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季建
- 作品数:50 被引量:111H指数:7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原创PCCC/AVD技术应用于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录像)
- 通过精编8分钟的3个手术展播,展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应用原创的人工玻璃体前脱离技术和经平坦部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技术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经800例以上的临床手术验证观察,本创新方法具有术后视力好、无后...
- 林季建苏志涛季娴
- 关键词: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白内障超声乳化
- 文献传递
- 74例眼球穿通伤急诊诊治的临床分析
- 目的:分析眼球穿通伤患者急诊就诊及治疗情况,探讨眼球穿通伤急诊诊治的流程,以提高眼球穿通伤的救治率。方法:对我院急诊的74例眼球穿通伤患者的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主要对性别、年龄、受伤地离我院距离、接诊时间、接受手...
- 滕荣建林季建
- 关键词:眼球穿通伤急诊诊治术后视力
- 文献传递
- 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术后未闭的再手术修复
- 目的 高度近视黄斑裂孔(MH)视网膜病变,经玻璃体手术眼内填充、或已内界膜剥离(ILMP),MH仍未闭或存在视网膜脱离(RD)是临床治疗难点。本研究旨在探讨对此类患眼用自体晶状体后囊膜修复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林季建苏志涛林羽晨陈芝清苏兆安姚克
- 关键词: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手术
- 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术后未闭的自体后囊膜填塞再手术修复
-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眼内填充、或已内界膜剥离(ILMP)的高度近视黄斑裂孔(HMMH)未闭患眼,自体晶状体后囊膜修复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研究HMMH手术未闭的连续病例45例45只眼,年龄37~71(53.69±...
- 林季建苏志涛林羽晨陈芝清苏兆安姚克
- 关键词: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
- 粘附分子CD44v6在增生性视网膜前膜中的表达
- 1 材料和方法 1.1标本来源和收集11例标本来自于2004年3月-2005年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确诊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伴PVR而行玻璃体手术的住院患者,男性7例, 女性4例,年龄24岁-65岁(平均...
- 许国忠林季建
- 关键词:阳性表达率粘附分子CD44V6
- 文献传递
- 侧转体位气液交换法在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2年
- 林季建吴仁毅
- 关键词: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手术方法外科手术气液交换
- 粘附分子CD44v6在增生性视网膜前膜中的表达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观察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视网膜前膜(ERM)中粘附分子CD44v6的表达。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41例41只PVR患眼行玻璃体切割术时剥离的ERM的CD44v6表达。其中PVR-C级膜24例,D级膜17例。结果CD44v6在29例ERM中有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71%;PVR-C级膜和D级膜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和8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PVR的ERM中可表达CD44v6,提示粘附分子在PVR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 许国忠林季建
- 关键词:视网膜病变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增生粘附分子
- 微创玻璃体手术清除硅油眼视网膜表面增生膜的临床研究
- 林季建黄晓丹张丽
- 关键词:微创玻璃体手术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硅油眼膜剥离
- 晶体玻璃体切除联合永磁棒摘出眼后段磁性异物
- 1989年
- 眼后段金属异物合并白内障、玻璃体浑浊出血是严重影响视力的眼外伤,手术较为困难。我们用玻璃体晶体切除联合永磁棒对这类患者进行了手术探讨,5例均获成功。经平坦部先将白内障和玻璃体浑浊出血一并切净,在检眼镜直视下,均能看到眼后段异物,插入永磁棒而取出异物,手术一次完成。所有病例随访4个月以上,视力都有改善。其中4例视力提高到0.2以上,1例为0.06,无手术并发症。
- 林季建陈友慈
- 关键词:眼内异物玻璃体切除
- 玻璃体腔磁性异物伴外伤性白内障最小量手术(视频)
-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磁性异物伴随外伤性白内障病例最小量手术的可能.方法:患者男,19岁,因"右眼进入异物后视物不清1天"就诊.一天前敲打金属时感觉异物进入眼内,出现视力下降.眼部检查:右眼视力1.0,左眼视力FC/20cm...
- 苏志涛林季建
- 关键词:眼球内异物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