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友宝

作品数:29 被引量:103H指数:5
供职机构: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细胞
  • 7篇亚群
  • 6篇细胞亚群
  • 6篇淋巴
  • 6篇淋巴细胞
  • 6篇流式细胞
  • 6篇流式细胞术
  • 5篇淋巴细胞亚群
  • 5篇结核
  • 4篇血清
  • 4篇耐药
  • 4篇肺炎
  • 4篇杆菌
  • 3篇结核杆菌
  • 3篇患儿
  • 3篇多重耐药
  • 3篇肺炎支原体
  • 3篇ΓΔT细胞
  • 3篇T淋巴细胞
  • 3篇T淋巴细胞亚...

机构

  • 23篇蚌埠市第一人...
  • 8篇蚌埠医学院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蚌埠医学院第...
  • 1篇免疫学教研室
  • 1篇蚌埠市传染病...

作者

  • 29篇梁友宝
  • 13篇常滋毓
  • 7篇李柏青
  • 6篇梁华
  • 5篇衡二虎
  • 5篇陈尧
  • 3篇王中安
  • 2篇陈勇
  • 2篇郭普
  • 2篇王清云
  • 2篇朱穆善
  • 2篇彭美玉
  • 2篇张梦兰
  • 2篇张珍
  • 1篇吴纪霞
  • 1篇张娟
  • 1篇张惠
  • 1篇余杨
  • 1篇王慧
  • 1篇吴俊英

传媒

  • 5篇淮海医药
  • 5篇蚌埠医学院学...
  • 2篇医学动物防制
  • 2篇国际免疫学杂...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安徽医学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泰山医学院学...
  • 1篇安徽医药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分子诊断与治...
  • 1篇实用检验医师...
  • 1篇求医问药(下...
  • 1篇云南中医药大...
  • 1篇中国细胞生物...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6篇2011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革兰氏阴性菌感染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变化及意义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革兰氏阴性菌感染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变化。方法收集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8月至2019年1月革兰氏阴性菌感染患者35例,健康对照组35例,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35例经血培养确定为阳性的革兰氏阴性菌感染患者及健康对照组人群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用特定蛋白分析仪检测外周血C反应蛋白,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降钙素原,并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35例革兰氏阴性菌感染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52.25±21.63)比(1.23±0.68)]、白细胞总数[(12.41±7.21)×10^9/L比(7.85±1.14)×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6.35±21.14)%比(67.66±6.08)%]、C反应蛋白[(59.91±17.04)mg/L比(3.34±1.48)mg/L]和降钙素原[(27.03±12.65)ng/L比(0.15±0.02)ng/L]都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可作为临床鉴别细菌感染提供参考依据。
梁友宝常滋毓张梦兰段友红衡二虎吴孟洁
关键词:CD64流式细胞术降钙素原
腹泻患儿A群轮状病毒感染300例检测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了解本地区腹泻患儿的轮状病毒(RV)感染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300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采用胶体金法轮状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检测A群RV抗原,同时对粪便进行显微镜镜检。结果300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检测到RV抗原阳性112例,阳性率占37.33%,<6个月、6个月~2岁、2~5岁3个年龄段的RV检出率分别为21.43%、43.58%和16.67%,RV感染的高发年龄组为6个月~2岁,在112例RV阳性标本中,镜检脂肪球阳性和白细胞阳性分别为53例和12例,分别占RV阳性例数的47.32%和10.71%。结论 A群RV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6个月~2岁的婴幼儿是A群RV感染的高危人群。
梁友宝朱穆喜
关键词:轮状病毒腹泻粪便
血清神经丝蛋白轻链对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2
2021年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丝轻链蛋白(NfL)与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正常健康体检者60名(HC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病人60例(AIS组),利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进行评定为PSCI病人60例(PSCI组),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NfL含量,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MoC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 index,BI)、改良Rankin量表(mRS)神经心理评估和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血清NfL在HC组、AIS组和PSCI组的含量有显著差异,神经系统损伤越重NIHSS评分越高,NfL含量越高(r=0.724,P<0.01);生活自理能力越差,BI分数越低,NfL含量越高(r=-0.670,P<0.01);认知功能越差,MoCA评分越低,NfL含量越高(r=-0.707,P<0.01);不同认知障碍NfL含量不同,轻度认知障碍NfL含量低于中重度(P<0.05);血清NfL含量与mRS呈正相关关系(r=0.501,P<0.01),血清NfL含量越高,神经恢复功能越差。高脂血症、高血压史、糖尿病、卒中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化指标中高同型半胱氨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SCI的NfL含量ROC曲线下面积为0.810(P<0.01)。结论:NfL可作为早期诊断PSCI发生的生物标志物和预测PSCI严重性的新兴标志物,对PSCI的早发现、早防治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吴纪霞温振东梁友宝张珍董雪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卒中后认知障碍
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DNA检测结果分析
2018年
目的分析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DNA检测结果及与相关检验的一致性。方法对我院就诊的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咽拭子肺炎支原体DNA检测,并采集静脉血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及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结果 1245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咽拭子标本中肺炎支原体DNA阳性96例,阳性率为7.71%,其中1月~3岁组阳性率占5.19%,>3~6岁组阳性率占14.48%,>6~14岁组阳性率占34.42%,1月~3岁组阳性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6例肺炎支原体DNA阳性患儿检测其肺炎支原体抗体结果分别为阴性53例,占55.21%,阳性43例,占44.79%,其中1∶40阳性6例,占6.25%,1∶80阳性12例,占12.50%,1∶160阳性25例,占25.04%;1∶160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6例肺炎支原体DNA阳性患儿检测C-反应蛋白数值>5.0共26例,占27.08%;而白细胞(WBC)总数、淋巴细胞(L)比值、中性粒细胞(N)比值的均值分别为8.80×10~9[参考范围:(4.00~10.00)×10~9]、38.36%(参考范围:18.30%~47.90%)和49.63%(参考范围:41.00%~74.30%),均在参考范围之内。结论学龄前及学龄儿童是肺炎支原体感染易感好发人群,3岁以上患儿感染率较高,咽拭子肺炎支原体DNA检测与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符合率较低。
梁友宝王中安常滋毓吴珊珊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DNA检测呼吸道感染
CD64、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α对新生儿早期细菌感染诊断意义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早期细菌感染时CD64、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α指标变化。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1年1月本院76例经检验科微生物室血培养确定是否为阳性感染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其是否早期细菌感染者分为研究组(感染者新生儿)和对照组(非感染者新生儿)两组,每组各38例。检测并比较两组新生儿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同时通过流式分析软件计算出CD64感染指数,用ROC曲线分析中性粒细胞CD64感染指数感染灵敏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结果两组新生儿的中性粒细胞数(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感染指数、白细胞总数(WB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性粒细胞CD64感染指数ROC曲线下面积为0.94,95%区间0.89-0.99,最大约登指数0.79。结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感染指数、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以成为新生儿细菌感染新的联合检测指标,为临床鉴别细菌感染提供参考依据。
梁友宝常滋毓王强生陈守斌孙蓓蓓彭欣楠
关键词:CD64流式细胞术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急性加重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6
2022年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耐药性及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治疗AECOPD下呼吸道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20年12月156例AECOPD病例,根据是否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分为研究组106例,对照组50例。针对痰培养和药敏实验的结果分析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制定调查表收集病例临床资料,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AECOPD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106例病例检出120株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构成比为91.7%,革兰阳性菌和真菌构成比分别为7.5%和0.8%。鲍曼不动杆菌对不同种类抗生素耐药率普遍较高(34.6%~100.0%),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碳青霉烯类耐药率相对较低(6.1%~21.9%),4种菌对哌拉西林、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出现较高的耐药率(36.3%~90.0%)。单因素和多因素回顾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长(>14 d)、抗生素使用天数、合并糖尿病、合并低蛋白血症、ICU入住史是AECOPD下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ECOPD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住院时长(>14 d)、抗生素使用天数、合并糖尿病、合并低蛋白血症、ICU入住史是AECOPD下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医生要提早预防、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
段友红梁友宝乔林爽常滋毓夏新红陈尧
关键词:AECOPD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耐药性
某三甲医院2019⁃2022年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流行病学特征
2024年
目的分析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至2022年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原学特征。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蚌埠市儿童医院入住的8333例CAP患儿为研究对象,采集患儿的鼻咽拭子、痰或静脉血,检测流感病毒A(FluA)、流感病毒B(FluB)、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副流感病毒1(PIV1)、副流感病毒2(PIV2)和副流感病毒3(PIV3)、细菌和肺炎支原体(MP),并记录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结果患儿以男童为主(61.27%),1~23月龄患儿占比最高,达到59.33%。冬季入院患儿3348例,占比40.18%,高于其它季节。入院患儿以非重症和良性结局患儿为主;细菌、病毒、MP和合并感染检出总数分别为119(2.17%)、1394(25.44%)、3022(55.15%)、945(17.24%),总病原体检出率为65.76%(5480/8333)。患者数、总细菌数、呼吸道病毒、MP和合并感染数在不同年份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FluA和PIV3合并感染占自身全部检出率百分比分别为31.58%、31.53%,位居前两位。945例合并感染中,MP合并感染392(41.48%)例,占比最多;2种病原体合并感染901例,占比最高(95.34%),其中合并感染模式又以病毒+MP最多(82.12%);PIV1、PIV2、PIV3、Flu A、RSV、细菌、合并感染检出量在1~23月患儿中显著多于2~4岁和≥5岁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P在≥5岁儿童检出量高于其它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luB和ADV各年龄段检出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MP、PIV1、PIV2、PIV3秋季检出最多,FluA、FluB、RSV和细菌冬季检出最多。结论临床诊疗中要注意病原体在不同年龄和季节的检出性差异,以及多种病原体的合并感染。
段友红郭普梁友宝常滋毓陈尧
关键词: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流行病学特征
住院患者梅毒血清学试验结果分析
2014年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系统性性传播疾病,人体感染梅毒螺旋体后会产生非密螺旋体抗体和密螺旋体抗体,前者为类脂质抗体是非特异性抗体,后者为特异性IgG 或 IgM 混合抗体[1]。常用的血清学检测试验有快血反应素试验(RPR)、血清不加热的反应素玻片试验(USR)、甲苯胺红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TRUS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TPPA 等,现将我院2011-2013年住院患者梅毒血清学试验结果分析如下。
梁友宝常滋毓余杨王清云
关键词:梅毒血清学住院患者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螺旋体抗体梅毒螺旋体非特异性抗体
蚌埠地区某三级医院2015—2017年多重耐药菌监测分析被引量:18
2019年
目的了解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多重耐药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多重耐药菌的控制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分离到的790株多重耐药菌,对产超广谱β内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氏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碳青霉烯酶的鲍曼不动杆菌(CR-AB)统计其标本来源和种类,按年份分析其检出率及耐药性。结果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547株,CR-AB 142株,MRSA 101株,共计790株,占总分离株的23.3%;标本来源科室主要有普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泌尿外科、呼吸内科;标本种类主要有痰、血液、尿液、脓液;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近三年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噻肟、头孢唑肟的耐药率都在90.0%以上,氨曲南的耐药率也在70.0%以上,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敏感率均在99.0%以上;近三年间MRSA对阿米卡星保持较低的耐药率(4.0%~9.4%),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在15.0%~32.0%之间,替考拉宁、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尚未发现耐药株;2015—2017年CR-AB除了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相对较低之外,对其他主要抗生素的耐药性几乎达到90.0%以上,多黏菌素未发现耐药株。结论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细菌耐药情况依然严峻,必须采取多种措施,严格遏制多重耐药菌的扩散和传播。
段友红张梦兰夏新红常滋毓陈尧梁友宝
关键词:多重耐药菌抗菌药物
肺结核患者外周血中分泌IL-9的淋巴细胞亚群的探讨
研究背景: L-9长期以来被认为是由TH2类细胞产生的,可作用于多种炎症细胞和组织细胞,产生不同的生物学效应,在过敏性哮喘和寄生虫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IL-9既是一种T细胞生长因子,又可作用于B细胞,在免疫球蛋白的调控中...
梁友宝
关键词:IL-9结核杆菌ΓΔT细胞流式细胞术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