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璐

作品数:3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水稻
  • 1篇叶色
  • 1篇育种
  • 1篇育种改良
  • 1篇食物多样性
  • 1篇食物重叠
  • 1篇食物组成
  • 1篇食性
  • 1篇突变体
  • 1篇基因
  • 1篇基因定位
  • 1篇褐斑
  • 1篇分子标记

机构

  • 3篇安徽师范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国际水稻研究...

作者

  • 3篇林璐
  • 1篇陈洁
  • 1篇黄大年
  • 1篇施勇烽
  • 1篇黄奇娜
  • 1篇吴建利
  • 1篇杨杨
  • 1篇陶红剑
  • 1篇奉保华
  • 1篇朱仁
  • 1篇苏岩
  • 1篇严云志
  • 1篇魏彦林
  • 1篇黄海玲
  • 1篇孙建建
  • 1篇谈小龙

传媒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中国稻米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遗传标记的类型、作用与水稻遗传标记的研究现状被引量:9
2011年
遗传标记的发展经历了形态学标记、细胞学标记、生化标记和分子标记的四个发展阶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标记类型,并由此产生的功能分子标记被广泛应用于作物的育种改良。本文对遗传标记的现状进行了综述,对水稻功能分子标记的应用与发展进行了分析。
陶红剑林璐苏岩黄大年
关键词:育种改良水稻
黄山陈村水库河源溪流鱼类群落的食性被引量:10
2012年
基于2010年11月在黄山陈村水库河源溪流中所采集的鱼类标本,对其中9种优势鱼类的食性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宽鳍鱲(Zacco platypus)、光唇鱼(Acrossocheilus fasciatus)和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等9种鱼类都以有机碎屑、藻类和无脊椎动物为主要食物,属典型的杂食性或无脊椎动物食性鱼类;食物组成的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物种间的食物组成差异显著但存在部分重叠(P<0.001)。不同物种间的食物多样性和食性宽度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底栖型鱼类具有相对较高的饵料来源,而鱼类的食物多样性可能与其小生境选择性有关。根据食物重叠指数,9种优势鱼类之间存在明显的食物重叠(D>0.3),尤其是宽鳍鱲、光唇鱼、麦穗鱼、高体鰟鮍(Rhodeus ocellatus)和稀有花鳅(Cobitis sinensis)间的食物重叠指数超过0.9。陈村水库河源溪流的鱼类群落所表现出的食物组成、食物多样性、食性宽度和种间食物重叠性等特征,可能与其生态系统所具有的营养外源性和物理栖息地周期动荡性等密切相关。
朱仁严云志孙建建黄海玲谈小龙林璐
关键词:食物组成食物多样性食物重叠
水稻淡褐斑叶突变体lbsl1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被引量:12
2012年
通过EMS诱变籼稻品种IR64获得一个稳定遗传的淡褐色斑点叶突变体lbsl1(light brown spotted leaf 1)。在自然条件下,突变体播种后10~14d,叶片上出现淡褐色斑点,随后逐渐扩散至全叶,第1叶至剑叶上均有淡褐色斑,为全生育期性状。斑点性状的表达对株高、生育期、结实率和千粒重等农艺性状具有显著的影响。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该淡褐色斑点叶性状受一个隐性核基因控制。将突变体lbsl1与正常叶色水稻Morobereken杂交构建F2定位群体,利用SSR标记,最终将该淡褐叶基因lbsl1(t)定位在第6染色体短臂上一个约130kb的区段上。定位的结果和发展的群体为该基因的进一步精细定位和克隆奠定了基础。
奉保华杨杨施勇烽林璐陈洁黄奇娜魏彦林Hei LEUNG吴建利
关键词:水稻叶色分子标记基因定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