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雅
- 作品数:7 被引量:86H指数:3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乌司他丁治疗老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治疗老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96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以及连续血液滤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乌司他丁治疗。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水平,记录两组治疗前后APACHE II评分、病死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TNF-a、IL-1、IL-6水平有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APACHEII评分均有所降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连续血液滤过的基础上应用乌司他丁治疗老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具有较好疗效,可改善患者预后。
- 林雅陈志鹏
- 关键词:乌司他丁连续血液滤过老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疗效预后
- 胃癌术后营养不良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分析胃癌术后3个月出现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3月我院手术治疗的263例胃癌患者,采用患者主观整体评估量表(Patient-generated subjective globe assessment,PGSGA)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建立营养不良的风险预测模型,并选取58例患者验证预测模型的效果。结果胃癌术后3个月有60例(22.8%)患者出现营养不良。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术前营养不良、全胃切除、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辅助化疗是发生术后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术前营养不良、全胃切除、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辅助化疗是术后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本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49,灵敏度为81.3%,特异度为80.0%。模型验证结果:灵敏度为80.0%,特异度为89.6%,提示其预测效果较好。结论胃癌术后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医护人员可根据预测模型判断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风险,及时对高危患者采取强化营养支持。
- 杨眉余家密林雅焦永娟青菁
- 关键词:胃癌营养不良高危因素
- “互联网+”肿瘤患者健康教育方案的构建被引量:65
- 2017年
- 构建互联网与专业护理知识相结合的"互联网+"肿瘤患者健康教育方案,包括"互联网+"肿瘤患者住院期间健康教育方案和"互联网+"肿瘤患者出院后健康教育方案2部分。患者住院后,医院信息系统及消息管理系统自动提取患者相关信息,并及时通过微信或APP进行健康教育内容推送,为患者提供精准、个性化的健康教育。"互联网+"肿瘤患者健康教育方案充分发挥了信息化技术在互联互通、信息共享、远程服务以及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方面的作用,较好的服务于患者、临床医务工作者和管理者。
- 骆惠玉张风贞齐榕林雅
- 关键词:计算机通信网络肿瘤患者健康教育
- 微信平台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器械交接回收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 基于微信平台降低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器械交接回收过程中的缺陷率,提高手-供双方工作效率,提升满意度。方法选取消毒供应中心2021年3月至2021年5月回收达芬奇机器人器械45套共计295件器械为A组,2021年6月至2021年9月共计回收达芬奇器械60套共计301件器械为B组。分别采取常规现场交接回收、建立微信平台交接回收,对比两组使用微信平台前接收缺陷率、回收时长(效率)、手术室满意度。结果 B组通过微信平台建立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器械交接回收中缺陷率、回收时长(效率)、手术室满意度分别为6.64%、1 463 min、93.33%,均优于A组9.15%、2 950 min、8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器械交接回收过程中,通过微信平台手-供双方人员无须双方人员到达现场,就可以实现面对面交接目的。所有专科小组成员均可随时了解器械存在的问题及动态,便于提高手-供双方护理人员工作效率,有利于构建友好和谐的工作氛围,提高满意度。
- 吴珠芳林雅黄滨陈靖李久福
- 关键词: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器械满意度
- 无肝素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在高危出血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对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行无肝素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的可能性。方法37例患者共行CVVH治疗75例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3例次,有高危出血倾向,采用无肝素抗凝;对照组32例次,采用低分子量肝素钙抗凝。回顾性分析2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2组治疗后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SCr、BUN下降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O.05);观察组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PT、APTT较治疗前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管路和滤器使用寿命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无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管路和滤器使用寿命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无肝素抗凝技术用于高危出血倾向患者的CVVH治疗疗效肯定,并无增加出血的风险。
- 林雅吴彼得周雪丽陈珊莹刘勇
- 关键词:血液滤过出血凝血酶原时间部分促凝血酶原时间
- 糖尿病肾病混合性酸中毒连续血液透析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选择DN混合性酸中毒患者2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基础治疗联合连续血液透析治疗,分别测量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及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后12h、24h、48h生化指标以及酸中毒指标的变化,记录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患者有效血浆渗透压、血K+、BUN、SCr和Glu均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4h有效血浆渗透压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而治疗后12h血K+、BUN、SCr和Glu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后血Na+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患者Lac呈显著下降趋势,PH、CO2CP呈显著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4h Lac、PH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而治疗后12h CO2CP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连续血液透析治疗DN混合性酸中毒疗效满意,能迅速改善内环境,稳定血流动力学,减轻酸中毒,且安全性高。
- 林雅陈志鹏
- 关键词:疗效
- 奥沙利铂致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胃肠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中奥沙利铂致周围神经病变(oxaliplatin-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OIPN)的危险因素及造成的不良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19年3—8月该院收治的180例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心理痛苦温度计量表(distress thermometer,DT)、WHO制定OIPN严重程度的分级标准、焦虑自评量表(anxiety self-rating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depression self-rating scale,SDS)评估患者心理痛苦程度、OIPN、焦虑状态及抑郁状态。结果共有78.3%(141/180)患者出现OIPN,其中1级为88例,2级为43例,3级为10例,4级为0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化疗剂量、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糖尿病是OIPN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化疗剂量、糖尿病、BMI是OIPN独立危险因素(P<0.05)。OIPN患者的焦虑状态、抑郁状态及心理痛苦水平高于非OIPN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IPN患者在最近3个月内出现跌倒为31.9%(45/141),高于非OIPN患者的15.4%(6/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大、化疗剂量多、糖尿病、高BMI是OIPN的高危因素,临床上需要对高危人群加强防范。
- 杨眉严明芳林雅张丽倪高翔
- 关键词:胃肠道肿瘤心理痛苦焦虑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