再造被引量:4
2022年
在新传播环境下,表演文本已经不仅仅是叙事文本系统的子系统,而是受到媒介影响,从“艺术场域”中的“艺术文本”逐步迁移和再造为“泛屏场域”中的“媒体文本”、“互动场域”中的“社交文本”。表演文本的形态与意涵也随着这种迁移与再造差异迥然,并呈现出泛屏化、流动性、参与性等特性。其中“泛屏场域”和多元身份的文本“读者”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直接促发了表演文本的高传播度和形态裂变。
武亚军胡鑫
关键词:电影场域
曹禺剧本创作精神准备散论略析
2011年
一部剧本的创作,要经历构思、写作、修改等不同阶段。而剧本构思阶段的精神准备作为剧本创作的重要一环.却往往被许多创作者忽视。曹禺,中国现代剧坛的巨擘,创作了《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等不朽名剧,虽在大量的谈话、讲话中,对戏剧作品的结构、语言等诸多创作细节都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却鲜有系统的戏剧理论或编剧法的理论文章遗世,只可谓为创作“散论”
武亚军
关键词:剧本创作论略《北京人》《原野》
戏剧经验 表演传统 文学精神——第十二届中国电影史年会综述
2024年
2023年10月28—29日,由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与中央戏剧学院联合主办,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电影史学研究部、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中央戏剧学院影视艺术与传媒文化研究中心承办的第十二届中国电影史年会隆重举行。在一天半的时间里,一百余位专家学者和青年研究者,以求真求知的精神。
武亚军
关键词: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艺术中国电影史影视艺术电影电视
全能俯视下的平行视角表达——略析电视连续剧《东方》的文本建构
2011年
英国著名学者E.H.卡尔曾经在《历史是什么》中转引他人的话说:"历史学家的主要任务不在于记录,而在于评价;因为,假如历史学家不评价的话,他又如何知道哪些东西值得记录呢?"作为一个文艺作品的创作者,其任务显然与历史学家的任务不同,创作者要通过一系列有秩序的具有情感意义的符码描述历史事件,甚至表达自己对历史的态度,这就构成了历史题材作品。
武亚军
关键词:电视连续剧文本建构历史学家文艺作品著名学者
电影《赵氏孤儿》的改编对原著悲剧精神的消解被引量:1
2011年
将已有的文学或戏剧作品改编成为影视形式,一直是影视作品素材攫取的重要手段。但是,改编的原则和基本规律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归纳起来,对原作进行改编的态度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忠于原作”的态度.一是在保持原作“精神实质”的基础上进行改编者诠释式的改造。
武亚军
关键词:作品改编《赵氏孤儿》悲剧精神原著电影影视作品
《天将雄师》:“个人化”的视听想象与武侠表述
2015年
《天将雄师》在延续李氏武侠创作风格的同时,过于"个人化"的视听想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影片自我逻辑的建立与发展,割裂了叙事的真实性。影片中所构建的以"绝对男性"为主导的武侠世界与域外国家想象,亦在表述之中呈现出式微之势。
武亚军戴琪
关键词:武侠电影视听语言风格化影像风格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