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统的演释——叙事琴歌《胡笳十八拍》发掘纪实
- 2025年
- 也许没有一样乐器像古琴那样纠结于“传统”,这种纠结甚至贯穿于千余年的琴学文献中。一个纠结于“传统”的乐器在一个纠结于“传统”的时代,将以何种方式进入当代?古琴在当下体现出的“茫然无措”也折射出中国传统音乐在当代的困境。对于此,许多学者都进行了深入思考与实践。
- 林晨
- 关键词:纠结中国传统音乐
- 20世纪上半叶的古琴改良被引量:5
- 2012年
- 1949年7月2日,"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总结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文艺工作的成绩与经验,确定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作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的总指导方针,明确指出文艺必须"为人民服务",且首先要"为工农兵服务"。从此,艺术服务对象转向以"工农兵"为代表的普罗大众,"能否为工农兵服务"成为鉴别艺术的标准,艺术趣味亦随之与工农兵相符。传统的古琴演奏形式只有古琴独奏、琴箫合奏以及琴歌三种。
- 林晨
- 关键词:《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古琴上半叶艺术工作者为人民服务五四新文化运动
- “单件乐器志”视野下的古琴器书写——以青岛市博物馆藏“幽涧泉”为例被引量:1
- 2021年
- 2014年4月11日至12日,因全国博物馆馆藏古琴调研的需要,我与同仁董建国、金蔚一行三人对青岛市博物馆馆藏古琴进行为期两天的考察。考察期间,一床古琴器背后的铭文引起了我的注意,从而促使我在关注古琴鉴定、制作特征、音色等乐器属性的同时,将每床古琴作为独立的个体,探寻其本身所呈现的特有的生命历程。这一思考恰与乐器学目前的研究趋势,特别是"单件乐器志"写作不谋而合。
- 林晨
- 关键词:乐器学博物馆馆藏古琴生命历程
- 《梧冈琴谱》本《神品徴意》研究
- 2023年
- 《梧冈琴谱》是明代一部明确为“徐门真传”的琴谱集。其“徴调”下收录《神品徴意》《文王操》《关雎》《禹会涂山》《樵歌》《渔歌》6曲。本文通过对其《神品徴意》的打谱及其后所涉5曲的比较,在总结《神品徴意》的调式音阶、特性音和核心指法衔接的基础上,指出“调意”之“调”有调高、调式、弦数三层含义,“调意”曲凝练了该调曲目的典型音型、主干音和结束式;并以此为依据提出猜想:《紫霞洞谱》中“调、意、操”是一种传承自唐的乐谱编纂体例,这种编纂体例由浅入深,从发蒙时对各调式的调弦入弄以及该调式风格的掌握,之后至小曲,至大操,呈现出一种完备的学习系统。
- 林晨陈忱
- 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被引量:2
- 2010年
- 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是我国近代最早的一个音乐社团,也是最具影响力的音乐社团。本文通过对其建立过程的梳理,阐释其贡献,兼及消亡的原因。
- 林晨
- 玉鹤轩《琴学摘要》考源兼及诸城琴派的几个问题被引量:2
- 2013年
- 本文通过对玉鹤轩《琴学摘要》的梳理、考辨,揭示了该谱与诸城琴派各传谱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龙吟馆琴谱》是诸城琴派,乃至山东古琴的重要琴谱。诸城古琴分为王冷泉、王心源两个系统是可信的,但将王冷泉归于金陵派则理据不足。
- 林晨
- 空前抑或绝后——1956年古琴采访被引量:1
- 2008年
- 1956年4月17日至7月27日,查阜西、许健、王迪组成古琴采访小组在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音乐研究所、广播事业管理局、艺术局的组织下,赴济南、青岛、南京、扬州、上海、武汉等地进行采访。期间,共采录81位琴人的285曲,收集文献资料32种、文物资料26种以及图片资料61张。该次采访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官方对全国古琴境况进行的调查,其成果、经验及教训对20世纪琴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林晨
- 关键词:古琴查阜西
- 公藏古琴器的活化保护——以“枯木龙吟·让古琴醒来:中国艺术研究院馆藏古琴音乐会”为例被引量:1
- 2020年
- "让古琴醒来"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田青针对院藏古琴器长眠于库房导致其生存样态改变的现状所提出的保护理念。经过长期的准备与论证,2018年该项目获得了国家艺术基金的支持。从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中国艺术研究院邀请各地学者、琴人、斫琴者相互合作,不断探索,让院藏的唐、宋、元、明五床传世古琴再度发声,最终呈现出一系列"学术型"音乐会。一时间,"唤醒"成为当下古琴艺术传统与保护的关键词。
- 林晨
- 关键词:古琴艺术古琴音乐学术型
- 缘声而现——“声音”视阈下的古琴指法“手势”
- 2024年
- 古琴指法“手势”的记录,散见于历代指法说明与指法手势图中,其传统自汉初见端倪,唐赵耶利修订为手势谱并绘制成图,至宋已臻成熟。之前学者从不同视角强调手势图的价值,并探讨指法“手势”对于美学、演奏、传承的诸多意义,但未有研究者自“声音”角度理解古琴指法“手势”。本文将以理解声音设计,学习“声音设计师”的聆听方式作为切入点,以听觉感知作为起点阐释“缘身而现”的“声音”,以及“缘声而现”的“手势”,进而从“声音”角度揭示古琴指法“手势”之重要性,并借此反思指法“手势”之于古琴传承、现代技术之于理解“声音”的意义。
- 林晨
- 关键词:声音古琴
- 行万里征程 开世纪先河 ——“1956年古琴采访”研究
- 林晨
- 关键词:查阜西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